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耳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耳垢又名耳蠟,俗稱耳屎。由皮膚死掉的角質細胞自然脫落及外耳道分泌物組成,數量因人而異,正常代謝會將耳垢慢慢推到外耳,然後自然脫落。耳垢堆滿耳道,通常需2至3個月。

耳道分泌物主要是具有抗菌和防水特性的皮脂;部分人也有褐色帶黏性的耵聹。耳道分泌的皮脂及耵聹的腺體位於耳道最外面的三分之一位置,因此耳垢通常積聚於該處。

耳垢內的油性物質滋潤外耳道皮膚,並形成防水保護層。沒有耳垢會使外耳道皮膚乾燥、痕癢。耳垢內的酵素有抵抗細菌和真菌的功能,能保護外耳道。耳垢會沾在外耳道的毛髮及外表皮上,耳垢特有的黏性,可使進入的異物例如塵埃和昆蟲被粘住而卡在淺處,不致進入接近耳膜部分。


耳垢類型

耳垢類型照片來自

耳垢可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乾」型與「濕」型:

乾型耳垢顏色為淡灰或灰褐色,質地乾而易碎,成分以皮屑和皮脂為主,密度很低,很少造成阻塞。

濕型耳垢顏色為褐色,質地濕而粘,其成分除皮屑和皮脂以外,主要為耵聹。濕型耳垢有些軟而淺褐色,有些硬而黑褐色。通常長期暴露空氣中的濕型耳垢會變硬和顏色轉深,而混有外耳道毛囊和塵埃的耳垢亦比較硬。濕型耳垢密度較高,偶然會造成阻塞。

遺傳學調查發現,濕型耳垢為顯性遺傳。在白人及黑人族群中,濕性耳垢佔大多數;而在亞洲人中,乾型耳垢佔多數。日本人和華北漢人的數據為乾型耳垢佔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台灣華人、華南漢人及東南亞華僑當中乾型耳垢佔了約百分之六十,濕性耳垢佔百分之四十。[1]


耳垢顏色所代表的身體狀況

1.濕黏的黃色耳垢

濕黏耳垢是常見的兩大耳垢型態之一,黏稠濕潤的質地,是為了防止耳道乾燥、搔癢,具有潤滑的作用。

2.黏稠、暗色咖啡耳垢

耳垢的顏色越深,很可能是身體出汗量高於平常,而產生化學物質的影響,通常發生在體汗較重的人身上,但別擔心,這仍屬於「健康」的耳垢狀態。

3.乾燥、白色片狀耳垢

白色、乾性、片狀的耳垢,是另一種常見的耳垢種類。耳垢乾燥或濕黏,與我們的隱性基因有關。耳垢呈此狀態的人,體味通常較淡。

4.濕黏的灰色耳垢

若耳垢屬於濕黏型,但看起來卻有點灰灰的,這可能是灰塵堆積所致。雖然灰耳垢聽起來很可怕,但其實這只是耳垢正在發揮保護耳道的作用,把異物排出的表現。不過,如果你的耳垢帶有乾癢的皮屑,或是乾裂的情形就要注意是否是「脂溢性濕疹」,最好找一下醫生處理。

5.暗黑色耳屎

這可能是壓力過大導致耳垢大量產生的後果。或者只是耳垢累積太久,導致耳垢中的脂肪氧化變黑而已。耳垢在耳道裡待得越久、氧化的時間越久,顏色可能就越深。

6.帶血耳垢

通常深色或日積月累的陳年耳垢,看起來會感覺帶有血絲。不過也有可能是外力或疾病造成耳膜受損、穿孔、破裂等,若發生這樣的情形,安全起見,最好還是去看個醫生。[2]


游泳前耳屎清太乾淨⋯造成游完耳朵又癢又腫的「游泳耳」

俗稱游泳耳的外耳道發炎

耳道是由外側1/3軟骨、內側2/3硬骨組成,深度約2.5公分,而從外到內,上皮組織會越來越薄,也更容易受傷。正常的上皮組織會生成一些耳垢當作保護層,可阻擋外來細菌、異物,但如果清潔過度,讓上皮組織裸露,就容易引發外耳道炎。

而這個病症最常發生在去游泳的時候,因為水容易進入耳朵,如果人太多造成水來不及循環,或是池水不乾淨,就可能發炎;初期症狀會是發癢發脹,接著有疼痛感,拉耳朵跟動下巴時不太舒服,如果感染更嚴重,耳朵甚至會流出分泌物、發臭長膿、聽不清楚。

