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致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臧致平 | |
---|---|
出生 | 1869年-1944年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北洋政府十四旅旅长、漳汀镇守使、福建建国军第三军长等职 |
人物简介
臧致平(1869年-1944年),安徽省太和县(今界首市城关)人。幼家贫,成年后以卖水为生,投身清军,后在清末民初的军阀混战中,逐渐崭露头角,被选送到吉林讲武堂学习,肄业返部后,从一名普通军官先后晋升为北洋政府十四旅旅长、漳汀镇守使、福建建国军第三军长等职,最终成为左右闽局的重要人物。臧致平在近30年的军事生涯中,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拥护民主,积极响应孙中山的进步主张,为北伐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重要作用。1944年病逝。
人物生平
臧致平,安徽省太和县人,早年因生活所迫投身清军,先在第一协统张怀芝部任标统,后为冯国璋辖部。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被选送吉林讲武学堂学习,肄业后返部。民国2年(1913年)11月,被北洋政府任命为第十四混成旅旅长。民国6年9月12日,任漳汀镇守使。翌年移驻厦门被提升福建第二师师长,属皖系李厚基部。民国11年,因反对李厚基、陈炯明"联省自治"的主张,被削去师长职务。遂投靠皖系卢永祥部。在卢永祥的授意下,于11月7日夜发动倒李(厚基)兵变,将李驱逐出福建,臧致平自任闽军总司令。北京政府看到臧兵力强大,想利用臧为其卖力,以总统黎元洪的名誉任命臧致平为漳厦护军使。臧对此表示冷漠。 民国12年,北京政府命直系孙传芳督闽,臧致平与王永泉联袂电京,力拒孙传芳督闽。及孙传芳入闽抵南平,臧致平于3月9日赴福州与刘冠雄等协商阻止,并调兵北上,联合王永泉部抵御孙传芳。因王背臧投孙,臧致平于4月17日正式发表通电,反孙独立。于4月30日在厦门召集福建各军将领举行联合讨伐孙传芳的军事会议。会议决定民军、粤军、闽军分三路进攻福州。此时臧致平以厦门为中心,包括金门、同安、海澄、龙溪、南靖、平和、潼浦、云霄、东山、诏安、长泰等11县皆属其势力范围。厦门成为各派军队反孙的指挥部,臧致平成为左右闽局的重要人物。
是年5月,因许崇智被陈炯明部林虎击败,臧致平率部救援,不料赖世璜、苏世安两部战败向林虎投降,许崇智部黄大伟叛变,联军腹背受敌,臧致平无奈,退守厦门,联军解体。7月,林虎、王永泉联合海军三面袭击厦门,在多方受敌的情况下,臧致平坚守厦门,后在孙中山派许崇智等部援助下,转危为安。
民国13年2月5日,臧致平获悉日籍浪民联络王献巨部准备袭击厦门,遂令警察收缴浪民枪械,双方发生枪战,浪民被打死7人。日本驻厦门领事向臧致平提出惩凶赔偿,并电召军舰到厦门示威,臧致平不惧。后经谈判解决。
孙中山为巩固与闽军、海军的联盟,与臧致平协商将厦门交海军管辖,以换取海军支持孙中山在福建活动。臧致平遵照孙中山意见,交出厦门。卢永祥将其部编为浙江边防军,委臧致平为边防训练处处长。
臧致平积极响应孙中山的主张,追求进步,却遭到孙传芳、林虎和王永泉等反动军阀的多面围攻。失败后,臧致平退隐江苏常州市。
在孙中山出师北伐时,因浙军叛逆,臧致平被迫同卢永祥、何丰林下野。后隐居常州,抗战时期,臧致平不畏强暴,严辞拒绝日本人的邀请,表现出应有的民族气节和民族大义。 1944年臧致平因病逝世。
人物故居
臧家公馆是臧致平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在家乡建造的府邸,现保存比较完整,包括大门楼、二门楼及西院墙外的房屋,共计三十多间,均高大宽敞、庄重质朴、简洁浑厚,具有典型的民国建筑风格。据界首市文物管理所负责人马文娟介绍,1985年界首县人民政府将臧家公馆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列入界首市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臧家公馆已经被列为省重点保护特色文化建筑,但因保护不当,住内居民粉刷了一部分臧家公馆,造成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