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耳目一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耳目一新,汉语成语,拼音是ěr mù yī xīn。意思是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出自《修香山寺记》。[1]

[]

成语辨析

【近义词】焕然一新 【反义词】依然如故

成语出处

唐·白居易《修香山寺记》:“关塞之气色,龙潭之景象,香山之泉石,石楼之风月,与往来者耳目一时而新。” [1]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 北齐·魏收《魏书·河南王传》:“齐人爱咏,咸日耳目更新。” [2] 《隋唐演义》第七三回:立心既异,亦觉耳目一新,在宇宙中虽不能多,亦不可少。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六回:虽不是甚么心旷神怡的事情,也可以算得耳目一新的了。 [1]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二回:如今一上船,便觉得另是一番风味,耳目一新。 现代秦牧《长街灯语·太阳光下一滴滴水珠》:“好的文艺作品,总是能够开拓人们的视野,使人耳目一新。”

成语典故

《儿女英雄传》是清道光年间写成的一部小说。小说的作者叫文康。文康姓费莫,字铁仙,满族人。 文康出生在声名十分显赫的满清贵族家庭中。他曾被任为驻藏大使,后因病没能赴任。文康生活的年代正是清朝开始走向末落的时期,清廷不断腐化堕落。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他担心清朝的江山能否保得住。为此,他写了《儿女英雄传》,劝导八旗子弟振作起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在书中,他极力把朝廷描写成一个“盛世”,还为此虚构了一个五伦具全、花团锦簇的家庭。把主人公之一,十三妹何玉凤塑造成能飞檐走壁、精通武艺的侠女。本成语即出自该书的第二十二回: 话说何玉凤见母亲已死,家中再无牵挂,便一心要报杀父之仇了。 安骥(书中另一位主人公)的父亲安学海见何玉凤报仇心切,就告诉她:“你的大仇人纪献唐因犯了重罪,已自尽了。他的次子纪多文也被朝廷判了斩立决,家人、女眷全都遣散为奴,男族也全部发配充军了。” 何玉凤见仇人已死,便要扶着母亲的灵柩上京去和父亲合葬。由于旱路运棺十分不便,因此只有走水路进京。 大仇已报,何玉凤来说的心情II然极为舒畅,因此一上船,便觉得处处都是“耳目一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