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胡培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胡培兆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胡培兆(1937年-2019年4月26日),浙江省永康市人,厦门大学教授中共党员。曾任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1],兼任经济学院副院长、院长[2],厦门大学学术委员会主席[3]。曾受聘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论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经济学学部召集人等。

2019年4月26日22时,厦门大学教授、著名理论经济学家胡培兆因病辞世,享年84岁[4]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厦门大学学术委员会主席

出生日期----1937年

出生地点----浙江省永康市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逝世日期----2019年4月26日

毕业院校----厦门大学

代表作品----经济学本质论-三论三别

人物生平

1956年,胡培兆考入厦大经济系,成为经济学家、厦大校长王亚南的弟子。

1960年毕业分配时,由于成绩优良,胡培兆被保送到复旦大学读研究生。但是,到校不久,复旦压缩研究生规模,他被调整为助教。后来又被调回家乡浙江金华一个镇中学教书。

1977年,胡培兆被调回到母校厦大任教。

1985年,胡培兆获得第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1997年,他被聘请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

人物逝世

2019年4月26日22时,厦门大学教授、著名理论经济学家胡培兆因病辞世,享年84岁。​

人物作品

专门从事政治经济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已发表论文250多篇,其中《人民日报》4篇、《光明日报》21篇、《经济日报》11篇、《求是》1篇、《中国社会科学》2篇、《经济研究》12篇、《学术月刊》9篇;出版《胡培兆选集》、《马克思与<资本论>》、《<资本论>概说》、《<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资本论〉研究之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价值规律新论》、《改革的经济学思考》、《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研究》、《社会主义国有资本论》等著作。

学术专著

经济学本质论-三论三别,专著独立完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有效供给论,专著独立完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社会主义国有资本论,专著独立完成,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论文

贫富论,《学术月刊》,2006年5期

“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该“退役”了,《北京日报》,

政治经济学不是奶牛,《人民日报》理论版,

政治经济学本质论—5,中国经济问题,2006年4期

我国农业现代化应该怎么“化”,《人民日报》理论版,

我国市场经济的现实症结,《中国经济观察》,2006年2期

胡培兆

来自 新浪 的图片

经济人的原型与变脸,《人民日报》理论版、《学习时报》第339期转载《经济研究信息》7期摘介,

政治经济学本质论—4,中国经济问题,2006年3期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今昔观,《光明日报》理论版,

政治经济学本质论—3,中国经济问题,2006年2期

马克思的有些经济学原理需要发展,《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3期

政治经济学本质论—2,《中国经济问题》,2006年1期

现代市场经济的现代性,《经济学家》2006-1期《新华文摘》2006-13期转载,2006年1期

经济增长与社会责任,《中国经济问题》2006-1期《新华文摘》2006-6期摘编,2006年1期

告别二十世纪感言,中国经济问题,2000年6期

供求失衡的市场判断,中国经济问题,2000年1期

评奖优秀促进发展激励提高,中国经济问题,1999年1期

国有企业经营的困难和国有资本经济范围,国内外经济管理,1999年8期

国有资本的生命线也是盈利,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5期

国有资本经营范围决定于经营成功率,经济学动态,1999年8期

国有资本经营中企业、企业家、职工的地位,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4期

国有企业的地位与作用,政治思想教育导刊,1999年12期

谈赢缩经济,理论前沿,2000年8期

资本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范畴,学术月刊,1999年8期

再谈福建率先完成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福建体改,2000年2期

赢缩经济与走势,深圳特区报,2000-1-4

经济特区的改革示范作用仍未完结,深圳特区报.,2000-7-18

赢缩经济蓄势待发,光明日报,2000-2-29

重实际讲效果,经济学家,1999年5期

矫正国有股,学术月刊,2000年12期

先长知识再长经济,中国经济问题,1999年1期

消费与浪费,嘉应大学学报,2001年2期

可谈国事,经济学家茶座,2001年4期

莫写速朽之作,中国图书评论,2000年9期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前途,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4/3

再论剥削,中国经济问题,2004/1新华文摘第7期转载

生态农业与无税农业,学术月刊,2004/8

淡化扩张性政策加强供给管理,经济学家,2004/1

国有企业改革20年的问题思考,中国经济问题,2004/1

香港内地经济渐趋同化,香港商报,2004年8月18日理论版

恩格尔系数应该退出经济舞台,中国经济观察,2004/1

私有经济的道路越走越宽,(台湾)投资中国,2004/2

如何看当前大陆经济的宏观调控,(台湾)投资中国,2004/7

揭示国有资本存在的意义(序言),《社会主义国有资本研究》序,1999年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与国际接轨”,广东社会科学,2004/1

