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经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9年12月26日) |
胡经甫 编辑 胡经甫,著名昆虫学家、教育家,我国昆虫学的奠基人之一。祖籍广东三水,1896年11月21日生于上海。原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1972年2月1日逝世。
中文名 胡经甫 国 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896年11月21日 逝世日期 1972年2月1日 职 业 昆虫学家 毕业院校 东吴大学 主要成就 40年代创作了《中国昆虫名录》 奠基了中国昆虫学 写了《中国医学动物鉴定手册》 为国培养了很多生物学和医学人才 代表作品 《中国昆虫名录》等 目录 1 基本介绍 2 个人简历 3 主要论著 4 生平简介 5 教育成就 6 生物成就 7 个人品德
基本介绍 编辑
胡经甫(1896-1972),昆虫学家。原籍广东三水,出生于上海市。1917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19年获硕士学位。 1922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从事生物学和昆虫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作出了重要贡献。所编著的《中国的石蝇》和《中国昆虫名录》为中国昆虫学巨著之一,记载昆虫25目、392科、4968属、20069种;抗美援朝战争中,参加反细菌战调查,受到表彰。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Hu Jingfu(1896-1972) Native of Sanshui, Guangdong Province, Member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ince 1955, Entomologist. Studied in America,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Tsinghua College, 19l9.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院士)。 昆虫学家。原名胡宗权,笔名胡烈。祖籍广东三水,生于上海。 1917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留校任助教兼研究生。 1919年获硕士学位,任上海圣约翰大学生物系(今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 1919年考取清华学校专科,1920年公费留美,专攻昆虫学,1922年获博士学位。 1922-1949年间,历任南京国立东南大学、苏州东吴大学、北京燕京大学教授,中国动物学会和北京博物学会会长,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委员。 曾于1946年后兼任过清华大学校医。 1933年与1941年曾被美国康奈尔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先后聘任为客座教授。1953年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总后勤部卫生部医学科技委员会常委。还长期任《北京博物杂志》总编辑。是中国昆虫学奠基人之一。编撰现代中国昆虫学巨著《中国昆虫名录》,记录了昆虫25目、392科、4968属、 20069种。抗美援朝战争中,积极参加反对美帝国主义细菌战的工作,获得国家颁发的爱国卫生模范奖状。由于科研工作成绩卓著,曾两次获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嘉奖,并于1964年荣立三等功。从1916年起先后发表有关水生植物学、无脊椎动物学和昆虫学等科学论文90多篇。专着有《无脊椎动物学讲义》、《实验指导》、《中国𫌀翅目昆虫志》。 胡经甫(1896-1972):国立东南大学农学院教授(1922) 胡经甫,1917年毕业于苏州的东吴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士学位后,留校任助教兼读研究生,
1919年获硕士学位。之后,他曾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担任讲师,不久通过了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美国的考试。1920年秋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以20个月时间修完博士生课程,撰写了当时世界上最好水平的“𫌀翅目形态解剖及生活史研究”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和自然科学Sigma Xi金钥匙奖。1922年回国任国立东南大学农学院教授,次年回东吴大学生物系任教授。1926~1941年任燕京大学生物系教授。其间1933年去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昆虫系任客座教授一年。