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肾蕨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肾蕨科植物为中型草本,多为土生植物或附生植物,少有攀援植物。肾蕨科共3属,分布于热带地区,我国有2属,是常见的观叶植物。

  • 中文名: 肾蕨科
  • 拼 音: shèn jué kē
  • 学 名: Nephrolepidaceae Pic. Serm. (1975)
  • 界: 植物界
  • 亚 界: 绿色植物亚界
  • 总 门: 轮藻总门
  • 门: 木贼门(有胚植物门)
  • 亚 门: 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
  • 纲:木贼纲(水龙骨纲)
  • 亚 纲: 水龙骨亚纲
  • 目:水龙骨目
  • 科: 肾蕨科
  • 分布区域: 分布于热带地区,我国有2属

地理分布

肾蕨科共3属,分布于热带地区。我国有2属。

下级分类

爬树蕨属 ArthropterisJ. Sm.

肾蕨属 NephrolepisSchott

形态特征

中型草本,土生或附生,少有攀援。根状茎长而横走,有腹背之分,或短而直立,辐射状,并发出极细瘦的匍匐枝,生有小块茎,二者均被鳞片,具管状或网状中柱;鳞片以伏贴的阔腹部盾状着生,向边缘色变淡而较薄,往往有睫毛。叶一形,簇生而叶柄不以关节着生于根状茎上,或为远生,2列而叶柄以关节着生于明显的叶足上或蔓生茎上;叶片长而狭,披针形或椭圆披针形,一回羽状,分裂度粗,羽片多数,基部不对称,无柄,以关节着生于叶轴,全缘或多少具缺刻。叶脉分离,侧脉羽状,几达叶边,小脉先端具明显的水囊,上面往往有1个白色的石灰质小鳞片。叶草质或纸质,无毛或很少被毛,或罕有略具糠秕状鳞片伏生。孢子囊群表面生,单一,圆形,偶有两侧汇合,顶生于每组叶脉的上侧一小脉,或背生于小脉中部,近叶边以1行排列或远离叶边以多行排列;囊群盖圆肾形或少为肾形,以缺刻着生,向外开,宿存或几消失;孢子囊为水龙骨型,不具隔丝;孢子两侧对称,椭圆形或肾形。[1]

模式属

肾蕨属NephrolepisSchott

土生或附生。根状茎通常短而直立,有网状中柱,有簇生的叶丛,并生出铁丝状的细长侧生枝(匍匐枝),匍匐枝出自每个叶柄的基部下侧,向四面横走,并生有许多须状小根和侧枝或块茎,能发育成新的植株。根状茎及叶柄有鳞片,鳞片腹部着生,边缘较薄且颜色较浅,常有纤细睫毛。叶长而狭,有柄,不以关节着生于根状茎;叶片一回羽状;羽片多数(通常40-80对),无柄,以关节着生于叶轴上,干后易脱落,披针形或镰刀形,渐尖头,基部阔,通常不对称,上侧多少为耳形突起或有1个小耳片,向叶端的羽片逐渐缩小,边缘概有疏圆齿或矮钝的疏锯齿,主脉明显,侧脉羽状,二至三叉,小脉向外达叶边附近,先端有圆形或纺锤形的水囊,在叶上面明显可见。叶草质或纸质;叶轴下面圆形,上面有纵沟,纵沟两侧边缘钝圆,幼时被相当密的弯曲而贴生的纤维状鳞片。孢子囊群圆形,生于每组叶脉的上侧一小脉顶端,成为1列,接近叶边,囊群盖圆肾形或少为肾形,以缺刻着生,暗棕色,宿存。孢子椭圆形或肾形,不具周壁,外壁表面具不规则的疣状纹饰。染色体x=41。

代表植物

肾蕨Nephrolepisauriculata(L. )

附生或土生。根状茎直立,被蓬松的淡棕色长钻形鳞片,下部有粗铁丝状的匍匐茎向四方横展,匍匐茎棕褐色,粗约1毫米,长达30厘米,不分枝,疏被鳞片,有纤细的褐棕色须根;匍匐茎上生有近圆形的块茎,直径1-1.5厘米,密被与根状茎上同样的鳞片。叶簇生,柄长6-11厘米,粗2-3毫米,暗褐色,略有光泽,上面有纵沟,下面圆形,密被淡棕色线形鳞片;叶片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30-70厘米,宽3-5厘米,先端短尖,叶轴两侧被纤维状鳞片,一回羽状,羽状多数,约45-120对,互生,常密集而呈覆瓦状排列,披针形,中部的一般长约2厘米,宽6-7毫米,先端钝圆或有时为急尖头,基部心脏形,通常不对称,下侧为圆楔形或圆形,上侧为三角状耳形,几无柄,以关节着生于叶轴,叶缘有疏浅的钝锯齿,向基部的羽片渐短,常变为卵状三角形,长不及1厘米。叶脉明显,侧脉纤细,自主脉向上斜出,在下部分叉,小脉直达叶边附近,顶端具纺锤形水囊。叶坚草质或草质,干后棕绿色或褐棕色,光滑。孢子囊群成1行位于主脉两侧,肾形,少有为圆肾形或近圆形,长1.5毫米,宽不及1毫米,生于每组侧脉的上侧小脉顶端,位于从叶边至主脉的1/3处;囊群盖肾形,褐棕色,边缘色较淡,无毛。

主要价值

肾蕨属的大多数种的形体清雅秀丽,为主要的观叶植物。肾蕨除了为世界各地普遍栽培的观赏蕨类,其块茎富含淀粉,可食,亦可供药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