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肺隐球菌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肺隐球菌病
肺隐球菌病
原图链接
 

英文名称 :pulmonary cryptococosis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多发群体 :艾滋病人

常见病因 :新型隐球菌(有荚膜包绕的酵母菌)感染引起

常见症状 :低热、轻咳,咳黏液痰

肺隐球菌病为新型隐球菌(有荚膜包绕的酵母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内脏真菌病。主要侵犯肺和中枢神经系统,但也可以侵犯骨骼、皮肤、黏膜和其他脏器。本菌感染后仅引起轻度炎症反应。肺部有局限性或广泛性肉芽肿形成,坏死和空洞少见,钙化和肺门淋巴结肿大极为罕见。也可在胸膜下形成小结节。隐球菌可在脑部冠状切面的灰质部分产生病变,可引起脑膜脑炎。肺部隐球菌感染的初期,多数病人可无症状;少数病人出现低热、轻咳,咳黏液痰,偶有胸膜炎症状。在艾滋病人中隐球菌感染经常是广泛播散的。在免疫功能重度受损的病人中可以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1]

病因

免疫功能低下为隐球菌发病的重要诱因。隐球菌经呼吸道吸入人体,在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下,形成多糖荚膜保护层以拮抗宿主的防御机制。在肺组织内形成最初的感染灶,引起肺门淋巴结肿大,也可以在胸膜下形成小结节,酷似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新型隐球菌对脑膜和脑实质有亲和性,中枢神经系统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其他少见的受侵部位有皮肤、骨骼、前列腺、肝、心、眼等。轻微的炎症反应为其特征性反应。晚期病变为肉芽肿,肺部偶有干酪样坏死和空洞形成。本菌通常经呼吸道进入人体。感染的首发部位是肺。 过度劳累或有免疫缺损的慢性病患者(如晚期恶性肿瘤、白血病、长期接受大剂量激素、广谱抗生素及抗癌药等治疗),吸入真菌后在肺内形成病灶,经血行播散至全身,且多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2]

临床表现

肺部隐球菌感染的早期,多数患者无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低热、轻咳,咳黏液痰,偶有胸膜炎症状。隐球菌感染在艾滋病人中经常广泛播散。在免疫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中,可以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近年来在同时有艾滋病毒(HIV)感染的病人中,更常见的表现为酷似卡氏肺囊虫感染的间质浸润。由于肺部隐球菌感染可以与肺部其他疾病过程重复出现,所以X线更无典型特征。 [3]

检查

肺隐球菌病ct诊断
原图链接

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轻度和中度增高,中晚期可有贫血。血沉增快。

其他辅助检查

X线表现为多样性,轻者仅表现为双肺下部纹理增加或孤立的结节状阴影,偶有空洞形成。急性间质性炎症表现为弥漫性浸润或粟粒样病灶。在同时有HIV感染的病人中,更常见的表现酷似卡氏肺囊虫感染的间质浸润。由于肺部隐球菌感染可以与肺部其他疾病过程重复出现,所以X线无典型特征。 [4]



鉴别诊断

肺隐球菌病鉴别诊断
原图链接

肺结核

肺结核由结核菌感染引起。多见于成年人,病灶多在锁骨上下,呈片状或絮状,边界模糊,病灶可呈干酪样坏死灶,成为干酪性(结核性)肺炎,坏死灶被纤维包裹后形成结核球。

原发或转移性肺癌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增高的趋势。肺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有效途径,影像学和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5]



诊断

肺隐球菌病诊治
原图链接

肺部隐球菌病可单独或与其他部位的隐球菌病同时存在。约1/3患者无任何症状,常在胸部X线检查中被发现,有时误诊为肺癌。多数患者可有轻度咳嗽、咳少量黏液痰或血痰、胸痛、低热、乏力及体重减轻等。少数患者呈急性肺炎表现,偶有胸痛或肺实变和胸腔积液的体征。并发脑脊髓膜炎时,则症状明显而严重。常有中等度发热,高热偶可达40℃,出现脑膜脑炎的症状和体征。X线表现为病变以双侧中下肺部多见,亦可为单侧或局限于一肺叶。 [6]

治疗

单纯有隐球菌寄生的慢阻肺病人,在没有肺部受侵犯的证据时应定期随访。对胸片有肺实质受侵犯,呼吸道分泌物培养中分离出新型隐球菌的病人应给予积极的治疗,防止血源性播散的发生。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因病变极易由肺播散到中枢神经系统,既使其脑脊液检查是阴性结果,亦应极早开始系统治疗。首选药物为两性霉素B。 有7%的艾滋病患者并发新型隐球菌的感染,在治疗中应抗真菌治疗。联合应用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5-氟胞嘧啶)。 对有隐球菌感染证据而临床症状较轻者,可采用口服氟康唑或伊曲康唑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药物治疗有效。除了少数单一结节者外科手术治疗有效,多数病例不可能完全切除肺部隐球菌结节或团块以控制感染。少数患者因胸膜渗出需作引流辅助治疗。 [7]


参考来源

  • 赖国祥,张玉华,林庆安等.   国内22年肺隐球菌病回顾性分析. 《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 , 2005  
  • 施毅.   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 , 2007  
  • 刘明,姜格宁.   肺隐球菌病的外科治疗.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 , 2006  
  • 易祥华,孔洁,朱美芳,张韵等.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ultrastructure features of primary pulmonary cryptococcosis:a study of 27 cases%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病理诊断和超微结构观察. 《 中华病理学杂志 》 , 2004  
  • 王凌伟,陈丹丹,邱晨.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12例临床分析. 《 CNKI;WanFang 》 , 2012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