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胡家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胡家镇隶属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地处川陕结合部,是连接宣汉、万源、达州城区的物资集散地。全镇幅员面积141.5平方千米,辖9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62个村(居)民小组,2021年户籍人口5.4万人,常住人口7万人。胡家镇区位独特,G210国道、G65包茂高速公路横贯全境,襄渝铁路、襄渝复线穿境而过,客货两运县级火车站(宣汉站)坐落该镇。

胡家镇是宣汉县四大工业集中发展区、省级乡镇企业示范园区、四川省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四川省首批百强试点镇、四川省第二批特色小城镇、川东北宜居乡镇、全国文明镇,素有“川东重镇、巴山明珠”的美誉。胡家镇提出建设“川东牧业大镇、秦巴工贸重镇、全国示范名镇”的奋斗目标,努力打造“风貌胡家、环保胡家、平安胡家、生态胡家”。[1]

建制沿革

胡家镇始建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时名建兴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全县48里(即场),建兴场属“北路”,改为胡家场,因有一胡家坪而得名,在今农贸交易场所。

民国五年(1916年)属西区亦即第五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场镇即胡家镇。民国二十二至二十四年,红军建立苏维埃,始设胡家区,辖胡家、花池、普光、土主4乡。民国三十年(1941年) 改乡人民政府、乡人委,分设石鼓乡;1955年春石鼓乡撤并。

1958年9月建胡家人民公社,1968年10月建兴公社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恢复人民公社管委会,1983年恢复为胡家乡人民政府。1985年建胡家镇人民政府。

2020年,撤销花池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胡家镇管辖,胡家镇人民政府驻龙潭社区启兴街1号。[2]

镇情概况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胡家镇是全省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省级乡镇企业示范园区和宣汉县四大工业集中发展区之一,是全国文明镇和首批小城镇重点镇之一,四川省首批百强试点镇,川东北宜居乡镇,素有“川东重镇、巴山明珠”的美誉。2021年全镇幅员面积141.5平方千米,辖9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62个村(居)民小组,户籍人口5.4万人,常住人口7万。

胡家镇提出了建设“川东牧业大镇、秦巴工贸重镇、全国示范名镇”的奋斗目标,努力打造“风貌胡家”、“环保胡家”、“平安胡家”、“生态胡家”。按照“追求卓越、勇创一流、重点突破、全面夺标”的总体要求,胡家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了镇域经济社会的跨域发展。

近年来,宣汉县胡家镇在宣汉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发扬“奔跑精神”,坚持“赢在理念、胜在实干、贵在人和”的工作理念,把优秀当作习惯、把完美作为标准,祛除虚伪化、打破潜规则、倡树新风尚、集聚正能量,全力推进城镇建设、大力夯实公共基础、全心投入民计民生、做强做实农业工业,实现镇域经济奔跑跨越,群众生活幸福和谐。[3]

地理交通

胡家镇地处川陕结合部,区位独特,是连接宣汉、万源、达州城区的物资集散地;距宣汉县城40分钟车程,距达州市区50分钟车程,距万源市近1小时车程。东临毛坝镇,南抵普光镇,西界马渡关镇,北连红峰镇,是该县后河流域的重点镇和中心镇。

交通便捷,坐拥国道,国道210横贯全境有10余公里;连接高速,跳河快速通道直连达陕高速公路,出口距该镇仅有8公里;环抱铁路,襄渝铁路、襄渝复线穿境而过,客货两运的县级火车站(宣汉站)坐落该镇。镇内有一座三级中心汽车客运站,每天发往达州城区、宣汉及毗邻乡镇等客运班线车36班次。进村入组便利,有村组道水泥路22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85%的组通水泥路,20分钟胡家交通圈全面建成。[4]

行政区划

胡家镇辖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9个行政村,即龙潭社区、六桥社区、云寨社区、花池社区、锣鼓村、滑山村、鸭池村、黄花村、黄垭村、思乐村、大池村、亮垭村、龙桥村。

自然环境

胡家镇地貌受红岩北控制,形成西北部的台状中低山和东南部单斜山及丘陵、沟谷地带海拔高度350—1400米。

经济发展

2013年,该镇全年地区生产总值9.3亿元,人均gdp为19300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8亿元,招商引资完成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20元,该镇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激活农业稳基础。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改善。该镇依托旱涝保收项目、金土地项目、高标准农田调整项目等切实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力度,农业基础设施大为改观。近年来,进行高标准农田调整1.1万亩,整治水库3座、山坪塘101口,维修渠堰65千米,修建田间道58千米,农业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农业产业优化升级。现有农业专业合作社10个,依托省级农业专业合作社“大巴山”果业合作社,发展特早熟蜜桔、巴山红桃特色水果6000亩,年果品产值达2200万元;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种植优质水稻1万亩以上;依托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推行现代化农业,山区农业机械化取得突破,成功探索出土地流转“托管”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该镇是中国南方第一牛“蜀宣花牛”发源地,全镇有100头以上蜀宣花牛养殖小区5个,养殖20头以上大户100余户,带动形成1000头以上生猪养殖小区5个,100头以上养殖大户130户,畜牧经济年收入达3000万元以上。

