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膽式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膽式瓶瓶的一種式樣。直口,長頸,削肩,腹下部豐滿,器形似膽,故名。宋代哥窯、鈞窯燒造此式,清代景德鎮窯多見,大多為單色釉。葫蘆,故名。南宋龍泉窯創製,元、明景德鎮窯多見,並有四方、六方、八方、上圓下方及扁腹等式。品種有青花、五彩、白釉、黃釉等,有的書「大吉」二字。 古陶瓷中的珍品,大多數是用來給皇家貴族欣賞把玩所用,而不是以實用為主。[1]

[]

文物鑑賞

宋代哥窯膽式瓶高14.2cm,口徑2.2cm,足徑5.4cm。瓶小口,長頸,頸下漸闊,最長徑在近足部,圈足上寬下窄。通體施米色釉,開黑色、米色紋片,呈自右上向左的斜紋。此瓶造型秀美,器型為宋代所僅見,釉色潤澤,紋片典型。此類器傳世極少,彌足珍貴,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以紋片著稱。明代《格古要論》中有這樣的描述:「哥窯紋取冰裂、鱔血為上,梅花片墨紋次之。細碎紋,紋之下也。」 其特徵可歸納為:黑胎厚釉,紫口鐵足,釉面開大小紋片。遺憾的是,宋哥窯的窯址,至今還沒有被人們發現,我們只有從傳世作品上去解讀哥窯的歷史。哥釉瓷的重要特徵是釉面開片,這是發生在釉面上的一種自然開裂現象。術語叫作「冰裂紋」,俗稱「金絲鐵線」。

宋哥窯膽式瓶

 【名稱】:宋哥窯膽式瓶


 【類別】:瓷器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屬】:宋代哥窯燒制

 【文物現狀】: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簡介】: 高14.2cm,口徑2.2cm,足徑5.4cm。

 瓶小口,長頸,頸下漸闊,最長徑在近足部,圈足上寬下窄。通體施米色釉,開黑色、米色紋片,俗稱金絲鐵線,呈自右上向左的斜紋。此瓶造型秀美,器型為宋代所僅見,釉色潤澤,紋片典型。此類器傳世極少,彌足珍貴

臨汝窯青釉膽式瓶

金(公元1115-1234年)

高29.2厘米 口徑4.7厘米

北京懷柔出土

  金代,北方各地瓷業繼續發展,持續繁榮,遼代的缸瓦窯、龍泉務窯等以及北宋的定窯、磁州窯、耀州窯、鈞窯等適應新的社會環境改進制瓷工藝,形成獨特的釉色、裝 飾及造型風格。

  膽式瓶造型曲線優美柔和,是金代典型器型。

康熙哥釉膽式瓶

  清康熙時期,朝廷對以景德鎮為代表的陶瓷業格外重視,進一步推行「官燒」與「官搭民燒」政策,開始派督窯官統管官窯窯務。康熙在位61年中,瓷業發展迅猛,品種豐富,青花瓷器進一步得到發展。工匠們很好地掌握了浙料與珠明料的煉製技術,青花藍色顯色像翠毛一樣嬌艷,像寶石一樣明快,用分水法和暈染法可將藍色分出濃淡深淺等許多色階,使得畫面富有立體感。

  五彩瓷工藝是康熙瓷的另一大成就。常用彩料有紅、黃、紫、綠、藍、黑等。

   早期五彩用彩濃烈,形象碩大,畫面繁滿,受清初「四王」和明代沈周畫風影響,人物畫摹陳老蓮風。彩瓷有青花五彩、哥釉五彩、鬥彩等。後發明了琺瑯彩、粉彩、抹紅三彩、墨地三彩等,把彩瓷工藝提到了極高水平。


    這是一隻罕見的康熙哥釉、鬥彩、五彩加粉彩剔刻開光大膽瓶,瓶高40厘米,口徑8.5厘米(微殘),最大腹徑23.5厘米,底徑13.5厘米。生成年代應為康熙晚期,堪為康熙年制瓷工藝的集大成作品,彌足珍貴。此瓶工藝特徵有如下四點:

    第一、哥釉。通體施亮清釉,呈百碎圾狀的棕色細開片,不規則布列其中。

    第二、此大瓶通體分3部分。左右分別為2個圓形開光五彩紋飾區,開光外為剔刻鬥彩纏枝番蓮紋。青花區的纏枝番蓮以及開光窗欞,由工匠在未施釉前,在素胎上剔刻而成,故而罩釉後,淺浮雕美學效果躍然而生,主體紋飾立體感分外凸顯。第三、番蓮紋作為主體紋飾,工匠為了突出工藝效果,把釉上紅綠彩「拼」、「斗」於青花之中,使圖飾更為清雅。蓮心施釉上綠彩,「斗」於青花之上,突破成化鬥彩傳統的青花勾邊、釉後「填」彩的工藝,而是採取「外青花內鬥彩」的創新工藝。「里青花,外鬥彩」是康熙朝瓷器的創新技法,這在康熙瓷器中是未多見的。施用珠明料,以「分水法」表現花枝的陰陽向背,大面積青花造勢,艷麗的青花由淺入深,「色分五等」,層次感極強,把蓮花枝葉的靈動、向背活脫脫地表現出來。而「斗」、「拼」、「填」入花心和小枝葉上的淺綠釉上彩,正是工匠高度藝術修養的體現,其藝術構思顯然以這「斗」綠之筆,把蓮心和新枝,不經意地表現於畫面之上,堪稱「神來之筆」。更為令人擊節叫絕之處,是與斗綠彩相套用的斗紅彩工藝。作者將釉上紅彩點染於蓮花的蓮蓬心和幾片葉片邊緣,使這若隱似現的幾抹紅彩掩映在這萬綠叢中,真正表現出蓮花在結果期「英落蓬生,新葉茂」和「綠肥紅瘦」的詩境。

    聯想到五代越窯蓮花盞托中托心為蓮蓬的造型,荷花葉瓣以伏蓮紋環刻於蓮蓬四周,肥大的荷葉作底托的造型創意,真有異曲同工之妙。可見古代陶瓷藝人的文化藝術修養之一斑。

    第四、開光內五彩與粉彩套用。左邊開光內的春江山水人物圖是一幅絕妙的清代五彩圖,分別用綠、礬紅、赭色、棕、淺藍、黑色、紫色八種彩飾圖,其中遠山、樓閣、土地施釉上彩;江水、近山、人物、樹木、花草用釉下彩;桃花用桃紅粉彩,海水江樂、海浪邊緣及海獸之爪、腹、獠牙施白色粉彩。粉彩是琺瑯彩盛行前的一種工藝,大量使用於雍正朝瓷器。在康熙晚期瓷器中已有五彩、粉彩共用的現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