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聶師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聶師道,唐朝五代時道士。生卒年不詳。新安歙州(今安徽歙縣)人。字通微。性聰淳直,言行謙謹,養親以孝聞。十三歲入道門,十五歲授符篆。後出遊各處訪道。游績溪山、南嶽、九嶷山、玉笥山。據稱遇異人授以《素書》。後居廣陵三十餘年,傳上清法,有弟子五百餘人。[1]

人物生平

聶師道,少居問政山師事道士。年十三即披戴冠裳,十五傳法籙修真之要。後出遊績溪山、南嶽,禮玉清及光天碧玉二壇,又游止玉笥山清虛觀,據稱遇異人謝通修,授以《素書》。後還問政山故地,居三十餘年。唐給事中裴樞任歙州刺史期間,田頵、陶雅舉兵圍之累月,食盡援絕,議以城降,而城中殺外軍過多,無人敢領命出城,師道乃自告奮勇請求前去,樞曰:「君道士,豈可游兵革中邪?」令易服以往,師道曰:「吾已受道法科教,不容易服」。乃縋城而出,田頵、陶雅初亦怪之,及與語,大喜曰:「真道人也。」隨約誓遣還。

歙州平,吳太祖楊行密聞其名,召至廣陵,建紫極宮居之。褒為逍遙太師問政先生。居三十年,有弟子五百餘人,其中鄒德匡、王處訥、楊匡翼、汪用真、程守朴、曾景霄、王可儒、崔繟然、杜崇真、鄧啟遐、吳知古、范可保、劉日祥、康可久、王棲霞等,皆傳上清法,散於諸州府,傳道行教,朝廷皆授以紫衣,光其玄門。

唐朝道士聶師道,十三歲便入道門,十五歲授了符篆。後來出遊各處尋仙訪道。某年春天雲遊到南嶽衡山,暫借住招仙觀,從觀中出發進入洞靈源。當時止值春天,師道曾聽人說,早成仙的蔡真人以往隱居在離此不遠的地方。那兒長着許多奇花異樹,樵夫們常常見到蔡真人仍在那兒。師道為此十分高興,在觀中七天辟穀不吃,早晨起來,獨自一人進入由中。

師道在山中徐徐行去,聞到花有異香,不覺天色已晚。忽然來到一條大溪旁,見有位樵夫臨水坐在沙灘上,便想上前親近。樵夫剛挑起樵擔準備走過溪去,回頭期望能拜謁致敬。」樵夫說:「蔡君住在山中極深處,人跡到不了」。師道說:「我攀着藤蘿登上山崖,已經來到這裡。只要有山,必定可以通行,哪怕什麼遠近。」樵夫又說:「天要黑了,暫且先走吧,過了這山,東邊有人家,可以借宿。」師道想跟着樵夫走,,樵夫快速下水,那水很淺,但師道想下水,水卻極深,因此不敢前去。樵夫說:「你呀,五十年後才能過這水。」目送樵夫涉水過溪沒了身影,師道才回頭往東走。

走了十多里,遠望見前面有三間茅屋,雞犬在籬笆邊閒遊。走近才見到一個三十來歲的農夫。見師道一個人來到深山,很是驚訝,問道:「請問你要到哪裡去?」師道回答:「是來尋訪蔡真隱居處的。」主人說:「路上見到樵夫嗎?」答:「見過呀。」主人告訴說:他就是蔡真人,剛才曾從這兒經過。」師道一聽,遙向蔡道人隱處禮拜祝告,說:「凡夫俗子,面見仙聖,卻認不出,真是命不好。」又對農夫說:「已近晚上了,這兒山深林黑,沒其他地方可以投宿,望主人行個方便。」主人又問他從何處來,師道便把自己從新安江邊來到南嶽尋訪仙真的緣由說了,主人這才同意他進屋。又指示師道在火爐邊的床上坐,說:「住在山中,偶然吃完了食物,去尋食的人尚沒有回來。」師道說:「我已經辟穀絕食多時了,也不想着吃什麼。」只見火爐邊有湯鼎,又有幾個黃瓷盒子。主人說:「盒內的東西可以吃,請任意取。」揭開一盒,見是茶葉。主人說:「可用鼎內開水泡茶。」師道依言,一喝,只覺氣味與尋常茶葉不同。隔了一段時間,又想喝茶,再去揭盒子,卻揭不開,遍揭其他盒子,也都無法打開。師道心中奇怪,覺得這兒不像平常村野人家,但不敢說出來。第二天,師道一早起床。主人睡在另一間屋,太陽很高仍不起床,只是傳話說:「此地素來寂靜,不巧我又染上疾病,無法款待你,前村有許多人家,還是往那兒去吧。」

