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自然生态系统」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Src=http img56.bf35.com 9 20141215 635542304310083762266.jpg&refer=http img56.bf35.jpg|缩略图|自然生态系统[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 次修訂)
行 1: 行 1:
 
[[File:Src=http img56.bf35.com 9 20141215 635542304310083762266.jpg&refer=http img56.bf35.jpg|缩略图|自然生态系统[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mg56.bf35.com%2F9%2F20141215%2F635542304310083762266.jpg&refer=http%3A%2F%2Fimg56.bf35.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20779595&t=352dca6bec05a622c804fdee1982817e 图片来源百度网][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mg56.bf35.com%2F9%2F20141215%2F635542304310083762266.jpg&refer=http%3A%2F%2Fimg56.bf35.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20779595&t=352dca6bec05a622c804fdee1982817e 原图链接]]]
 
[[File:Src=http img56.bf35.com 9 20141215 635542304310083762266.jpg&refer=http img56.bf35.jpg|缩略图|自然生态系统[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mg56.bf35.com%2F9%2F20141215%2F635542304310083762266.jpg&refer=http%3A%2F%2Fimg56.bf35.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20779595&t=352dca6bec05a622c804fdee1982817e 图片来源百度网][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mg56.bf35.com%2F9%2F20141215%2F635542304310083762266.jpg&refer=http%3A%2F%2Fimg56.bf35.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20779595&t=352dca6bec05a622c804fdee1982817e 原图链接]]]
自然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依靠[[自然调节]]能力维持的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如原始森林、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不但为人类提供[[食物]]、[[木材]]、[[燃料]]、[[纤维]]以及药物等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成分。
+
''' 自然生态系统'''('''英語: natural ecosystem''' ), 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依靠[[自然调节]]能力维持的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如原始森林、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不但为人类提供[[食物]]、[[木材]]、[[燃料]]、[[纤维]]以及药物等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成分。
  
 自然生态系统而且还维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 ,包括[[空气]]和[[水体]]的净化、缓解洪涝和干旱、土壤的产生及其肥力的维持、[[分解废物]]、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和维持、气候的调节等。
+
 自然生态系统而且还维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 ,包括[[空气]]和[[水体]]的净化、缓解洪涝和干旱、土壤的产生及其肥力的维持、[[分解废物]]、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和维持、气候的调节等<ref>[原华君,司马慧. 生态城市的概念与发展回顾[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04):17-19.]</ref> 
  
 
'''中文名''':自然生态系统
 
'''中文名''':自然生态系统
行 22: 行 22:
 
 这个生物圈内大约生活着100多万种动物,30多万种植物,10多万种微生物,构成着生态系统的4个要素: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生命物质,存在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这个生物圈内大约生活着100多万种动物,30多万种植物,10多万种微生物,构成着生态系统的4个要素: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生命物质,存在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物圈是与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是经过地球亿万年漫长岁月的进化逐渐形成的,是自然界的一个基本的有生机的活动单位。
+
 生物圈是与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是经过地球亿万年漫长岁月的进化逐渐形成的,是自然界的一个基本的有生机的活动单位<ref>[淳于步. 民族文化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耦合——贵州少数民族植物染色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2014,(12):61-64]</ref> 
  
 
 生态系统是现代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对象,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生态学的国际研究计划均把焦点放在生态系统,如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IBP)其中心研究内容是全球主要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淡水、海洋等)的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人与生物圈计划(MAB)重点研究人类活动与生物圈的关系;4个国际组织成立了“生态系统保持协作组(ECG)”,其中心任务是研究生态平衡及自然环境保护,以及维持改进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力。
 
 生态系统是现代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对象,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生态学的国际研究计划均把焦点放在生态系统,如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IBP)其中心研究内容是全球主要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淡水、海洋等)的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人与生物圈计划(MAB)重点研究人类活动与生物圈的关系;4个国际组织成立了“生态系统保持协作组(ECG)”,其中心任务是研究生态平衡及自然环境保护,以及维持改进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力。
行 34: 行 34:
 
 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比一个退化的更有价值,它具有较高的生产力,能满足人类物质的需求,还给人类提供生存的优良环境。
 
 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比一个退化的更有价值,它具有较高的生产力,能满足人类物质的需求,还给人类提供生存的优良环境。
  
 因此,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合理性机制、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于有效利用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均有较大的意义。
+
 因此,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合理性机制、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于有效利用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均有较大的意义<ref>[原华君,司马慧. 生态城市的概念与发展回顾[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04):17-19.]</ref> 
  
 
2. 自然生态系统调控机制的研究
 
2. 自然生态系统调控机制的研究
行 62: 行 62: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Reflist}}
 
