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胜像宝塔

胜像宝塔,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的蛇山山顶,是一座覆钵式佛塔,也是武汉市现存的唯一一座覆钵式佛塔。该塔始建于元至正三年(1343年),原位于蛇山一侧的黄鹄矶,1955年迁至蛇山山顶。2013年,胜像宝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目录

历史

胜像宝塔又名宝像塔、孔明灯,是武汉市现存的唯一一座元代覆钵式佛塔。始建于元至正三年(1343年),是用来供奉舍利和佛教法物的大菩提佛塔。明清两代,胜像宝塔和黄鹤楼并立于蛇山一侧的黄鹄矶上。清光绪十年(1884年),黄鹤楼遭焚毁,而胜像宝塔尚存。在塔的原址南侧原有一座写有“胜像宝塔”四字的石制坊门,后被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武汉市兴建长江大桥,该塔被迁移蛇山北部的山顶上,并予以重修。在迁移过程中,施工人员发现了石坊门的柱础。1981年重建黄鹤楼之后,胜像宝塔和黄鹤楼再次形成明清时期的格局[2]。1956年,胜像宝塔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41。2013年,胜像宝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结构

胜像宝塔为一座覆钵式塔,塔高9.36米,底座直径5.86米,用白石砌成。由下至上可分为:一层圆形台基;三层塔基座,通高3.08米,每层均有12个折角,底部一层刻有云神、水兽等花纹,中间一层为“五方标帜”,最上一层为大书梵文;一层覆莲瓶座,高0.32米;覆钵式塔身,高1.92米;小基座;十三天,也称“八山”,高0.89米,四周雕刻有各种莲花植物类的花纹;伞盖,高0.39米;宝瓶,高1.03米;宝珠。塔内有塔心室,中部为塔心柱。塔周围围有石栏。

出土文物

在1955年的迁移过程中,施工人员在塔内部靠近塔心柱洞处发现了一根横置的石幢,以及一个铜宝瓶。石幢包括圆座、八角形的幢身和刻有莲花型纹样的幢顶三部分,发现时三部分分离。宝瓶瓶盖被焊死,摇动时可听到内容物沙沙作响。瓶底内凹,刻有双勾字两行,文为“洪武二十七年岁在甲戌九月乙卯谨志”。瓶身则刻有“如来宝塔,奉安舍利,国泰民安,永承佛庇”字样。石经幢和宝瓶放入塔中的时间不得而知。此外,塔心室中还清理出2枚顺治通宝,2颗牙齿,以及其他物品的碎片。

视频

胜像宝塔 相关视频

市地标:湖北武汉黄鹤楼公园西门,胜像宝塔、瞰川亭、揽虹亭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