師道依主人指點,往前走了幾里,並沒有什麼人家,全是險峻的山崖,於是迴轉頭來,找舊路,卻已辨不清哪兒是昨晚借宿的地方了。又走了三十多里,忽然碰到一位老人,見了師道很是喜悅,邀他在石頭上坐下,並問入山的目的。師道便把先前遇到的事敘述了一遍。老人告訴他:「蔡真人父子都隱居在這山中,昨天你所借宿的地方,便是他兒子的家。」又說:「你身上道氣很濃,仙骨卻還沒有修成。入山來又飢又渴,哪能長住呢?」停了一會,老人折一莖草給師道吃,那草形狀像生童茵,長有一尺多,嚼在嘴裡味道甘美。又讓師道取泉水喝。師道才喝着,一抬頭,老人已經失去蹤影。

師道不由再次悲嘆自己遇上異人當面錯過。但飲水吃草之後,氣力倍增,似乎身子輕快,走起路來也有勁多了。沿着山頭再尋原來借宿之處,道路早被荊棘藤蔓遮住,往前再也走不通,只好退出山,回到招仙觀。觀中道士們見他回來,十分驚異,說道:「南嶽附近,毒蟲猛獸很多,人極少能在山中獨行的,怎麼你去了一月多才 回,我們十分為你擔憂,盼着你安全回來。」師道聽了這話,很是奇怪,答道:「我昨天出去,只在山中經歷一宿呀。」並把遇見樵夫,投宿,又遇老人的事述說一遍。有人說:「和蔡真人一道隱居的還有二位彭真人,那老人恐怕就是他。」道士們又嘆息說:「我們住在此觀中,白白修道一場,雖知道有蔡真人,卻沒有緣分見上一面。您一入山,很快就遇到了三位仙人,山中一天一夜,人間已一月余丁。真的是幸運呀!」

從此之後,師道更加勤奮修道。這樣又感動異人指點,道術越來越精,終於煉成內丹。晚年住在揚州,收有徒弟五百餘人。一日忽然化去。弟子將屍體斂入棺木,只覺輕如無人,方知師父已如金蟬脫殼般屍解仙去了。不久,有人從江西、湖南傳來訊息,說遇到了聶師道,最後的消息說見到聶師道進入了洞靈源。人們這才想起樵天「五十年後再過此水」的話,想來師道和蔡、彭三位仙人一起在洞府中修真了。

聶師道少年時候與道侶去績溪百丈山採食松脂的時候,一夜,露宿在岩頂一株古松下,總是不能入睡,到了午夜,忽然聽到東南方天上的一朵紫雲中,傳來陣陣仙樂,緩緩向百丈山飄來,到達與百丈山相鄰的石金山上空時就停下了。那仙樂從半夜三更直演奏到五更雞啼才消失。第二天道侶們醒來,聽他講仙樂之事,大家都羨慕他,說他在采靈藥時又聽到仙樂,這是得道成仙的先兆。

尋仙

一年,聶師道離開家鄉和道侶。獨自出遊南嶽,他先禮拜南嶽的道教二十四福地青玉壇,和二十五福地光天壇,再拜謁道教的二十六洞天洞靈源和招仙觀。這時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他在游洞靈源的時候,聽一個樵夫說:源上是紫蓋峰,是以前蔡真人成仙的地方,有時還看見蔡真人在山上遊覽。聶師道聽了,便在招仙觀齋戒沐浴,辟穀七天後,天剛亮就悄悄地獨自往那裡走去。他從洞靈源往山上走時,忽然聞到一股異常的花香飄來,心想,這一定是個仙人隱真之處,便依花香飄來的方向去找。聶師道找到東邊,花香卻在西邊,他再走到西邊時,花香又在東邊,一直找到天色快黑了還沒有找到,當他走到一條大溪邊時,看見一個樵夫坐在溪邊的沙灘上,樵夫見他走近,便挑起一擔柴跨入溪水,聶師道也想跨過溪去,那樵夫止步問道:「你獨自一人要到哪裡去?」聶師道說:「聽說蔡真人在這裡,我特地來拜謁他,想跟他學道求仙。」那樵夫說:「蔡真人住的地方很幽深,恐怕你難以找到。」聶師道說:「我已經攀藤附葛找到了這地方,無論再遠再艱險我也要找到。」樵夫說:「現在天色已晚,你不如暫時越過這座山,在山的東坡上有戶人家可供住宿」,說罷就跨過溪水去了。聶師道見樵夫過溪時,深的地方,溪水只達到腰部,也想跨過溪水。可是聶師道走下溪水時,溪水就到了他勁項,而且水流很急,站也站不穩,只得退回上岸。樵夫在溪水那邊,笑着對聶師道說:「怎麼樣?還是聽我的話,早點到東坡那裡去找個住宿處吧,你想通過這道溪水,要再過五十年」。說完就快步繞過山崖不見了。

