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溶性维生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脂溶性维生素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的一类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及维生素K。异常结果脂溶性维生素能溶解于脂肪,不易被排泄,可储存于体内,故不需每日供给。它们都含有环结构和长的、脂肪族烃链,这四种维生素尽管每一种都至少有一个极性基团,但都高度疏水的。某些脂溶性维生素是辅酶的前体,而且不用进行化学修饰就可被生物体利用。这类维生素能被动物贮存。
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脂溶性维生素能溶解于脂肪,不易被排泄,可储存于体内,故不需每日供给。给予过量,容易引起中毒。缺乏时症状发展缓慢。
需要检查的人群
出现脂溶性维生素缺乏或是过多而表现出来的病症,包括发育迟缓、维生素中毒的人群。
结果偏低可能疾病:
维生素C缺乏病 、 维生素B1缺乏病。
结果偏高可能疾病:
正常值
维生素A,视黄醇 正常情况0.5~2.1μmol/L。
维生素D, 正常情况25-二羟维生素D成人5.0~11.8nmol/L,儿童3.1~10.8nmol/L,25-羟维生素D,夏季38~200nmol/L,冬季35~105nmol/L,1.25-二羟维生素D成人58~108pmol/L >60岁,41~77pmol/L。
维生素E,生育酚,正常情况11.6~46.4μmol/L。
维生素K检测,正常情况2.88±1.4nmol/L(X±ISD)。[1]
注意事项
检查时要求: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要求。
检查过程
抽取一定量的血液,对血液进行处理后,加入诊断试剂或者经过仪器检测,测量脂溶性维生素的含量。
不适宜人群
1、服用过避孕药、甲状腺激素、甾体激素等药物的患者,因为可能会影响到检查结果,禁止近期有以上药物服药史的患者检查。
2、特殊疾病:患有造血功能减低疾病的患者,比如白血病,各种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除非该检查必不可少,尽量少抽血。[2]
不良反应与风险
1、皮下出血:由于按压时间不足5分钟或是抽血技术不过关等原因可导致皮下出血。
2、不适感:穿刺部位可能会出现疼痛、肿胀、压痛、肉眼可见的皮下瘀斑等。
3、晕血或晕针:在抽血时,由于情绪过度紧张、恐惧、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血压下降等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晕针或晕血。
4、感染的风险:如果使用了不洁针头穿刺就有可能有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