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肝脑涂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肝脑涂地

来自 网络网 的图片

肝脑涂地 (拼音:gān nǎo tú dì)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出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肝脑涂地"原指惨死,后指做事不惜一切代价,乃至牺牲生命;一般在句子当中充当谓语;含褒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肝脑涂地 [1]

拼音 gān nǎo tú dì

近义词 马革裹尸粉身碎骨

注音 ㄍㄢ ㄣㄠˇ ㄊㄨˊ ㄉㄧˋ

出处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语法 谓语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

成语故事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正月,诸侯将相共尊刘邦为皇帝。刘邦经过一番谦让、推辞,终于正式即位称帝,国号为汉,并定都洛阳。不久,齐人娄敬特意从山东赶到洛阳求见刘邦,建议迁都关中。他认为,周朝的天下太太平平,在洛阳建都是可以的。而汉朝在洛阳建都,却不如在关中建都。

娄敬说:"高祖您起兵丰沛,带领3000人,一直打到蜀汉之地,平定三秦(故地在今陕西省)一带,与楚霸王项羽反复争战在荥阳、成皋等战略要地,大战70余场,小战40多次,使天下的老百姓死得很惨,他们的肝脑都涂在地上,父老子弟的尸骨都暴露在野外,多得数也数不清。到如今,哭泣之声还没有断绝,遭受伤病的人还没有养好身体,而您却要同周朝的成康盛世比排场,我认为二者是不可以相提并论的。"

刘邦拿不定主意,让群臣共同讨论。许多人都认为还是在洛阳建都好,只有张良支持娄敬的意见,认为关中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攻守两利。刘邦听了,十分赞成。立即西迁关中,建都长安。并封娄敬为郎中,号为奉春君,又把他的姓"娄"改成"刘",以表示对他的恩宠。所以,"娄敬"就变成了"刘敬"。

成语寓意

该历史典故启示人们要竭尽忠诚,不怕牺牲,忠心耿耿,勇敢地表示决心。主张建都洛阳的大臣们只为了一己的私利,就将都城位置与王朝的气数胡乱地联系起来,将国家的安危和兴衰放在一边;而娄敬从实际的情况出发,提出定都关中,不仅具有远见卓识,而且直言敢谏,这才是"建万世之安"的国之大计,刘邦是一个懂得大体能够容人的人,听了娄敬的话并没有生气,又问军师张良的意见,最终采用了娄敬的建议。

成语用法

成文用法

"肝脑涂地"原指惨死,后指做事不惜一切代价,乃至牺牲生命;一般在句子当中充当谓语;含褒义。

运用示例

东汉·班固《汉书·卷五四·苏建传》:"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今得相随,大称平生,虽肝脑涂地,无恨矣。 "

成语辨析

"粉身碎骨"和"肝脑涂地",都形容竭尽忠诚,甘愿牺牲,都能形容死。有时可通用。不同在于:"粉身碎骨"偏重于"死得不可收拾"," 肝脑涂地"偏重于"死得惨不忍赌","粉身碎骨"可形容被彻底摧毁的下场或表示(东西)坏得粉碎;"肝脑涂地"不能。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