助力工业促增长。该镇是老工业基地,原中央企业7111军工厂坐落该镇。7111厂虽已迁离,但原有厚重的工业基础仍然存留。作为全县四大产业新城之一,该镇立足宣汉县委提出的“114”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占地面积1.83平方公里,工业用地面积1.27平方公里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区。目前该镇有规模以上企业9家,上亿元以上企业3家,千万以上的企业6家。西塔乳业与重庆天友乳业整合,产品覆盖整个四川省的县级以上城市以及贵州、重庆、陕西、湖南、湖北等省市;云蒙米业声名鹊起,远销省内外。2013年,全镇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8亿元,就近就地解决劳动力就业2000余人。

盘活商贸强服务。一直以来,胡家镇人气旺、经济活跃,商贸流通繁荣,文化娱乐丰富,服务行业发达,为该镇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注入了活力。全镇有商贸服务企业65家,个体工商户1396家,各类农家店总数72个,品牌直销店、加盟店等各类专卖网点60余个。近年来,每年各类批零销售额在2亿元以上。[5]

乡镇建设

自1992年列入四川省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以来,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规划建设,高起点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放线一把尺”,坚持高规格运作、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坚持城镇建设资金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经过近十五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人口集聚、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雅的格局,胡家镇成为宣汉县改革与发展的前沿阵地。

2014年场镇面积达3.5平方公里,场镇人口4.5万人,场镇街道主街13条、小街42条。

新城拓展亮点凸显。依托国有土地拍卖推进新城小区建设。今年成功拍卖的一宗30余亩的国有土地,现已破土动工。该地块坚持电梯楼与小高层的有机结合,坚持商业用房与民居住宅的有机结合,坚持地上建筑与地下停车的有机结合,坚持绿化、美化、亮化、彩化的有机结合。建成后,总建筑面积达9万平方米,住户600余户,能容纳3000人居住;地下停车场停放车辆200辆;农贸超市4000余平方米。该楼盘的建成,将实现胡家电梯楼零的突破,是该县三个拥有电梯楼的乡镇之一。该楼盘的建成将是该镇第5个标准、大气、美观的住宅小区。

维旧改造效果显现。对老城区街心花园、半节街、麒龙街等多条街道的低矮民房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对火车站沿线、210国道两旁的400余间民房等进行了风貌打造。油化了场镇至火车站、场镇至国库道路。对百兴大街等10余条街道进行了“四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建设。场镇建成街道全部铺装人行道彩砖达3.5万平方米,安装下水管道10余公里,全面提升了场镇的形象和档次。近年来,场镇提升改造投入资金5000万元以上。

功能配套齐全完善。建成中心文化广场、思源广场、7111厂广场等3个群众休闲活动广场。修建滨河路4条,方便群众闲暇散步。建农贸市场2个,占地1.5万平方米的秦巴商城全面改建后焕然一新。场镇内安装路灯500余盏,实现了全覆盖。场镇内栽植行道树8000余株,实现了街街绿树成行。建自来水厂2个,建场镇垃圾填埋场1个,场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正在立项过程中。四是管理场镇科学规范。成立了城管办,抽调了精干力量,配置了必要物资,购置了执法车辆,全天候对场镇大街小巷等秩序进行巡逻和管理。成立了市政办,专门加强对场镇路灯、农贸市场、农贸超市等进行监督管理。成立了环卫队,聘请保洁员86名,对场镇卫生进行全天候保洁。每条街设立了文明劝导岗,对乱扔垃圾、乱穿马路、乱停车辆、乱贴广告、乱摆摊点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

新村新气象。从宣汉县城出发,向胡家镇走去。进入胡家境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气、美观的界碑矗立在公路旁,“胡家欢迎您”五个大字熠熠生辉,这充分展示了胡家人民的热情好客。在黄花、鸭池村,2500亩成片的即将成熟的稻谷伴随着微风在向路人招手点头。在石梁新村,20余户农家房屋统一了外观风貌,宽敞的水泥路延伸至家家户户,广场上几个老人正在健身,小朋友们正在追逐打闹;新村背后是一片猕猴桃基地,即将成熟的猕猴桃被紫色袋子包裹着,挂满枝头……该镇在突出场镇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大了新村建设力度,持续建设美丽新村,让农村焕发了生机与活力。经过近几年的持续奋战,该镇已新建、改造跳河新村、石梁新村、龙凤新村、滑山新村4个新村聚居点。新村统一规划建设,统一基础配套、统一风貌打造,农村建起了休闲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农村“管线”下地了,“蜘蛛网”逐渐消失;农村自来水流进了农户家中,农村生活污水得到了有效处理,农村房前屋后有了微菜园,农村使用起了清洁能源……在新村,“未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的景象展现在眼前。去年,该镇采取“政府倡导,社区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在场镇建成区内开工新建冯家嘴新农村综合体,建成后将容纳住户400户,是集商、住、娱为一体的多功能新村综合体,创新走出一条“依托城镇建新村、建好新村扩城镇”的新型美丽新村建设之路。