他在20、30年代曾被选为美国寄生虫学会中国分会会员、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科学会员、中华海产生物学会会长、中国动物学会会长等职。1941年再次出国讲学途中,因珍珠港事件羁留马尼拉,此时45岁的他立志学医,就读于菲律宾大学医学院,1945年回国后在重庆实习,获得了湘雅医学院毕业证书。1951年胡经甫应聘到军事医学科学院任研究员,从事医学昆虫学的研究工作。1954年应中国科学院之聘,任中国动物图谱编辑委员会委员。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 胡经甫在东吴大学生物系学习期间,接受了全面的专业训练,常野营露宿采集各种生物标本,并专修了动物学、植物学、藻类学、昆虫学、生物技术等课程,均取得良好成绩。他在毕业那年发表了“生物学与中国之关系”的评述性论文,表达了他立志从事生物科学研究的心愿。在读研究生期间,他在东吴大学学术季刊上发表了数篇论文。1922年,他的博士论文是一篇昆虫形态解剖学的力作。在这篇论文中,以叉𫌀属的代表种 Nemoural vallicularia为模式,从外部形态结构、内部解剖,全面地描绘了骨骼、神经、消化、循环、排泄、肌肉、呼吸、分泌、生殖等九大系统,其中对头胸骨片、口器、外生殖器的描述尤为详细。与此同时,他发现该种𫌀翅虫稚虫期9个月内,有22个龄期,并记述了成虫羽化、交尾、产卵等行为特征以及幼虫的栖息、活动、取食、休眠、寿命乃至天敌和体外寄生虫等都做了详尽的记载。这项成果是把分类、形态、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结合起来系统研究的一个范例,在当时具有世界最高水平。回国后,胡经甫对中国𫌀翅目昆虫进行调查研究,1938年发表了名著《中国𫌀翅目昆虫志》一书,系统总结了中国的研究成果,描述了𫌀翅目昆虫5科、4亚科、32属和3亚属的139种。这不仅是中国𫌀翅目昆虫研究的里程碑,而且与他的博士论文一样,同是𫌀翅目昆虫研究的世界权威之作。 胡经甫的巨著《中国昆虫名录》是他对中国昆虫学研究史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从1929年开始编写到1933年完成初稿,到1941年历经12个春秋全部(6卷4286页)陆续出版。其间他用一年时间,踏遍美、英、法、德、意、比与瑞士等国家的博物馆,查对标本与资料。该书首次以现代生物科学分类学的理论,对中国昆虫作了系统、全面整理,记载了见于我国的昆虫25目、392科,4968属,共20069种及其有关文献资料。后来胡经甫又参加主编了我国第一部《中国重要医学动物鉴定手册》,为填补我国医学昆虫学的一些空白领域作出了贡献。 胡经甫在教学工作中也做出了卓著成绩。他先后在东大、东吴、燕大、康奈尔四所大学任教,为我国生物学界、医学界培养了大批人才。他讲课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富有吸引力。他编写的讲义,取材新颖,内容充实,很受学生欢迎。如他写的《无脊椎动物学》和《无脊椎动物实验》等,均被视为当时国内优秀的大学教材。
个人简历 编辑
胡经甫(1896.11.21-1972.2.1),昆虫学家。原籍广东三水。1917年东吴大学毕业,1919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22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 1896年11月21日 出生于上海(原籍广东省三水县)。 1913-1917年 东吴大学毕业,获理学士学位。留校任助教兼读研究生。 1917-1919年 东吴大学研究生院学习,获硕士学位。 1919-1920年 任圣约翰大学讲师。 1920-1922年 美国康奈尔大学进修,获博士学位。 1922-1923年 任国立东南大学农学院教授。 1923-1926年 任东吴大学生物系教授。 1926-1941年 任燕京大学生物系教授。 1933-1934年 任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客座教授。 1941-1946年 菲律宾大学医学院学医,在重庆实习,获湘雅医学院毕业证书. 1946-1949年 任燕京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校医。 1950-1952年 在北京个人开业行医。 1953-1972年 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 1972年2月1日 病逝于北京。
主要论著 编辑 1 胡经甫.生物学与中国之关系.东吴大学丁已同级录,1917,37-44. 2 Hu Jingfu,W.M.Porterfield.Key to Record of Plant Analysis Shang hai,St John’s University,1920,57. 3 Hu Jing fu.Morphology,Anatomy and Ethology of Nemoura.Bull Lloyd Library,No.23,EntSer,1923(3):48. 4 Hu Jingfu,Chinese Freshwater Sponges:Trochospongilla latouchiana subsp.Sinensis Annandale.(with N.G.Gee).China Journ,1925,3(4):225-228. 