泡水導致耳朵發霉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林麗慧表示,她處理過最嚴重的外耳炎是整個耳道皮膚都腫脹、耳道口非常狹窄,「連耳膜都完全被擋住」,但會有這樣的情況,多半是病人耳道已經有傷口,進水之後又不處理,所以造成嚴重發炎。

耳朵長期泡水會導致發炎,「所以人家說的游泳前要清耳屎根本不好,耳垢才是可以阻擋水、異物往耳朵裡面跑的保護膜,而且很多人的耳屎其實沒挖出來,只是『推到耳道深處』,一進水馬上發脹、發霉。」

建議游泳完,一定要用消毒過的棉花、衛生紙擦拭水漬,如果感覺耳朵積水,可以用衛生紙塞在外耳道,讓耳朵朝著地面方向,用上下跳動的方式排除積水,還是很不舒服就要道耳鼻喉科看診。

別太認真挖耳屎

一般來說,真的不建議清潔耳垢,因為耳垢累積久了其實會自行代謝掉,就像是表皮肌膚在汰換老舊細胞一樣。除非耳朵太癢時,可以適度清潔耳垢,建議要使用消毒過的棉花棒,不要用金屬製的掏耳棒,容易刮傷表皮,只要有傷口,就很容易引起細菌感染、發炎。

另外,洗澡前、游泳前也都不要過度清潔耳朵,不然就是要用矽膠耳塞堵住耳朵,免得耳朵進水,要清潔耳朵外部,也不要用水龍頭直接沖,應該用擦拭的方式,溫和清潔。[3]


別再隨便掏耳朵,小心掏出大問題

耳屎有保護耳朵的功能,能自動排出體外

耳屎是外耳道的分泌物,含有免疫蛋白,可以抑制細菌感染,阻擋灰塵和小蟲入侵耳朵,保護外耳道。健康的外耳道有自潔的功能,正常的情況下耳屎可以靠著咀嚼與說話的下頷運動以薄片形式自動排出體外,其實根本不必常掏。

很多人認為耳屎積多了使聽力降低,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正確,耳屎多了確實會影響聽力,但除非是變質成為硬塊、結成球體,否則影響的聽力的效果並不很大。

如果耳屎在短時間內突然增多,則有可能是引發中耳炎咽喉疾病、外耳耵聹栓塞或是外耳道皮膚發生充血現象,就要儘快就醫診治。 [4]


耳垢太多怎麼辦?

耳垢太多好惱人,許多人都有使用棉花棒挖耳多的習慣,小心戳破耳膜!耳鼻喉科醫師表示,耳多本身就有清除耳垢的功能,大部分的耳垢不用清,使用棉花棒可能越用越糟,除非耳屎太多堵住耳道,出現聽不見的情況,醫師提供幾項小技巧。

耳垢是必要之惡-抗菌、保護耳朵

耳垢非常正常,甚至是必要,許多人誤以為耳垢很髒,需要定期清潔,其實耳垢有抗菌、防真菌的功能,甚至避免灰塵、毛髮、小昆蟲傷害到耳膜。

不過,當耳垢太多,造成聽不見或感染時,有必要做好清除,尤其是耳垢過多、耳道過小的人。影響耳垢數量的因素包含:

-耳朵曾施行手術或外傷

-耳部反覆感染

-配戴助聽器或深入性耳塞

耳垢太多的處理

耳垢太多醫師提供兩種清潔耳屎的方式:

(1)耳屎軟化滴劑:

若耳垢量不多,選擇含氫或過氧化物的軟化滴劑效果佳。

使用方法如下:

-側身躺下:確保您要清潔的耳朵面朝上,並按照指示滴滴劑。

-保持姿勢:讓藥劑在耳朵中靜置約五分鐘,使液體被吸收,並軟化耳垢。

-起身擦掉藥劑:起身後,藥劑會與軟化的耳垢一起流出,使用衛生紙輕擦掉即可。

然而,若您耳垢太多,可能出現耳垢栓塞(cerumen impaction),可能只能軟化耳垢,卻仍無法暢通耳道,致使情況更糟。

(2)沖洗外耳道:

若上述方法沒用,你可能需要使用吸球來清洗外耳道,但注意下列事項:

-動作輕柔:避免傷害耳膜。

-注意水溫:水不應太冷或太熱,否則溫差可能會使你頭暈。

-這些情況避免:耳多有傷口、耳多曾手術,應避免沖洗外耳道。

若你清洗時不舒服,請求助醫師協助。

清耳垢禁用

(1)禁用棉花棒:

許多廠商都註明:請勿將棉花棒伸入耳內。因為棉花棒有時會把耳垢推往更深處,造成更多耳垢累積,甚至傷害到耳膜,若不慎甚刮傷耳朵,還可能引發感染。

(2)禁用耳燭:

這類產品一邊放入耳朵,一邊燃燒,透過煙囪效應使耳垢排出,這種方法完全沒用,還可能燒傷。

醫師也提醒,若居家療法沒用,可求助醫師,透過透視鏡、機械夾出、軟化或吸出耳垢。[5]


耳垢需要定期清理嗎?