股份制试行的陷阱,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9年3期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理论前沿,2004/19

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历史命运,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6期

以优化供给来扩大内需,光明日报,1999-2-26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今解,经济学动态,2001年7期

论有效供给,经济学家,1999年3期

概述国有企业实行资本化经营之要义,中国经济问题,1999年4期

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和增殖,理论前沿,1999年8期

也谈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前沿,1999年18期

安静是福,经济学家茶座,2004/9

重讲供给决定论,《人民日报》理论版,2005/9/2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生态,中国经济问题,2002年1期

合署论文何其多,经济学家茶座,2003年4期

民营经济的春天,投资中国(台),2003年1期

股市要翻身,先改造国有股,投资中国(台),2003年4期

民营企业挺进世界市场,厦门航空,2003年4期

民企发展新机遇,大印象时尚,2003年12期

《零成本经济》的黑洞,《中国经济问题》,2005/1

政治经济学本质论,《中国经济问题》,2005/6

《原富》与《国富论》,光明日报(理论版),2003-10-14

现代市场经济的新特点,《人民日报》理论版,2005/7/25

源于实践的逻辑魅力,求是,2003年9期

济“贫”策“富”和谐发展,《光明日报》理论周刊,2005/3/22

保持学术的尊严,《光明日报》理论版,2005-3-31

评说经济学博士论文,《光明日报》理论周刊,2005/11/1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运用与异化,《经济学家》,2005/1

人民币加息还有续集,(台)投资中国信息网特刊(100-103页),

我的经济伦理观:只问贫不问富,《中国经济观察》,2005/3

经济伦理中的贫富问题,《广东社会科学》,2005/2

协调经济关系日臻社会和谐,《理论前沿》,2005/17

政治经济学的本意是经济政治学,《人民日报》理论版,2005/3/28

春风吹你生-民营企业经营之道,大印象事尚,2002年6期

原始积累辨伪,理论前沿,2001年21期

史贵真实落笔客观,中国图书评论,2001年8期

中国商品市场供需矛盾,(台)投资中国,2001年8期

看好中国大陆明年经济表现的理由,(台)投资中国,2001年12期

经济学家的价值在于利国利民,光明日报,2001-10-30

再谈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几点意见,光明日报理论版,2004年5月18日

中国“入世”后将如何开局,理论前沿,2002年8期

当辨《原富》于《国富论》,学术月刊,2002年9期

共同富裕与良性两极分化,理论前沿,2003年23期

两岸应共同防范反倾销陷阱,投资中国,2002年9期

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与劳动价值理论,学术月刊,2001年11期

不要轻易给人戴“剥削”帽子,深圳特区报(理论版),2002-4-8

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几点意见,光明日报(理论版)新华文摘(转载),2002-7-30

以“三个代表”要求革新政治经济学,北京日报(理论版),2002-9-16

理论发展也是硬道理,北京日报(理论版),2002-11-18

我心目中的完人王亚南,经济学家茶座,2002第2辑

再谈矫正国有股,中国经济问题,2003年1期

马克思经济学说今日观,中国经济问题,2003年5期

城镇化建设之路也是农业现代化之路,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2期

中国大陆“入世”后的喜与忧,投资中国,2002年3期。

家庭生活

胡培兆被“下放”到金华中学时,遇到在那里教书的黄福仙,黄福仙当时的家庭成分是工商业地主,胡培兆的成分是贫农。胡培兆的爱的表白与众不同,他告诉黄福仙:他们瞧不起你不要紧,我瞧得起你。意思是,我是贫农身份,我可以罩着你。黄福仙立刻坠入情网,黄福仙和胡培兆一起度过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婚姻生活。

胡培兆的儿子:胡骑巍。

人物荣誉

1985年获首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5]

1986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6]

1990年被授予“福建省首批优秀专家”称号。

人物评价

胡培兆一生坚持以学为本位,很有个性。鄙夷虚荣,拒绝入一切商业性名人录,包括世界“杰出”名人录。珍惜文名,除非特邀,不给非核心刊物撰稿。

胡培兆老师对抄袭剽窃等不良学风问题的深恶痛绝。而胡培兆署名的文章,一定是自己写的。他的学生发现,很少有自己和老师一起署名的文章,他们说,那种你写了让他看看,然后再让他挂个名的事,胡老师绝对不会做。(厦大校报编辑部主任卢明辉评)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