5 Hu Jingfu.Chinese Fresh water Sponges:Nudospongilla coggini(Annandale).(with N.G.Gee).China Journ,1925,3(5):285-286. 6 Hu Jingfu.Chinese Freshwater Sponges:Trochospongilla sol(Annandale)(with N.G.Gee).China Journ,1925,3(6):342-343. 7 Hu Jingfu.Chinese Freshwater Sponges:Ephydata borgorensis Weber. (with N.G.Gee).China Journ,1925,3(7):393-394. 8 Hu Jing fu.Chinese Freshwater sponges:Spongilla(stratospongilla) sinensis Annandale(with N.G.Gee).China Journ,1925,3(10): 567-568. 9 Hu Jingfu.Chinese Fresh water Sponges:Spongilla(Stratospongilla) stanleyi leyi Annandale.(with N.G.Gee).China Journ,1925,3(11):609-610. 10 Hu Jingfu.Chinese Freshwater Sponges:Spongilla(Stratospongilla) clementis Annandale.(with N.G.Gee).China Journ,1926,4(3):136-137. 11 Hu Jingfu.Chinese Freshwater Sponges:Spongilla(Eunapius)geei Annandale(with N.G.Gee).China Journ,1926,4(5):235-237. 12 Hu Jingfu.Chinese Freshwater Sponges:Spongilla(Euspongilla)micron Annandale.(with N.G.Gee).China Journ,1926,5(2):87-89. 13 Hu Jingfu.Two New Species of Stoneflies from Nanking.China Journ, 1926,5(6):331-332. 14 Hu Jingfu.Chinese Freshwater Sponges:Spongilla(Eunapius)conifera Annandale.(with N.G.Gee).China Journ,1927,6(5):258-260. 15 Hu Jingfu.The Appendages of the Common Freshwater Prawa.China Journ,1927,7(1):36-39. 16 Hu Jingfu.Chinese Freshwater Sponges:Ephydatia meyeni(Carter) (with N.G.Gee).1927,7(1):40-42. 17 Hu Jingfu.Chinese Freshwater Sponges:(with N.G.Gee).Bull Peking Soc Nat Hist,1927,11(1):1-14. 18 Hu Jingfu.Chinese Freshwater Sponges:Spongilla(Euspongilla)lacustris Linnaeus(with N.G.Gee).China Journ,1927,7(5):258-260. 19 Hu Jingfu.A New Species of Stonefly from Peking.China Journ,1927, 7(6):307. 20 Hu Jingfu.Chines Freshwater Sponges:Spongilla(Eunapius)carteri var. melli.Arndt.(with N.G.Gee).China Journ,1928,8(3):148-150. 21 Hu Jingfu.The Nervous System of the white Grub:Part I.External Charact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Lingnam Soc Journ,1931,7:651- 664. 22 Hu Jingfu.The Nervous System of the White Grub:Part Ⅱ l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Brainandthe Ventral NerveC ord.Lingnam Sci Journ, 1931,7:667-694. 23 Hu Jingfu.Aquatic lnsects of China:Introduction.Peking Nat Hist.Bull. 1932,(3)6:59-61. 24 Hu Jingfu.Aquatic lnsects of China:Art,I.Cata1ogue of chinese Gyrinidae.Peking Nat Hist Bull,1932,6(3):63-73. 25 Hu Jingfu.The Studyo flnsectsin China.Peking Nat Hist Bull,1936, 10:17-20. 