如今的胡家镇,场镇面貌日新月异,新村建设如火如荼,场镇与新村有机结合,交相辉映,相得益彰。[6]

科教文卫

科教文卫大发展。该镇辖区有公办初级中学1所——胡家初级中学,系达州市示范初级中学,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全县同类学校前茅;公办中心小学1所——胡家镇逸夫小学,因邵逸夫捐助而得名;公办幼儿园1所,是全县最早的标准化幼儿园;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5家。为整合胡家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质量,宣汉县委、县政府投入资金2000万元,对胡家初级中学进行迁建,新校区现已破土动工。根据规划,建成后,胡家中学新校区将是一个标准化单设初级中学。胡家中学原校区建立胡家镇第二中心校,有效化解小学大班额问题,逐步实现在家门口接受优质教育的目标。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每当夜幕降临,在中心广场、思源广场、7111厂广场,数千人跳起了坝坝舞,打起了腰鼓,场面好不热闹。民间文化十分丰富,有民间乐队8家,每当红白喜事,乐队表演助兴。该镇按照省级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建综合文化站1个,占地面积360平方米,设有电子阅览室、图书阅览室、排练厅、文娱活动室等,长期对外免费开放。该镇村村有文化活动中心,村村有文化书屋。卫生事业蓬勃发展,镇中心卫生院装备优良、医术高超,享誉全县。

为民服务“五进村”。该镇以民为本,为民服务,把民计民生融入到党的建设工作中。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创新探索出了“幸福台账——五进村”工作法,干部职工关注民计民生,群众点赞幸福。一是党员干部“住进村”、开展调研找难题,每月干部住进村里不少于10天。二是党委会议“开进村”、邀请群众作决策,每月召开流动院坝党委会1次以上。三是为民承诺“晒进村”、接受监督抓落实,每位干部为群众承诺办好两件实事。四是院坝服务“送进村”、切实践诺真干事,根据时季和实际情况,送政策、送技术、送物资、送信息、送人力到农家,开展相应服务。五是民意测评“问进村”、群众评判见成绩,每季度对干部联系各村、各院坝群众工作情况和群众幸福指数进行“背靠背”测评,满意率不到60%的,联系干部书面说明情况。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已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50余条,涉及重大民生问题9个;召开流动党委会6次,确定解决修路、拆迁等民生问题6个;党员干部承诺帮扶群众事项78项;服务队进院坝送服务100余次,帮扶群众解决问题45个;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满意度由最初的82%上升到目前的95%,群众自身幸福感由73%上升到88%,实现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双向幸福”。胡家镇“幸福工作法”的有效推行,得到了组织的肯定、群众的认可、媒体的关注。[7]

未来展望

胡家镇党委、政府将带领全镇人民坚决贯彻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顺势而为、狠抓落实,坚定落实“三大支撑、四大目标、五大任务”的安排部署。

强推脱贫奔康工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镇域发展和农业农村工作,坚决实施好上级各项扶贫政策,加快“一环果园、二环菜园、三环药园”的“三环三园”产业发展进程,确保黄花、锣鼓、峰沟3个贫困村以及全镇1288户贫困群众如期真脱贫、奔小康,为把宣汉“建成全省脱贫奔康示范区”贡献胡家力量。

强推“2+8”城镇体系建设,主动站位、主动聚焦、主动作为,实施好独立工矿区项目,加快场镇“1234”建管进程,坚定不移地整治“两违”,做优城镇规划,做大城镇骨架,做强城镇功能,做精城镇管理,全面提升城镇品质,争当全县“八镇推”的领头羊,奋力打造全县区域中心。

强推商贸服务配套,发挥省级商贸重点示范镇品牌效应,积极引入工商资本和社会资金,完善商贸业态,建成农副产品交易中心1个、三级汽车站1个、四星级宾馆1家以上,招引大型超市3家以上,着力打造全县综合性商贸中心镇。同时,配合抓好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设,在巴文化展示和服务上做文章、下功夫,为把宣汉“建成全国巴文化高地”贡献胡家力量。

强推民计民生改善,严格落实低保、五保、残疾人员优待政策以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大力扶持特殊群体就业再就业,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社会民生问题;持续推进教育事业,加快中学二期迁建工程,启动第二中心幼儿园建设,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切实提高教育教学和医疗卫生水平,着力提升城乡群众获得感,全力推进胡家各项事业发展,为建成繁荣美丽新宣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8]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