聶師道無可奈何,只好朝着樵夫指點的東坡走去,又走了十多里山路,才遠遠看見一座茅草屋。茅草外面圍着黎巴,籬中有雞有狗,一個穿着青白色衣服的農夫正站在門口。農夫見聶師道走近,驚訝地問:「你這道人要到那裡去?」

聶師道說:「我是來找蔡真人隱居的地方」。農夫說:「你在來的路上看見一樵夫沒有?」聶師道說:「我剛才碰到一樵夫,他挑着擔柴跨溪而去,就是他指點我到這裡來求個住宿。」農夫說:「你碰到的那個樵夫就是蔡真人。」聶師道聽了一怔,嘆息道:「可惜我這凡人有眼無珠,看見了仙聖認不出來。」農夫又問:「你是那裡來的?」聶師道將自己的身世向農夫說了一番之後,那農夫才邀他進屋。

聶師道隨農夫進了茅屋,農夫指着火爐邊的床請聶師道坐下,並說:「真抱歉,這幾天食物缺乏,無食恭客。」聶師道說:「我已辟穀多日,請不必介意。」談話間聶師道發現火爐邊有個藥鼎,還有幾個黃色的磁盒,覺得這茅屋的主人不象個農夫,但又不敢問。主人指着一個磁盒說:「這裡有茶,要喝請用。」說完就進入另一間房睡覺去了。聶師道取盒用茶,這茶與普通的茶不同,有一股異香,喝下後,爬山一天的疲倦頓時消失。他又想看看其他盒子是裝的什麼,可是一個個都揭不開。第二天,已日上三竿,主人仍睡在床上不起來,聶師道又不能不辭而別,便去輕輕地叩主人的房門,主人在床上說:「我忽然患了點小病,不能起床,無法招待客人了,恕不相送。」聶師道只好站在房門外向主人道別。

聶師道離開茅屋,走了好幾里不曾見到一戶人家,到處是懸崖峭壁。他翻過一座大山,又走了一段很遠的路程,才看見一位老人坐在路邊的石頭上。聶師道上前向老人詢問,老人卻反問聶師道為何入山,他將前事說了一遍。老人笑道:「蔡君父子兩人都隱居在這一帶,聽你所說的,你昨晚借宿的那座茅屋的主人,就是蔡君的兒子。」聶師道聽了,悔恨自己又失去了一次學道求仙的機會。老人又說:「老夫也略知道術,我看你身上道氣很濃,只是仙骨未成,還需要經過一番修煉,這深山裡沒有吃的又沒有住的,不能久留,你還是先回去吧!」接着老人從懷裡取出一根象姜苗的嫩芽,叫聶師道吃下。聶師道細細地嚼着嫩芽,清香甘美,滿口生津。老人又指着一汪山泉叫他飲用,他喝了幾口,抬起頭來時,老人就不見了。他想重返東坡去找那座茅屋,來路卻不見了,儘是些荊棘叢,無法通行,聶師道只好慢慢摸索着返回招仙觀的路。聶師道回到招仙觀時,眾道士都很詫異,說:「這深山野林中,經常有虎豹出沒,沒有誰敢一個人入山,你怎麼一聲不吭竟獨自入山,而且一去就是一個月,把我們急壞了。」聶師道說:「我是昨天清晨出發的,只在東坡茅屋裡宿了一個晚上,怎麼可能去了一個多月呢?」道士們聽聶師道說了入山的一段經歷後,都很嘆息,說他們在紫蓋峰住了一 輩子,都無緣見到蔡真人,聶師道卻一下子就見到了他們父子兩個,真是大有仙緣。道士又告訴聶師道,那個坐在路邊石頭上的老人,也許就是彭真人,聽說他老人家也隱居在這裡,想不到入山一次,竟逢三仙。聶師道聽了十分感動,於是便留下在招仙觀修煉。

聶師道在南嶽招仙觀住了一年多後,想起了年邁的雙親,打算回去侍奉老人,盡一點孝道,於是便離開了招仙觀,回到了家鄉。聶師道回家後見父母都很健康,又有兄弟侍奉,便重返問政山修煉。他自從在南嶽紫蓋峰上食了仙茶仙草,不但身輕體健,而且在山上砍柴採藥時,遇到虎豹都向他搖頭擺尾,俯伏在地上,讓他扶摸,有時把采的藥和砍的柴放在虎豹背上,讓虎豹送回道觀。

