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里山炮台
胡里山炮台位於中國福建省廈門市所屬的廈門島的東南端海濱,是一座建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的古炮台。炮台中存有德國克虜伯兵工廠製造的280毫米海岸炮,為世界現存十九世紀製造的最大的海岸炮。胡里山炮台於1996年列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被編入吉尼斯世界紀錄,2009年被評為中國國家4A級旅遊景區。
目錄
歷史
胡里山自從明代時就設有炮台,並派兵駐守,清朝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時任閩浙總督顏伯濤在白石頭至沙坡尾一帶,建了一條全長1667米,高3.3米,厚2.6米的花崗岩石壁並安裝100門火炮,稱為「石壁炮台」(英國人稱為「長列炮台」)。鴉片戰爭期間,廈門島被英軍攻陷,石壁炮台被毀。
現存胡里山炮台是清朝洋務運動時期的產物,由當時福建水師提督彭楚漢及閩浙總督卞寶第題奏獲准建造。 工程始建於光緒二十年(1894年)三月初八,完工於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十月初八,工期兩年八個月,完工時的閩浙總督為楊歧珍。
炮台結構為半地堡半城垣式,兼具歐洲和明清的建築風格,總面積達7萬多平方米,其中城堡面積1.3萬多平方米。炮台分為戰坪、兵營和後山三個區,內有暗道、護牆、護城壕、彈藥庫、兵房、觀哨台、官廳等。台基由烏樟樹汁和紅糖、糯米、砂土、石灰等攪拌而成,十分堅固[1]。
胡里山炮台選址海島東南端海岬突出部,三面環海,向東可支援距離約4500米的白石炮台,攔阻敵艦於水道外。南面則和對岸(今漳州龍海)嶼仔尾炮台隔海相對,交叉封鎖航道。向西則可協助距離約5000米的磐石炮台,一同追擊廈門港內敵艦。向北也可支援島內陸軍陣營。
胡里山炮台裝備先進,直至民國時期仍在海岸戰爭中處於優勢。
古炮
清朝光緒年間,政府為了加強東南沿海的海岸防禦設施,從德國克虜伯兵工廠購買了四門280毫米後膛海岸炮,分別設置在閩江口電光山炮台(2門,現已無存)和胡里山炮台(2門,現僅存1門)。現存的為東炮,編號「28 cm K.L/40 C/87」,其中「28 cm」指大炮口徑為280毫米,「K」指海岸炮(德文Küste),「L/40」指炮管長度為大炮口徑的40倍,「C/87」指生產年份為1887年。 西炮的編號為「28cm K.L/40 C/86」,即1886年生產,於1958年大煉鋼鐵運動中被拆毀。除了兩門280毫米的主炮外,炮台原還有兩門口徑150毫米的副炮,但都於1938年5月被占領廈門的日軍運走。
經國家文物局、克虜伯檔案館(Historisches Archiv Krupp) 等多方鑑定,現存的東炮為世界上現存的十九世紀製造的最大海岸炮[2]。
視頻
胡里山炮台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胡里山炮台威武的克虜伯大炮 ,搜狐, 2015-5-15
- ↑ 世界現存最大海岸炮--胡里山炮台(組圖),新浪網,2010-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