26 Hu Jingfu.The Stoneflies of China,I.Peking Nat Hist Bull,1936, 11(1):49-82. 27 Hu Jingfu.The Stoneflies of China,Ⅱ.Peking Nat Hist Bull,1936, 11(2):163-189, 28 Hu Jingfu.The Stoneflies of China,Ⅲ.Peking Nat Hist Bull,1937, 11(3):297-307. 29 Hu Jingfu.The Stoneflies of China,Ⅶ.Peking Nat Hist Bull,1938, 12(3):225-252. 30 Hu Jingfu.The Stoneflies of China,Ⅸ.Peing Nat Hist Bull,1938,13 (1):53-87. 31 Hu Jingfu.Catalogus lnsectorum Sinensium.Fan Man lnst Biol,1940, 5:524. 32 Hu Jingfu.Fifth Supplement to the Stoneflies of China.Peking Nat Hist Bull,1948,17(2):145-150. 33 Hu Jingfu.Sixth Supplement to Stoneflies of China.Peking Nat HistBull,1949,17(4):251-256. 34 胡经甫.中国蠓科昆虫初步名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56(1):93-98. 35 胡经甫.云南生物考察报告,𫌀翅目.昆虫学报,1962,11(增刊):139-
生平简介 编辑 胡经甫,原名宗权,笔名胡烈。1896年11月21日生于上海的一个书香门第。祖籍广东三水县,父母生6子,经甫排行第五,全家生活靠父亲教书收入维持。其父毕业于香港皇仁学院,早年因不满旧式家庭只身外出,先后在厦门、上海等地教英文,曾在梅溪书院任教。胡经甫出生次年,其父40岁就任苏州沧浪亭省立高等学堂英文总教席,举家迁姑苏安居,因而他自幼在苏州长大。 胡经甫15岁前,受父亲的严教善导,在家学习了四书、五经、诸子文选以及中外史、地和数学,尤其是受到良好的英语训练,以致能顺利地阅读英文《莎氏乐府》、《天方夜谭》和多种文选,并能进行中英文互译,英语会话流畅。15岁那年,他以同等学历考入苏州东吴大学附中3年级,同年苏州高等学堂停办,其父退休回上海定居,他单独留在苏州上学。两年后,即1913年,直升东吴大学生物系学习,1917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兼读研究生,1919年毕业,获硕士学位。他在苏州求学期间,半工半读,艰苦奋斗,为了减轻父母负担,还将幼弟带到苏州上学,极力供助幼弟至大学毕业,显示了刻苦勤奋和孝悌的品德。
康奈尔大学 胡经甫既是孜孜不倦学习的好学生,又是手脑并用,热情参加各种业余活动的活跃青年。当时教会学校盛行童子军训练,1915年夏,学校选派他去上海参加童子军短期训练,回校后连续当了四年的童子军“军长”,在同学中享有威望。他在东吴大学生物系受到全面的专业训练,常野营露宿采集各类生物标本,并专修了动物学、植物学、藻类学、昆虫学、生物技术及拉丁文、德文等课程,均取得优秀成绩。在读研究生期间,曾在东吴大学的学术季刊上发表了数篇论文,硕士论文的题目是《苏州的水蚤》。 胡经甫在完成研究生学习前的青年时代,已经打下了良好的科学文化基础,掌握了可供广学博览的语言工具,更培养了规范、严谨的学风,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不畏艰难的意志。取得硕士学位后,他曾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担任讲师,不久即通过了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美国的考试,并于1920年秋东渡太平洋,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以20个月时间修完博士生课程,撰写了当时世界最好水平的𫌀翅目形态解剖及生活史的研究论文,显示了中国学者的才华,获得博士学位,受到广泛赞誉,并获得自然科学SigmaXi金奖钥匙。此后,26岁的胡经甫就满怀以科学振兴民族的心愿回国。自1922年9月至1949年6月间,先后历任国立东南大学农学院、东吴大学生物系和燕京大学生物系教授。20年代和30年代,他曾被选任美国寄生虫学会中国分会会员,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科学会员,中华海产生物学会会员、会长,中国动物学会会员、会长,中央研究院第一届评议会评议员等职。他以其卓越的教育和科研成就,成为享誉中外的生物学家和生物学教育家。 胡经甫在燕京大学任教期间,1933年9月曾应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昆虫系的邀请,受聘为客座教授前往讲学。1941年再次出国讲学途中,遇珍珠港战事发生而羁留于菲律宾的马尼拉,此时他已45岁,在危难时期又立志学医,就读于菲律宾大学医学院,4年中读完了医学课程。1945年回国后完成了医生的实习期,取得了湘雅医学院的毕业证书。这是他第二次大学毕业。此时年已49岁。由于胡经甫兼具生物学和医学两门学科的坚实基础,因而在任燕京大学生物系教授的同时,还兼任清华、燕京二大学的校医,并先后为东吴、燕京二大学开设的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医学预修系执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胡经甫在北京个人开业行医。1951年后,胡经甫欣然应聘到军事医学科学院任研究员,从事医学昆虫学的研究工作。1954年应中国科学院之聘任中国动物图谱编辑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推选为上海市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同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72年2月1日,因心脏病发作而逝世于北京。
