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聖嬰現象

於 2020年8月13日 (四) 10:55 由 Kongde001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分析

聖嬰現象

圖片來自中央氣象局

基本資料

中文名  聖嬰現象

外文名  El Nino years

生成地  南太平洋東岸

特 指  2009聖嬰年

聖嬰現象(西班牙語:El Niño,中國大陸香港稱作厄爾尼諾現象),是指東太平洋海水每隔數年就會異常升溫的現象,是聖嬰-南方振盪現象(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簡稱ENSO)中,東太平洋升溫的階段。它與中太平洋和東太平洋(約在國際換日線及西經120度)赤道位置產生的溫暖海流有關。聖嬰-南方振盪現象是指中太平洋和東太平洋赤道位置海面溫度的高低溫循環。聖嬰現象是因為西太平洋的高氣壓及東太平洋的低氣壓所造成。聖嬰-南方振盪現象中的低溫階段稱為反聖嬰現象(也稱為拉尼娜現象),是指東太平洋的海面溫度高於平均值,以及西太平洋的氣壓較低及東太平洋的氣壓較高所造成。包括聖嬰現象及反聖嬰現象在內的聖嬰-南方振盪現象會造成全球性的溫度及降雨變化[2][3]。例如當聖嬰現象發生時,南美洲地區會出現暴雨,而東南亞、澳大利亞則出現乾旱。

厄爾尼諾是西班牙語,意指「小男孩」,指的是耶穌,因為南美太平洋的變暖時期通常都在聖誕節附近。

目錄

簡介

聖嬰現象,這裡指2009聖嬰現象聖嬰現象是氣象學家和海洋學家所研究的一種現象。聖嬰現象的生成地在南太平洋東岸,即南美洲的厄瓜多爾、秘魯等國的西部沿海。

秘魯寒流由南向北流經這裡,形成了世界著名的秘魯漁場。近些年來,聖嬰現象帶著幾分神秘色彩越來越多地在各種媒體上出現,也使得聖嬰現象成了普通百姓談論的熱點。因為聖嬰現象常常帶來氣候異常,所以它的到來往往被人們認為像潘朵拉魔盒被打開一樣。國際社會採取的主要措施就是綠色經濟,這是世界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的未來之路。

2009年12月7日,為期兩周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已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開幕。此次會議主要是192個國家的領導人就未來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行動簽署新的協議。這將是繼《京都議定書》後又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全球氣候協議書,毫無疑問,將對地球今後的氣候變化走向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歷史

19世紀末,聖嬰現象事件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對聖嬰現象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逐步觀測到整個赤道太平洋海水的變化,發現每隔幾年出現一次的暖水現象並不是只局限於南美沿海岸水域,這種海水異常增暖現象從南美沿岸一直發展到赤道中太平洋,持續時間也達數月到一年以上。

聖嬰現象事件不僅對沿岸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影響或破壞,也擾亂了沿岸漁民的正常生活,引起當地氣候反常,而且還帶給全球氣候乃至社會經濟帶來重大影響。

2007年第四次評估報告指出,人類活動很可能是導致過去50年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信度為90%)。受聖嬰現象等因素影響,全球平均氣溫在近幾十年中逐步攀升。

全球氣溫繼續升高情況下,世界上的冰河將越來越少,很多地區可能都會面臨缺水的狀況;生產企業、運輸業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會受到明顯影響。 2019年,國家氣候中心監測表明,2018年9月進入聖嬰現象狀態,2019年1月達到聖嬰現象標準。預計本次聖嬰現象將持續到冬季,持續時間可能超過15個月,形成一次超長聖嬰現象,強度為中等至偏強。受其影響,今年以來廣東省氣溫偏高、降水偏多,已在3月上旬入汛,較往年提早28天。

簡介


聖嬰現象是大自然氣象迴圈的一部分,它的反復出現具有一定的週期性,大約每3-7年迴圈發生一次,對全球天氣產生的影響可能長達一年。

聖嬰現象是全球氣候信號裡最強的,它既會導致洪水,又能引發乾旱。曾有氣候學家警告說,隨著全球聖嬰現象氣候現象的開始以及其加劇全球變暖影響的事實,未來幾年裡惡劣天氣將會頻現。

對於全球,2009年又是一個「聖嬰現象」年。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任福民介紹,2009年6月開始,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洋大氣就進入了聖嬰現象狀態,目前海溫偏暖已持續6個月以上,這就標誌著一次聖嬰現象事件已在赤道中東太平洋完全形成。聖嬰現象對全球的影響可能要到明年,但發展趨勢會逐漸衰退。

2009年夏天,聖嬰現象已經「初顯」,比如中國東北地區的持續低溫陰雨天氣,造成農作物生長發育延遲;世界氣象組織在8月也發出警告,「聖嬰現象象已經在太平洋東部出現。」該組織發言人穆尼奧斯說:2009年的6月和7月,科學家在赤道東太平洋觀測到了海面溫度上升。6月底,海面溫度普遍超過正常溫度0.5至1℃,7月份也是如此 。


分析

國內

聖嬰現象影響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未來幾個月裡的發展情況。研究明示,當海溫偏暖後也會導致海洋上空的大氣偏暖,進而影響整個大氣環流。當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後,往往會對北半球中高緯地區秋末至冬季的氣候產生一定影響。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