{{Reflist}}
 +
 +
[[Category:351 自然地理]]

於 2022年11月21日 (一) 09:50 的最新修訂

自然生態系統(英語: natural ecosystem ),是指在一定時間和空間範圍內,依靠自然調節能力維持的相對穩定的生態系統,如原始森林、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不但為人類提供食物木材燃料纖維以及藥物等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成分。

自然生態系統而且還維持着人類賴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統 ,包括空氣水體的淨化、緩解洪澇和乾旱、土壤的產生及其肥力的維持、分解廢物、生物多樣性的產生和維持、氣候的調節等[1]

中文名:自然生態系統

外文名:natural ecosystem

拼 音:zi ran sheng tai xi tong

包 括:原始森林海洋

分 類:水生,陸生耦合問題社會系統、自然生態系統與國土

簡述

生物圈

所謂生物圈,是指包括人類活動在內的地球上所有生物活動涉及到的範圍,大約包括從海平面下11公里到地面上15公里的範圍。

這個生物圈內大約生活着100多萬種動物,30多萬種植物,10多萬種微生物,構成着生態系統的4個要素: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無生命物質,存在着能量流動物質循環

生物圈是與地球的大氣圈水圈岩石圈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的,是經過地球億萬年漫長歲月的進化逐漸形成的,是自然界的一個基本的有生機的活動單位[2]

生態系統是現代生態學的重要研究對象,20世紀60年代以來,許多生態學的國際研究計劃均把焦點放在生態系統,如國際生物學研究計劃(IBP)其中心研究內容是全球主要生態系統(包括陸地、淡水、海洋等)的結構、功能和生物生產力;人與生物圈計劃(MAB)重點研究人類活動與生物圈的關係;4個國際組織成立了「生態系統保持協作組(ECG)」,其中心任務是研究生態平衡及自然環境保護,以及維持改進生態系統的生物生產力。

研究方向

1. 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和利用

各種各樣的自然生態系統有和諧、高效和健康的共同特點,許多野外研究表明,自然生態系統中具有較高的物種多樣性和群落穩定性。

一個健康的生態系統比一個退化的更有價值,它具有較高的生產力,能滿足人類物質的需求,還給人類提供生存的優良環境。

因此,研究自然生態系統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合理性機制、以及人類活動對自然生態系統的影響,對於有效利用和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均有較大的意義[3]

2. 自然生態系統調控機制的研究 生態系統是一個自我調控(regulation)的系統,這方面的研究包括:自然、半自然和人工等不同類型生態系統自我調控的閾值;自然和人類 活動引起局部和全球環境變化帶來的一系列生態效應;生物多樣性、群落和生態系統與外部限制因素間的作用效應及其機制。

3. 自然生態系統退化的機制、恢復及其修復研究

在人為干擾和其他因素的影響下,有大量的生態系統處於不良狀態,承載着超負荷的人口和環境負擔、水資源枯竭、荒漠化水土流失在加重等,脆弱、低效和衰退已成為這一類生態系統的明顯特徵。

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由於人類活動而造成逆向演替或對生態系統結構、重要生物資源退化機理及其恢復途徑;防止人類與環境關係的失調;自然資源的綜合利用以及污染物的處理。

4. 全球性生態問題的研究

近幾十年來,許多全球性的生態問題嚴重威脅着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要靠全球人類共同努力才能解決的問題,如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全球變化等。

這方面的研究重點在:全球變化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影響及其反應;敏感地帶和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的反應;氣候與生態系統相互作用的模擬;建立全球全球變化的生態系統發展模型;提出全球變化中應採取的對策和措施等。

5. 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研究

過去以破壞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的道路使人類社會走進了死胡同,人類要擺脫這種困境,必須從根本上改變人與自然的關係,把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協調一致,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系統。研究的重點是:生態系統資源的分類、配置、替代及其自我維持模型;發展生態工程和高新技術的農業工廠化;探索自然資源的利用途徑,不斷增加全球物質的現存量;研究生態系統科學管理的原理和方法,把生態設計生態規劃結合起來;加強生態系統管理、保持生態系統健康和維持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視頻

大自然健康生態系統

參考文獻

  1. [原華君,司馬慧. 生態城市的概念與發展回顧[J]. 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05,(04):17-19.]
  2. [淳于步. 民族文化與自然生態系統的耦合——貴州少數民族植物染色與生態環境關係的研究[J]. 貴州民族研究,2014,(12):61-64]
  3. [原華君,司馬慧. 生態城市的概念與發展回顧[J]. 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05,(04):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