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胃扭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胃扭轉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展台上一顆無可取代、熠熠閃光的明珠[1]。漢字之美,美在莊重典雅,形神兼具。她承載的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厚重歷史與燦爛文化[2]。她的美,是無與倫比的。

名詞解釋

胃扭轉為胃正常位置的固定機制障礙或其鄰近器官病變導致胃移位,使胃本身沿不同軸向發生全胃或部分胃異常扭轉致形態發生變換。胃扭轉不常見,其急性型發展迅速,診斷不易,常延誤治療;而其慢性型的症狀不典型,也不易及時發現。

病因

1.先天性畸形

新生兒胃扭轉是一種先天性畸形,可能與小腸旋轉不良有關,使脾胃韌帶或胃結腸韌帶鬆弛而致胃固定不良。多數可隨嬰兒生長發育而自行矯正。

2.解剖學因素

成人胃扭轉多數存在解剖學因素,在不同的誘因激發下而致病。胃的正常位置主要依靠食管下端和幽門部的固定,肝胃韌帶和胃結腸韌帶、脾胃韌帶也對胃大、小彎起了一定的固定作用。較大的食管裂孔疝、隔疝、隔膨出以及十二指腸降段外側腹膜過度鬆弛,使食管裂孔處的食管下端和幽門部不易固定。此外,胃下垂和胃大、小彎側的韌帶鬆弛或過長等,均是胃扭轉發病的解剖學因素。

3.其他

急性胃擴張、急性結腸脹氣、暴飲暴食、劇烈嘔吐和胃的逆蠕動等可以成為胃的位置突然改變的動力,故常是促發急性型胃扭轉的誘因。胃周圍的炎症和粘連可牽扯胃壁而使其固定於不正常位置而出現扭轉,這些病變常是促發慢性型胃扭轉的誘因。

臨床表現

急性型胃扭轉起病較突然,發展迅速,其臨床表現為上腹部(膈下型)或左胸部(膈上型)疼痛。膈下型胃扭轉患者上腹部顯著膨脹而下腹部保持平坦和柔軟;而膈上型胃扭轉患者出現胸部症狀而上腹部可以是正常的。胸痛可放射至臂部、頸部並伴隨呼吸困難,故常被誤診為心肌梗死。患者常有持續性的乾嘔而嘔吐物甚少,很少出現嘔血,若有嘔血往往提示黏膜缺血或食管裂傷,典型的三聯征:

1.突然發生的嚴重而短暫的胸部或上腹部疼痛。

2.持續性的乾嘔,很少或無嘔吐物。

3.胃內難以插入胃管;如扭轉程度較輕,臨床表現很不典型。

慢性型胃扭轉多系部分性質,也無梗阻,可無明顯症狀,或其症狀較為輕微,類似潰瘍病或慢性膽囊炎等慢性病變。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併發症出現時(上消化道大出血),血常規檢查可出現血紅蛋白下降。

2.影像學檢查

(1)X線鋇餐造影 X線檢查是確診胃扭轉的首選方法。器官軸型胃扭轉的X線表現為:胃體和胃竇的胃大彎位置升高,致使胃大彎翻轉向上、胃小彎翻轉向下,形成一凸面向上、凹面向下的胃形,狀如蜷蝦;食管膈下段延長;食管與胃體黏膜皺襞交叉,胃黏膜呈螺旋狀;胃內可見雙胃泡和雙液氣平面。網膜軸型胃扭轉表現為:胃竇部翻至左側並抬高,致使胃大彎翻向右,胃小彎翻向左;胃黏膜皺襞呈十字交叉,整個胃呈「蜷曲狀。混合型胃扭轉則兼有上述二型之特點。

(2)內鏡檢查 胃扭轉時內鏡檢查有一定難度,齒狀線和胃黏膜皺襞扭曲,胃腔內解剖位置改變如大小彎、前後壁顛倒、幽門口移位、胃腔擴大遠端呈錐形狹窄進鏡時有阻力,有些病人可發現食管炎、腫瘤或潰瘍。

診斷

根據以上症狀、體徵、影像學表現可作出診斷。

鑑別診斷

1.高位小腸扭轉

本病最易和胃扭轉發生混淆,但高位小腸梗阻的嘔吐較胃扭轉急劇、頻繁,且量較多,並含有膽汁,同時小腸扭轉所致的腹痛較胃扭轉劇烈,呈持續性,有腸鳴音亢進,腹部X線片表現也不同,可鑑別。

2.急性胃擴張

本病以上腹脹痛為主,腹痛不嚴重。有噁心及頻繁無力的嘔吐;嘔吐物含膽汁,量多。胃管易插入,並能抽出大量液體和氣體。患者有脫水及代謝性鹼中毒,早期出現休克。

3.急性胃炎

本病有突發上腹疼痛,並伴有嘔吐,易和急性胃扭轉發生混淆,故應注意鑑別,其鑑別要點如下:①本病嘔吐較急性胃扭轉頻繁,量較多,可混有膽汁,而胃扭轉不含有膽汁;②本病可插入胃管,而胃賁門完全性扭轉不能插入胃管;③X線檢查胃扭轉可發現兩個胃泡影,而急性胃炎無此徵象。

4.瀑布狀胃

有明顯胃動力障礙,可表現為胃底、體腔擴大並瀦留大量液體。器官軸型胃扭轉應與瀑布狀胃相鑑別,鋇劑易於停滯於胃泡內形成囊狀是其相似之處。判斷胃大、小彎的位置是否顛倒,食管賁門開口部是否位於胃的下方及立位胃內是否出現兩個液平,對於兩者的鑑別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5.胃腸道外腫塊推壓引起的胃腸道改變

如在脾囊腫、胰尾囊腫等病變時,胃被推壓向上向內向右移位,從而使胃形改變,此時應注意胃小彎位置或食道與胃黏膜關係方可鑑別。

併發症

胃扭轉可因胃壁血液循環障礙而發生壞死,出現潰瘍、穿孔,引起水、電解質紊亂,食管炎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