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外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肘外翻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術語。
歷史名詞是歷史上曾出現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稱[1],例如「禪讓」,傳說古代實行舉薦賢能之人為首領繼承人的一種制度,據文獻記獻:有堯舉舜、舜舉禹[2]、禹先舉皋陶、皋陶死禹又舉益等歷史故事。
名詞解釋
正常肘關節完全伸直時有一輕度外翻,男性約10°,女性約15°。這個外翻角稱為攜帶角。若這個角度增大,即前臂過於外展,稱為肘外翻畸形。
病因
兒童肱骨內外髁骨折未能及時復位或復位不良、肱骨外髁骨骺早閉或缺血性壞死及未經復位或復位不良的肘關節脫位均可致肘外翻。肱骨內髁骨折引起肘外翻則是由於肱骨內髁過度生長所致。未經復位或復位不良的肘關節脫位也可致肘外翻。橈骨小頭切除後,其發生肘外翻的原因是由於切除橈骨小頭後橈骨近端重要的機械阻擋作用消失,使肘關節和前臂生物力學發生異常。
臨床表現
肘部外觀畸形,常無症狀,肘關節伸直位時肘部外翻角增大,可達30°以上。肘關節活動一般無明顯障礙,晚期肘關節的關節面損傷可引起疼痛。對嚴重外翻病人,由於尺神經處於高張力牽拉狀態,或外傷後因尺神經粘連而經常受到摩擦,可發生遲發性尺神經炎,出現尺神經損傷的表現,即在不知不覺中發生手尺神經支配區刺痛和感覺障礙(小指及環指一半),手部內在肌無力,萎縮。從事重體力勞動者,可發生肘關節骨性關節炎。
檢查
肘部X線攝片檢查:肘關節攜帶角增大,可有骨性關節炎表現。
診斷
由於本病根據肘外觀表現一般很容易做出診斷,故較少使用輔助檢查,臨床上對一些表現不明顯的患者,可以使用X線檢查來確診。
治療
一般對無肘關節功能障礙和疼痛症狀的肘外翻可不予治療。
1.保守治療
適用於早期肘關節骨性關節炎而臨床症狀輕,且肘關節功能障礙不明顯的病人。疼痛是最常見的症狀,可進行理療、按摩等物理治療,或服用阿司匹林等藥物,還可輔以神經營養藥物。
2.手術治療
(1)手術方式 肱骨髁上截骨矯正及尺神經前移術。
(2)手術指征 包括:①嚴重肘外翻畸形且畸形穩定數年以上者。②關節的疼痛和無力症狀明顯,影響肘關節功能者。③伴有創傷性關節炎者。④伴有遲發性尺神經炎者。
手術的目的主要為矯正畸形、穩定關節、減輕疼痛和改變關節受力不均,防止關節退變的加重。
肘外翻主要由於肘部創傷和病變所致的後果,因此,當肘部出現創傷和病變時,應考慮到可引起肘內,外翻畸形之可能,特別是肱骨髁上骨折或肘部脫位時,一定要先糾正側方移位,再作其他重定,儘可能做到解剖重定。若為輕度畸形,又無症狀者,不必作治療。若畸形明顯或出現遲發性尺神經損傷者,則應早日手術,以免發生骨性關節炎或尺神經損傷的不可逆改變。
參考文獻
- ↑ 文字記載前的1500年的歷史都發生了什麼,搜狐,2020-10-14
- ↑ 堯舜禹時期之中國和大禹之都及夏代都城之變遷,搜狐,2018-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