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胡文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胡文瑞
胡文瑞
出生 (1936-04-04) 1936年4月4日(88岁)
国籍 中国
籍贯 湖北武昌
民族
母校 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流体力学专业
职业 液体物理专家
研究领域
早期从事磁流体力学研究;70年代转入日地物理研究

胡文瑞[1]
液体物理专家。原籍湖北武昌,1936年4月4日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流体力学专业。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早期从事磁流体力学研究。70年代转入日地物理研究,对太阳活动区磁场,太阳耀斑的波动模型,日冕瞬变的活塞驱动理论,日球磁场的三维结构,太阳风加速机制,磁层亚暴的磁流体力学波动模型,地球极区极风的慢MHD激波结构等经典问题提出了一些新概念。在天体物理方面,研究了密度波理论共转奇异性以及非线性不稳定性引起的困难,提出星系螺旋结构的星系激波理论,利用摄动展开求出了射电双源射流的精细结构。近年来从事微重力流体物理研究,对浮区热毛细对流有系统的学术贡献。主持了多项国内的微重力研究计划。

教育背景

1954年9月~1958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流体力学专业

人物生平

  • 1958年9月??1960年6月,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研究实习员
  • 1960年6月~1979年3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 1979年4月~1979年10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1979年11月~1986年5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 1981年~1982年,任美国高山天文台(HAO)客座研究员
  • 1985年,任基础力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 1986年,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研究员
  •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 1996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 2004年10月,为兰州理工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

早期从事磁流体力学研究。
70年代转入日地物理研究,对太阳活动区磁场,太阳耀斑的波动模型,日冕瞬变的活塞驱动理论,日球磁场的三维结构,太阳风加速机制,磁层亚暴的磁流体力学波动模型,地球极区极风的慢MHD激波结构等经典问题提出了新概念。
在天体物理方面,研究了密度波理论共转奇异性以及非线性不稳定性引起的困难,提出星系螺旋结构的星系激波理论,利用摄动展开求出了射电双源射流的精细结构。胡文瑞院士对星系螺旋结构,射电星系射流精细结构,宇宙磁场三维位形,太阳风加速,太阳耀斑,磁层亚爆等的理论研究都有建树。
近年来胡文瑞院士积极开拓及倡导微重力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为我国微重力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我国微重力科学研究的奠基人。
他倡导和主持建立了我国唯一的微重力科学研究中心——国家微重力实验室。该实验室以其广泛的学科内涵、先进的实验设备及其所取得的若干重大科研成果,得到了国际有关专家学者的赞誉。 在微重力科学研究方面,胡文瑞院士对热毛细对流和晶体生长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研究。曾经提出浮力在微重力条件下仍可引起振荡对流的机理,给出振荡的分群特征,首次成功地对浮区液桥自由面的振荡进行了实验研究, 取得重大突破。在理论上研究了热毛细对流、浓度毛细对流和相变对流之间的耦合,指出残余重力对浮区晶体生长的影响相对地不敏感。近期,又开拓了微重力复杂流体运动研究。在他指导下,利用实践五号卫星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空间两层流体实验,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并完成了“和平号空间站”和IL-16失重飞机中的两相流空间实验,首次发现了在低液相流速条件下的新流型分布区等新结果,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
一九八五年以后,胡文瑞院士承担一系列空间科学研究项目的学科组织和领导工作,为发展我国空间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开创了我国宇宙磁流体力学和微重力流体物理的研究,是我国空间科学的学科带头人之一。胡文瑞院士组织和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有总装备部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预选项目、总装备部国家921项目“微重力流体力学分系统”、俄罗斯宇航局合作项目、中法高技术合作计划项目、中日合作研究项目。

主要奖项

2004年1月,国务院颁发奖励证书,胡文瑞院士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应用系统)主要完成人之一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也是中国科学院表彰的“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

参考资料

  1. 胡文瑞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