在大多數狀況下,耳垢會順著耳道表皮細胞的新陳代謝而排出外耳道,不必刻意去清理。用棉棒、耳挖或其他硬物挖耳,會把耳垢推得更深入耳內,堵塞耳道,引起耳朵不適及影響聽力。自己動手挖耳可能會弄傷外耳道的皮膚,若在清理時不慎跌倒,更可能傷及耳膜及中耳。使用不潔的工具挖耳是導致外耳炎的常見原因。若棉棒的棉花球在耳內脫落,更會造成異物入耳,對耳朵有不良影響。

通常只有在以下情況才需要進行耳垢清除:

  • 外耳道被耳垢阻塞造成聽力障礙及不適
  • 耳垢遮蓋耳膜妨礙診斷耳科病症(例如中耳炎等)
  • 需要長期使用助聽器或深耳道式耳塞的人士


耳垢阻塞會影響聽力嗎?

外耳道耳垢阻塞,是傳導性弱聽的常見原因。當耳垢部分堵塞耳道時,聽力仍維持正常,但當耳垢完全堵塞耳道時,有可能造成傳導性弱聽和耳朵的不適,以下是常見的情況:

  • 游泳或洗頭髮後,水浸入外耳道,耳垢因吸收水分而膨脹,完全堵塞耳道。患者可能突然覺得聽力減弱,並有耳痛的感覺,待乾爽後,才回復正常。
  • 耳垢特別多(尤其是濕型耳垢)、外耳道畸形、陝窄或表皮角皮質細胞生長異常的人士,耳垢排除能力會較差。耳垢長久堆積會完全堵塞外耳道,導致聽力下降、有耳塞和痕癢的感覺,甚至耳鳴。耳垢堵塞至耳道深處的時候,偶然有暈眩;而且較活動時或有耳痛和聽到很吵耳的聲音。如果有這種情形,應儘快請教耳鼻喉科醫生。

耳垢阻塞的問題不算十分普遍;大部分的人,即使從不掏耳朵,也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按學生健康服務的記錄,小一學生因耳垢阻塞而聽力減弱的比例低於0.5%。


如何處理耳垢阻塞?

一般而言,造成耳垢阻塞多半因為時間久遠,耳垢已經相當硬,我們會考慮使用耳垢軟化劑,使之軟化後再予以清除。巿面上的耳垢軟化劑大致可分水溶性和油溶性,在臨床測試中兩者表現分別不大。雖然有很多耳垢軟化劑不需要醫生處方也可買到,但我們提議家長應按醫護人員的指導使用耳垢軟化劑。

有硏究指出約四成耳垢阻塞的患者使用耳垢軟化劑約一星期後,阻塞情況得以改善,部分仍需要由醫生清理。在使用耳垢軟化劑之後,醫生可以更容易移除耳垢。

坊間有使用耳燭清理耳垢的做法,但沒有證據顯示這方法有效,相反有不少個案是因使用耳燭而造成外耳炎和面部燒傷。

如何防止耳垢阻塞?

不應自己亂挖耳孔,切忌採用耳挖或其他硬物採耳,以免引起損傷。

游泳或洗頭髮時,要保持耳道清潔及乾爽,可用耳塞或棉花球防止污水流入耳內,其後應儘快以乾布或棉花球揩去耳內的水。 [6]


視頻

切忌自行掏耳垢.棉花棒吸水 當心耳道發霉! 健康2.0

清潔耳朵 #耳屎 #聽力公主 耳屎耳垢全攻略|愛掏耳朵的快聽過來|如何正確清理耳朵|耳燭療法有用嗎

耳屎該不該掏?正確清潔方式一次告訴你【早安健康】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耳垢,耳垢-健康資訊
  2. 耳垢顏色看健康 ,耳垢 - Heho健康
  3. 游泳前耳屎清太乾淨⋯造成游完耳朵又癢又腫的「游泳耳」,耳垢-Heho健康
  4. 別再隨便掏耳朵,小心掏出大問題,耳垢-Heho健康
  5. 耳垢太多怎麼辦?,耳垢-健康醫療網
  6. 耳垢知多少?,耳垢-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