又過了多少年,聶師道覺得自己修煉有了一些成效,再度上南嶽山,途徑九嶷山的時候,聽說梅真人和蕭侍郎都隱居在玉笥山,不少人曾見過他們。梅真人就是曾任南昌尉的梅福,蕭侍郎就是南朝梁代的公子蕭子云,在侯景作亂時棄去東陽太守之職,攜家入玉笥山,修成真仙。聶師道到了玉笥山,住入清虛觀,清虛觀里有的道士也說曾在山中郁木坑見過蕭梅二位真人。聶師道在清虛觀里齋戒沐浴後,獨自去郁木坑一 嗲徘徊時,見到一個身穿布袍,頭戴烏沙,年紀約五十來歲的人,聶師道便上前施禮,詢問道:「前輩可知梅真人和蕭真人的行蹤?」那人對聶師道已很熟悉,說:「你精誠求道,遍訪名山,這種毅力,實在令人羨佩,你想見梅蕭二位真人,我很樂意為你帶路,只是二位真人,今天被小有天王召去相見,而且短時間內不會回來。你修習已深,宿業已淨,定會名列仙籍,雖不會立即飛升成仙,很快要得道了。」接着又說:「我叫謝通修,與蔡、彭二君一起隱居在南嶽洞靈源,知道你曾在那裡訪道;不久前我受東華帝君任命,到這裡主管玉笥山,兼任清虛觀的土社令,你與我素有道緣,所以今天能夠相見。」聶師道聽了,便下拜道:「我以一個濁世凡人而妄想探求大道,雖然朝夕凝神思索,總得不到要領,今日見到道君,乃我之大幸。」謝通修又說:「你求道的誠意使我非常感動,只是你還有些世事未了結,仍舊應該送你出山,在出山前,可以先到我的居室去坐坐。」聶師道跟着謝通修走了幾里路,到了兩間新蓋的茅屋,屋內非常整潔,有床蓆、火爐。爐上正在煎茶,發出一陣陣芬香。謝通道請聶師道坐在一頭木雕成的馬上,自己在一座用白石雕成的鹿上坐下。一刻,一個童子送上香茶,聶師道喝了茶,只覺得頓時心清氣爽,精神振奮。謝通修從書架上取下一卷書遞給聶師道說:「這是《素書》,只要你按照書中講的去不懈修習,就會領悟大道的要旨。」聶師道想留下來向謝通修求道,口裡還沒有說出來,謝通修就知道了,親和地對他說:「你還有垂老的雙親,雖有兄長侍奉,但你也不能久離老人膝下,我有個弟子道號紫芝,就住在九嶷山,你去見他,向他轉告我的話,拿出這卷《素書》給他看,他就會代我向你傳道,如果你找不到他,可將《素書》放置在九嶷山毛如溪的石洞中,在洞壁寫上我命他代傳真旨的事,到時紫芝會找到你,向你傳道。」聶師道聽了,還在遲疑不決,忽然眼前的謝通修和茅屋都不見了,自己置身郁木坑外的一處山野中,他轉身四顧,清虛觀就在不遠處。回到清虛觀,道侶們說他這次離觀走出已有七天了。

聶師道得到《素書》後,從文字上看,是些龜山王母教化眾仙的仙真秘訣,說凡人習之可白日飛升。可是書中許多疑義聶師道不能索解。於是他就移居到離毛如溪不遠的湘真觀住下,以便尋問紫芝的蹤跡。附近的人都說毛如溪確是有個隱士,可誰都不知道他的姓名。聶師道在山上找了一個多月,不見這個隱士的影子,只好按照謝通修的吩咐,將《素書》放在山洞裡,並在洞壁上寫明情況。投書不久,夢見一個神人,自稱紫芝,將《素書》的疑義一一向他解清楚。

聶師道在九嶷山得《素書》後,返回問政山舊居,依照《素書》進行修習。後來唐朝將亡,吳太祖楊行密稱霸於江淮一帶,吳太祖聽說聶師道的名聲很大,常召他進宮,每次登壇祈思禱雨,都有祥雲繚繞,無不靈驗。吳太祖賜號稱他為逍遙大師、問政先生。

坐化

聶師道在廣陵居住了三十多年,有弟子五百多人,這期間他胎息已久,煉丹有成,想返問政山故居,終因吳太祖挽留,一 直不能如願。辛未年秋,他夢見一個黑帽衣的神人對他說:「先生道成已久,上天命我前來迎接。」醒後對弟子說:「我夢有仙官前來迎接,馬上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了。」到是年十月二十三日,便坐化於廣陵紫極宮,享年六十八歲。生化那天,異香滿室,雲鶴集庭,弟子們將他安葬在太平門外。下葬時,忽然棺中發出聲音,弟子們打開棺去探視時,棺中只有一件衣衫。

坐化後數天,一些人在豫章看見聶師道帶着一個道童,問到那裡去,聶師道說:「我已離開南嶽多年,想到那裡去看看。」後來又有人在南嶽洞靈源看到他。蔡真人曾對他說的:「五十年後通過此溪」,算來恰恰是五十年。

視頻

聶師道 相關視頻

唐朝一流浪道士,三次救唐朝度過亡國危機,後世卻這樣評價他
實拍皖南一小縣城,高樓大廈林立不輸一線城市,安徽歙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