教育成就 编辑 中国现代生物学的开拓者和教育家 胡经甫自1917年从东吴大学生物学系毕业后,一直在生物科学的教育和科研园地耕耘,在大学毕业的那年,他发表了《生物学与中国之关系》的评述性论文,表达了他立志从事生物科学研究的心愿。他在文章中写道:“反顾中国,生物一科罔无所知,非惟不足以利物而用之,反受制于物,以致财源内溃,金钱外流,生计维艰,乱机四伏。”从而列举研究生物学的八大利益,以精炼的词句,阐明了植物保护、良种选育、寄生害虫防治以及森林、人口等重大生物学问题和开展研究的利益所在。如“研究生物学,然后可以鉴别良莠之种,与其选择方法”,“研究生物学,然后可知森林之利与兴办森林之法”,“研究生物学,可以知害虫之害与绝虫之法”等等。他针对当时“吾国生物学程度仍在幼稚时代”的状况,表示“以提倡生物之学,振兴实验……为一己社会服务之责任”。强烈呼吁“窃愿吾人咸以生物学为有用之科学,而重视之,学校咸列生物学于学科正宗之列,社会咸注重生物学之研究与实验,政府则以生物学之实用施于行政区域”,以“福人民、利社会、巩国基”。这在当时是向社会倡导生物科学的杰作,对于中国生物学的发展起到了催化促进作用。 胡经甫不仅呼吁社会重视生物学的发展,而且在困难的条件下,勤奋努力,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发展中国的生物科学。自1917-1928年间他不仅刻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而且利用一切条件进行实地研究,与老师祁天锡合作完成《中国淡水海绵之研究》,并陆续发表了内容丰富的淡水海绵研究论文14篇。他在出色地完成教学、科研的同时,还热情地参加“中国科学社”在国内提倡科学的活动和生物学界的学术活动。 1924年夏,清华大学开办“中学生物教员补习班”,他欣然出任主讲人;此外他还积极参预组织“北京博物学会”等活动。当时他与老友秉志博士在国内生物学界齐享盛名,因胡经甫在北京,秉志在上海,被时人誉为“南秉北胡”,受到学术界的尊崇。 1926-1949年,胡经甫在燕京大学生物系任教授长达23年,在教学和科研中都做出了卓著成绩。他的文化基础、专业知识和语言才能在教学中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他编写的讲义,取材新颖,内容充实,很受学生欢迎。如他写的《无脊椎动物学》和《无脊椎动物实验》等,均被视为当时国内优秀的大学教材。他讲课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富于吸引力,他的黑板字和手绘图表,均清新悦目。指导学生实习,联系实际,生动活泼,使学生印象深刻。他对学生一向诚恳热情,有求必应,百问不厌。他先后在四个大学任教,为中国生物学界、医学界培养了大批人才。在老一辈的科学家中,不乏其门墙桃李,如吴光、徐荫琪、陆近仁、何琦、邓家栋、祝海如、刘承钊、谢少文、赵修复和林昌善等著名教授皆出自他的门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胡经甫在为部队培养高级流行病学师资的教学中,或在中国自然疫源地调查的培训教学中,都是一丝不苟地编写教材,亲自带领助手到野外选择实习场地,指导学员野外实习。在编写中国第一部《中国重要医学动物鉴定手册》的过程中,他不仅亲自承担了关于白蛉、蠓、蚋和虻四章的编写,还针对参加编写人员经验不足的情况,热心讲解有关专业知识,并为大家先写出样稿,实施具体指导,改稿、审稿都十分认真,反复推敲,直到科学内容和文字表达上都满意为止。这种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周围的年轻同事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胡经甫在晚年为军内外培养了许多医学昆虫专业人才,其中多数已成为医学科研和卫生防疫战线上的骨干。特别是在他的极力倡导和直接指导下,为填补中国医学昆虫学中的空白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绩。经他指导的学生中,有的已成为蠓科和虻科研究的专家,使中国长期空白的领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胡经甫还十分注重基础技术的发展,他不仅善于亲自动手制作各种实验器材和模型,还善于组织人员共同开发。他在东吴大学任教期间,创办了“东吴生物材料处”,与技术人员一起共同制作各种动植物标本,供应大中学校生物学教学与科研应用。由于标本种类丰富,制作精美,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受到生物学界的欢迎。
