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膨胀蛭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膨胀蛭石是一个科技名词。

中国汉字的发展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步的一条生动鲜明的脉络[1],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2]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字体多样。

名词解释

蛭石的用途已广泛应用到建筑、冶金、石油、造船、环保、保温、隔热、绝缘、节能等领域。畜牧业方面:膨胀蛭石有独特的构造特性和表面性质,以及无毒、无菌和化学惰性,可用作载体,吸附剂,固着剂,和饲料添加剂。

生蛭石片经过高温焙烧后,其体积能迅速膨胀数倍至数十倍,体积膨胀后的蛭石就叫膨胀蛭石。

膨胀蛭石系列产品:产品类别有金黄色蛭石,银白色蛭石;品种有蛭石片,蛭石粉,园艺蛭石,混合膨胀蛭石等。

主要型号有:1-3mm、2-4mm、3-6目、10-20目、20-40目、40-60目、60-100目、80-120目、100目、150目、200目、325目等,规格可以根据要求来生产。

蛭石的性质与结构

蛭石是一种层状结构的含镁的水铝硅酸盐次生变质矿物,原矿外似云母,通常由黑(金)云母经热液蚀变作用或风化而成,因其受热失水膨胀时呈挠曲状,形态酷似水蛭,故称蛭石。

蛭石的化学式:为M g × (H2O)[Mg3 × (AlSiO3O10)(H2O)]

化学成分为:

分子式: SiO2  MgO  Al2O3  Fe2O3  H2O  CaO  PH

名称 :二氧化硅 氧化镁 三氧化铝 三氧化铁 水 氧化钙 值

含量 % :37-42  11-23  9-17  3.5-15  5-11 1-2 7-1

蛭石按阶段性划分为蛭石原矿和膨胀蛭石,按颜色分类可分为金黄色蛭石、银白色蛭石、乳白色蛭石。

蛭石原矿经过高温焙烧其体积可迅速膨胀8-20倍,膨胀后的比重130-180kg/m3,具有很强的保温隔热性能。

主要用途

农业方面

膨胀蛭石可用作土壤改良剂,由于其具有良好的阳离子交换性和吸附性,可改善土壤的结构,储水保墒,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含水性,使酸性土壤变为中性土壤;蛭石还可起到缓冲作用,阻碍PH值的迅速变化,使肥料在作物生长介质中缓慢释放,且允许稍过量地使用肥料而对植物没有危害;蛭石还可向作物提供自身含有的K、Mg、Ca、Fe以及微量的Mn、Cu、Zn等元素。蛭石的吸水性、阳离子交换性及化学成分特性,使其起着保肥、保水、储水、透气和矿物肥料等多重作用。试验表明:将0.5-1%的膨胀蛭石掺入复合肥中,可使农作物产量提高15-20%。

园艺方面

作为园艺用蛭石,其主要作用是增加土壤(介质)的通气性和保水性。因其易碎,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容易使介质致密而失去通气性和保水性,所以粗的蛭石比细的使用时间长,且效果好。因此,园艺用蛭石应选择较粗的薄片状蛭石,即使是细小种子的播种介质和作为播种的覆盖物,都是以较粗的为好。

蛭石可用于花卉、蔬菜、水果栽培、育苗等方面。除作盆栽土和调节剂外,还用于无土栽培。作为种植盆栽树和商业苗床的营养基层,对于植物的移栽和运送特别有利。蛭石能够有效地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小苗的稳定发育。长时间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及营养,并能保持根阳光温度的稳定。蛭石可使作物从生长初期就能获得充足的水分及矿物质,促进植物较快生长,增加产量。

畜牧业方面:膨胀蛭石有独特的构造特性和表面性质,以及无毒、无菌和化学惰性,可用作载体,吸附剂,固着剂,和饲料添加剂。

最新用途

蛭石,是世界上最轻的矿物之一。生蛭石片经过1200度的高温窑烧膨胀后形成了上面的形状。像这幺小一颗蛭石里面都含有一万两千多个毛细孔,每一个毛细孔都具备有强烈的吸湿作用,并可以缓慢释放出香味,正因为具备这两个条件,我们已经结合了十来种不同香味的精油来运用在吸湿~出臭~芬香~驱虫等方面,并可用在身体的宁神~养气与保健等方面。精油是从植物的根~茎~叶~花朵~果实等提炼出来的,它具有一定防腐,抗菌,抗病原体的作用,可以促进细胞再生,缓解精神压力,使人身心愉快。

香料蛭石可以放在家里的厨房,厕所,浴室,客厅,卧室,衣柜,鞋柜,书柜中,也可以放在车里面,假花里面,包包里面,烟灰缸上面等等。它可以代替空气清新剂,抽湿盒,樟脑丸等熏香产品或除湿除臭剂。香料蛭石除了能起到吸湿~出臭~芬香~驱除蚊虫等效果之外,还对改善人体的亚健康状态具有一定的辅助效果,像熏衣草能起到驱除蚊虫,改善睡眠等作用;像柠檬能起到改善贫血,促进细胞再生,利胃,净化身体,有利于消化的作用;像百合能起到促进新陈代谢,振奋精神,有助排毒,缓解压力等作用。

日前,香料蛭石产品有茉莉、玫瑰、海水、檀香、香奈儿、熏衣草、柠檬、三宅一生、百合等十余种香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