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里醉秋风(北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胡杨林里醉秋风》是中国当代作家北斗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胡杨林里醉秋风
广袤的西北,深秋的阳光依然温暖。第一场霜降准点光临后,巴丹吉林沙漠边缘有一大片胡杨林迅速由叠翠变为金黄。成千上万的胡杨枝桠相连,艳黄的树叶张扬而亮丽。沙滩、胡杨、碧水,一草一木都自然、纯真。林中的胡杨,粗壮的几个人难以合抱,挺拔的有七八丈之高,怪异的又似苍龙腾越、虬蟠狂舞。每一棵高大的胡杨树冠枝头,间或又有浅绿、淡黄的叶片在闪现,错落有致,色彩缤纷。秋风乍起,胡杨金黄的叶片飘飘洒洒落到地面,为大地铺上金色的地毯,令人心旷神怡。
这片醉人的胡杨林,在甘肃省金塔县城西北八公里处的潮湖林场,是三北防护林体系的一部分,周边分布着大面积的沙枣树、白杨树和红柳等西北特色树种,总面积达8万亩。自古以来,受巴丹吉林沙漠的威胁,金塔县干旱缺水,风大沙多,生态环境脆弱,一代又一代金塔人民从没间断过和恶劣自然环境的抗争。而胡杨是大自然漫长进化过程中幸存下来的宝贵物种,耐寒、耐热、耐碱、耐涝、耐干旱,生命力极强,被誉为“沙漠勇士”,能如磐石一般坚毅地守护着家园,是防风固沙的首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金塔成立了潮湖林场,开始了人工种植胡杨防风御沙的尝试。经过林场工人和全县人民半个多世纪“塞罕坝”般的不懈努力,形成了现在上万亩的人造胡杨林。
那些胡杨,在拂面的秋风里花朵一般盛开,锦绣如团,辉煌凝重。她只在深秋里成熟,于湛蓝的天空下尽情释放美丽。她的枝条不说话,落叶不说话,只在暖阳里绽放出动人的柔软,让秋天只为她瞩目。佳期如约,远远近近的人也不约而同地来了,来赴这场金色的约会。放眼这金色的世界,有人在欣赏,有人在歌唱,有人在朝拜,还有人,在静静地思考。
朋友小赵打电话,一接通就说:我在胡杨林呢。国庆节期间的胡杨林风景如画,游人如织,你也来转转。小赵是土生土长的金塔人,他不知道的是,我去胡杨林的次数,远比他多。他的家在城北二十多公里的大庄子乡,前不久我去过。去了我才发现,这个简陋温馨的家多么霸气——就那样端坐在沙丘前面,像五行山压着孙悟空一样,牢牢遏住肆虐的风沙。房前屋后只要有空闲的地方全是树,杨树、杏树、梨树、榆树、沙枣树、红柳树。树间长满芦苇、骆驼刺、芨芨草、喇叭花和不知名的野草。最神奇的是,这里的人对房子一样高的沙丘有着巧妙的利用。屋后不用砌墙,在沙丘上密密码码插上树枝,便是天然的圈舍,养着牛羊猪鸡兔,盛着麦草、玉米秆、碎粮食等饲料。红柳的花开得正艳,羞得寸步难行的沙丘满脸通红。家门口就是郁郁葱葱的庄稼,正扯着身子疯长,丰收在望。小赵的母亲瘦弱单薄,父亲慈祥快乐,他们已有了明显的老态,但精神很饱满,一会功夫就做了一桌子菜,还杀了一只鸡给我们吃。小赵71岁的父亲额头布满沟壑,头发花白,只抽在乡里才能买到的三块钱一包的红兰州烟,戏称“红皮鞋”,还有自己动手卷的味道浓郁的旱烟。我知道,像大多数慢慢老去的金塔人一样,他们这辈子不断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困苦的生活抗争,从不言弃,从不退缩,最终人定胜天、人进沙退,在沙窝窝里打造了幸福的家园。对于屋后的沙丘,已是胜利者的他不屑一顾:我们这地方的人,哪个没有种过几棵树。再咋说,沙是死的,人是活的,哪有活人让尿憋死的。只要想办法,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作者简介
北斗,笔名:百姓奇言。男,汉族,内蒙古包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