生物成就 编辑 𫌀翅目胡经甫于1922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完成了《𫌀翅目(叉𫌀属)之形态解剖及生活史研究》的博士论文,这是一篇昆虫形态解剖学的力作。在这篇论文中,以叉𫌀属的代表种Nemouravallic-ularia为模式,从外部形态结构,内部解剖全面地描绘了骨骼、神经、消化、循环、排泄、呼吸、肌肉、分泌、生殖等九大系统,其中对头胸骨片、口器、外生殖器的描述尤为详细。对肌序结构的剖析与组织切片的显示,均十分清晰生动。他以难有的毅力,不分昼夜与寒暑,持续全年在自然条件下实地观察,对其个体生态和生物学特点,作了系统研究,从而发现该种𫌀翅虫稚虫期9个月内,有22个龄期,并记述了成虫羽化、交尾、产卵等行为特征以及幼期的栖息、活动、取食、休眠、寿命,以至天敌和体外寄生虫等都作了详尽的记载。这项成果是把分类、形态、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结合起来系统研究的一个范例,在当时具有世界最高水平。回国后,他对中国𫌀翅目昆虫进行调查研究,1938年发表了著名的《中国𫌀翅目昆虫志》一书,系统总结了中国的研究成果,描述了𫌀翅目昆虫5科、4亚科、32属和3亚属的139种,全文225页,图版74页,合计插图629幅,这不仅是中国𫌀翅目昆虫研究的里程碑,它与《𫌀翅目(叉𫌀属)之形态解剖及生活史研究》一文一样,同是𫌀翅目昆虫研究的世界权威之作。 在上述论着中,显示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敏锐的观察能力,严谨的学术风范,精湛的实验和绘图技术。胡经甫一生坚持研究,直至年过花甲,在视力甚差时仍然亲临现场,亲手绘图。 胡经甫的《中国昆虫名录》于1933年完成初稿,1941年全部出版,共6卷,4286页。自1929年起着手编写,历时12个寒暑,长年累月,查阅了浩瀚的文献资料,编制了难以计数的卡片,倾注了大量心血,广征博引,仔细核实,并远涉重洋,遍访美、英、法、比、德、瑞士和意大利等国有关的博物馆,查对有关中国昆虫的标本和资料,历时一年回国,才最后修订定稿。此后,经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资助和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的帮助,于1941年将6卷巨著陆续出齐。此书首次以现代生物科学分类学的理论对中国昆虫作了系统、全面整理,记载了见于中国的昆虫25目,392科,4968属,共20,069种及其有关文献资料。在此书编著过程中,胡经甫家庭连遭不幸,幼子爱妻相继病逝,给正当盛年,潜心于科学研究的胡经甫以沉重的打击。他也曾一度感到“心力交瘁,万念俱灰”,他强忍悲痛,坚持完成了编修校订工作。 1953年胡经甫到军事医学科学院工作后,他已年近花甲,体力视力不佳,仍然孜孜不倦地亲身参加各项研究工作。在组织开展中国医学昆虫相的调查研究中,他带领青年学生和助手,言教身传,到辽东半岛和中原腹地进行调查。后来又参加中国第一部《中国重要医学动物鉴定手册》的主编工作等,继续为国防建设做贡献。
个人品德 编辑 为民族振兴奋斗的爱国科学家 胡经甫秉性耿直,是一位富有正义感的爱国科学家。大学时代,他在1917年发表的《生物学与中国之关系》一文中就提出:“观乎今日20世纪世界之大势,可知改革、竞争、进化三者与全球各国政府社会人民所倾注。”“维我中华虽云文化开韧最早,然中更数千年之秕政,民智遏塞,举凡泰西各国政事学术,吾人多未见闻。”表明了胡经甫对遏塞民智的“秕政”的不满和要学习现代科学以振兴民族的心怀。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东吴大学同学响应北京学生爱国行动,也发动了罢课和游行示威,但遭到校方无理压制和威胁。同年5月14日东吴大学同学在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所在地召开校友、学生和家长联席会。胡经甫以同学会会员、研究生兼助教三重身份,被选为学生会总代表,回苏州与学校当局谈判。当时有可能为此而丢掉硕士学位和饭碗的危险,但他不顾个人得失,在广大学生、校友的支持下,据理力争,终于迫使学校接受了学生的条件,完成了同学们的委托。 胡经甫成为兼具生物学和医学的著名科学家时,40年代国民党曾多次威逼利诱,甚至派专机接他出任国防医学院医学前期教育主任,都受到他的拒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有人串连京、津大学教授搞所谓申请美援签名运动,以及动员他当国民党副总统顾问等,他也不为所动。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不久,当时他虽在个人开业行医,却欣然应邀担任了区保健站站长,负责指导区内的爱国卫生运动。抗美援朝期间,他又满腔热情加入了反对细菌战的专家行列,进行有关调查研究,作出了积极贡献。在中国爱国卫生运动会议上荣获“爱国卫生运动模范奖状”。1953年,胡经甫到军事医学科学院工作后,除从事医学昆虫学的研究工作外,还受聘兼任了不少其他职务,科研和社会活动十分繁忙,但他都严肃认真的态度履行他的职责。尤其在医学昆虫学的研究中,以实事求是的学者风度,不摆架子,不争名利,不因年老体力视力不佳而稍有懈怠。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此条目缺少页面分类。请协助为此条目补上适当的页面分类。参见页面分类入门。(2019年12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