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老城,诗意西平(孙秋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自然老城,诗意西平》是中国当代作家孙秋鹏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自然老城,诗意西平
西平城有几处景致,颇值得常去。
城区往南,至护城河路南端与仙女河北路交叉处,有一处无名的园林,面积不算大,但应算是城区最为幽静的地方。
园林起伏的小丘上高木森森,浓密的绿护庇的曲径,落满脆脆的鸟鸣,甚是清雅。绿藤在长廊架上攀缠,蜿蜒屈曲。暮春开花时,如古帆船的小花一穗穗垂下,风中颤摇红紫,激起无限韵致。坐于廊下石板,静得让人长时间陷入深思。
园林中部偏西有十七八株绒花树,树已粗壮。不同松柏,绒花树在人眼里它是一种“低调又奢华”的植物。树下有大片草坪泼青,树上枝枝梢梢羽状复叶密生,远看翠云起,近观心安生。初夏开花的时候它的小花像是一把把小扇,毛茸茸的惹人爱怜。中部偏东是一处小池,密生香蒲,这种现代久违的水植,最易把人拽回到童年和旧乡。朝与昏,依香蒲常会有萨克斯孤独的吹奏,悠扬悦耳,水草下也有蛙的阵阵和鸣。绒花散发着清香,夜愈深绒花的香味愈迷幻。若一人来此,神思在现实与过去未来间出出进进,似醉非醉,似梦非梦。偎身的素风恋恋,一片和平宁静,柔曼可喜。
城区往北,小洪河弯弯曲曲依城而流,也是游赏的好地方。如果不怕远,可再往北,去到嫘祖河橡皮坝一带。很多人喜爱那里的花海,可我觉得它的迷人处在于一望空阔的静美自然的水天。
风暗舞,浪花一阵阵向你追来,湿湿的凉意,渐渐平复多日积累的躁动。水的上面仿佛依然是水,那天空的颜色不停地被冲洗,是真的水天一色无纤尘。有时候,云朵在头顶低低的滚动,闲散的翻卷,令人忘我。走一走,唱一唱,跳一跳,或喊、说、笑,在这里都是贴切得体的,在这样的天地和云水,拍什么照片都是好看的。大人或远望,或沉思,孩子时而戏水,时而追蝶,在明澈里,飘飘然宛若化仙。随风起伏的花海,用一幅画在身子的前后左右细描着天上生涯。
在城中心满满的嚣嚣里,也有极可去的地方。比如,可到宝严寺塔园。它在西平大道与文化路交叉口。园外是火热的夏日裹挟着火热的闹市,园内截然不同的是那无数岁月沉淀下来的淡然与静谧。
宝严寺塔已有九百余年的历史,七层塔身高耸,六角檐翘,给人一种粗犷凝重,神秘沧桑之感,让人遥想过去的宝严寺庙巍峨,香烟缭绕。其实宝塔的惊世处在于谛听,塔身六角雕饰龙首,龙口衔铃,风起铃动,曲奏禅意,涤荡灵魂。有诗曰“塔铃摇天风,清音无时尽”,又《法华经》曰“宝铃千万亿,风动出妙音”,这“清音”和这“妙音”似随风频频的呼唤,给迷失的人示明永生的方向。想一想,塔顶伸进深邃得犹如梦境的蓝天,翘檐挑着时光翩翩,永伴鸟鸣阵阵,塔铃悠悠,心田会开垦出多少生存的智慧和彻悟。
塔园东近是学校,多少年来高塔梵铃相伴着书韵朗朗,觉得庄严肃穆又清新洒脱。
宝塔下南近,对着“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碑文上载,陆军预备第十一师与日寇血肉相搏,山川震眩。激战两昼夜,官兵前仆后继,尸填壑沟,血流川渠。“铁血忠魂”的墓碑矗立着天地间的正道,诉说着万家幸福的缘由。
现代的修学,古寺的修行,革命的壮烈,在塔园这里融成一体,阐释着一城人活着的真意。
在西平这座老城,可以自由的追忆、自由的抒情、自由的憧憬。这自由生长诗情的地方,老人们常忍不住感叹,日子是越过越舒坦越畅快了。[1]
作者简介
张兰洲,笔名张思清,河南内黄人,中共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