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炳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肿柄菊(学名:Tithonia diversifolia A. Gray)菊科肿柄菊属植物,一年生草本,高2-5米。叶卵形或卵状三角形或近圆形,头状花序大,顶生于假轴分枝的长花序梗上,总苞片4层,外层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花果期9-11月。 [1]
肿柄菊原产墨西哥。中国广东、云南引种栽培。生于路边和荒地。
肿柄菊茎叶或根入药,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之效,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B型肝炎、黄疸、膀胱炎、青春痘、痈肿毒疮、糖尿病等。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2-5米。茎直立,有粗壮的分枝,被稠密的短柔毛或通常下部脱毛。
叶卵形或卵状三角形或近圆形,长7-20厘米,3-5深裂,有长叶柄,上部的叶有时不分裂,裂片卵形或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下面被尖状短柔毛,沿脉的毛较密,基出三脉。[2]
头状花序大,宽5-15厘米,顶生于假轴分枝的长花序梗上。总苞片4层,外层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基部革质;内层苞片长披针形,上部叶质或膜质,顶端钝。舌状花1层,黄色,舌片长卵形,顶端有不明显的3齿;管状花黄色。 瘦果长椭圆形,长约4毫米,扁平,被短柔毛。花果期9-11月。
产地生境
原产墨西哥及中美洲地区曾作为观赏植物、绿肥和防止土壤侵蚀植物被广泛引种到亚洲、非洲、北美、澳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在东南亚、南非、太平洋一些地区成为入侵草地、河岸、路边的杂草,在泰国北部山地肿柄菊广泛蔓延形成单一优势种,中国广东、云南曾作为观赏植物引种在广东、广西、云南及台湾地区有逃逸种群分布,福建省的福州、莆田、泉州、厦门等地广为栽培 [3]
生长习性
肿柄菊为喜光植物,有多样化的生境,在大小河流两侧、公路旁、荒野山坡、村寨附近、农田周围、丢荒地、向阳林窗等地常见。水平分布集中在北纬24度10分以南的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地区,分布地区的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8.4℃,年平均气温大于16.0℃,分布区年降雨量在800毫米以上,在水平分布区内,肿柄菊分布的海拔变幅为100-2000米,而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地区较为集中,在山间的大小坝子中最为普遍。 [4]
繁殖方法
- 播种
一朵花从开花到种子成熟要25-30天。播种实际上是播瘦果。瘦果成熟时黑褐色,易从果盘脱落,要注意适时收集。一般于3-4月播种。种子发芽温度宜在15度以上,如在20度-25度,只要4-5天就能发芽,一个月左右即开始分枝。种子发芽率通常只有20%-30%。
- 扦插
肿柄菊靠近基部较粗壮的枝条,在生长期具有发生气生不定根的特性,以此作插条,成活率可达100%。嫩枝扦插成活率较低,仅20%左右。插条长10-20厘米,留2-3芽去叶,15-25天长出新根。春、夏、秋均可扦插。扦插苗比实生苗生长快。春季播种或扦插的肿柄菊,当年即可开花结果。[5]
扦插繁殖可于5月中旬进行。取植株基部粗壮的木质化硬枝作插条,茎粗2-3厘米,直接横卧于盆土表面,留2-3厘米芽露出土,保持土壤湿润,即可成活。以砂壤土或黄壤土作培养土。成活后置于光照充足处养护。
栽培技术
- 修剪
扦插成活后进行3次短截修剪,分别于6月、7月、8月下旬进行,最后一次修剪不能超过9月,不然影响花期,9月后只进行分疏修剪。
- 水肥
生长期要控水,干湿结合。扦插成活后至8月下旬,为促进分枝和茎加粗,结合修剪施1-2次稀有机肥水,9-10月各以0.2%磷酸二氢钾或过磷酸钙进行叶面追肥一次,促进开花。
- 控株
生长抑制剂的使用。每次修剪后,新枝条有2-3片新叶时,以B9或CCC喷顶心,浓度为1000ppm-1500ppm。隔10天后再喷一次,共喷6次,9月中下旬追加1次,这样株高可控制在50厘米以内。
主要价值
- 药用
在中国民间,肿柄菊茎叶或根入药,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之效,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B型肝炎、黄疸、膀胱炎、青春痘、痈肿毒疮、糖尿病等。
生物体外实验表明肿柄菊的浓缩热水提取物无细胞毒素能很好抑制滤过性病毒HSV的感染和抗白血病作用,从肿柄菊地上部分分离出来8种化合物有对结肠癌细胞和人类骨髓性血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具有潜在的抗癌商品药物开发价值,从肿柄菊中分离到的圆叶肿柄菊素,是一种抗疟原虫的倍半萜内酯,具有很好的抗疟疾作用,肿柄菊乙醇提取物的抗疟疾效果和氯喹及乙胺嘧啶相似,肿柄菊干叶甲醇提取的动物实验表明传统中药的抗炎症和止痛效果。动物实验表明肿柄菊能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葡萄糖代谢,因此有治疗二型糖尿病的作用。肿柄菊在卢旺达作为传统治风湿的药物,而经体外检测具有抗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1型(HIV-1)病毒的活性,动物体内实验证明肿柄菊具有抗阿米巴痢疾和解痉活性,肿柄菊所含倍半萜内脂对引起创伤和血肿的枯草芽孢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肿柄菊叶片中分离出的化学物质:acetyltagitininE和tagitinin-F对人类肝细胞癌的肝细胞株HepG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肿柄菊在医药上有着广泛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 改善土壤
肿柄菊根际能产生有机酸和磷酸酶释放到土壤中,使磷的有效性增加,绿肥加入土壤中后很快被分解,能提高玉米的产量,即使在没有有机肥料存在的条件下,肿柄菊也能促进玉米生根和根蘖生长,在磷缺乏的铁铝土地区,肿柄菊有机物残体中相当含量的N、P、K提高玉米产量的效果甚至比化肥还有效,并可增加土壤湿度和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如果与无机肥料合用则是提高土壤肥力长效性的最好选择,肿柄菊即使在土壤肥力耗竭的情况下也能积累很高的磷和其它营养元素,该绿肥的加入可以补充土壤中所缺的磷,土壤中铝离子被肿柄菊吸收后与草酸盐螯合,可以避免铝对植物的毒害。由于肿柄菊的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高达(干物质基础)6.10%,是一种高蛋白饲料植物,有着潜在的饲料开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