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腕足动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腕足动物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腕足动物是生活在海底的一大类有壳的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两瓣壳大小不一样,壳质是钙质或几丁磷灰质,分4个纲,分别是无铰纲、始铰纲、具铰纲和腕铰纲。


简介

腕足动物在幼虫期要度过几天到两个星期的时间营浮游生活,然后长出肉茎附着于海底营固着生活,不过也有一些种类是以次生胶结物或壳刺固着于海底或自由躺卧着生活。

定义

腕足动物门是动物界的一个门,自寒武纪开始演化,不足300种;化石种类却有2,100多属,30000余种,现存的种类多分布在高纬度的冷水区,全部是海产、底栖、具双壳的触手冠动物。

评价

现代仍有7个超科、将近100属300种的腕足动物生活着,而在地质历史时期它们就更繁盛了,从6亿年前的寒武纪到1万年前的第四纪都有化石记录,据统计,已经被描述的近3500属,种数统计超过33000种。腕足动物化石在确定地质时代和古环境恢复等方面上有重要的意义。

枭头贝--一种穿孔贝类

科学家把腕足动物分成了4个纲:无铰纲、始铰纲、具铰纲和腕铰纲。其中,无铰纲包括舌形贝目、乳孔贝目、神父贝目和髑髅贝目;始铰纲包括三分贝目和尼苏贝目;具铰纲包括正形贝目、五房贝目、扭月贝目和长身贝目;腕铰纲则包括小嘴贝目、穿孔贝目、无洞贝目、无窗贝目和石燕目。

大灭绝后的鲁丹期(残存到复苏阶段),全球腕足动物地方性分子增加;这些地方性分子并非新生土著种,而是多为灭绝前的世界性分子,表明其通过收缩分布范围以躲避灾难;直至复苏期这些灭绝前的广布种仍然分布有限,表明全球环境仅局部改善。在埃隆期,腕足动物开始辐射,表现为地方性分子及世界性分子同时分异的过程,暗示全球环境的快速好转。

以无洞贝与五房贝为主的志留纪类型腕足动物是从埃隆期(大灭绝后3个百万年)才真正取代以正形贝、扭月贝为主的奥陶纪类型,且这些志留纪类型的早期分子几乎都局限于低纬度暖水环境中。此外,这些志留纪类型分子在残存到复苏期几乎仅生活于浅水环境,而到了辐射期,它们已经能逐渐适应较深水环境,显示出这些新类型的生境逐渐扩张的过程。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