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自行火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自行火炮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称: 自行火炮

作用: 增强火力支援

划分方式: 重量\行驶方式\火炮种类等

相对: 牵引火炮

自行火炮主要由武器系统、底盘部分和装甲车体组成。自行火炮除按炮种分类外,还可按行动装置的结构形式分为履带式、轮胎式和半履带式;按装甲防护分为全装甲式(封闭式)、半装甲式(半封闭式)和敞开式。全装甲式车体通常是密闭的,具有对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的防护能力。[1]

历史沿革

自行火炮是一种安装在各种车辆底盘上,不需外力牵引而能自行运动的火炮。早在1914年,沙俄帝国就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门安装在卡车底盘上的76毫米自行高射炮。第二次世界大战,自行火炮得以迅速发展,仅前苏联就发展了5种口径,9个型号的自行反坦克炮。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就生产了31000辆自行反坦克炮,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以来,由于强调机动力、火力、防护力的有机协调,自行火炮的发展倍受重视,大有取代牵引火炮之趋势,几乎所有牵引式火炮都研制了自行式火炮的派生型。由于现代自行火炮具有机动性和防护性好、装有自动装弹机、射速快等特点,所以在许多发达国家军队里,它有逐渐取代牵引式火炮的趋势。

1917年,第一门自行火炮由法国发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诞生后不久,法国人为了使笨重的牵引式炮具有更好的机动性,能够在各种地形条件下迅速地思考转移阵地,在一辆履带坦克底盘上安装一门野战炮,使具有机动越野性能。但这时的自行火炮没有装甲防护,只适用于对步兵进行火力支援。

一战,世界上第一门具有装甲防护的炮塔式自行火炮是由德国人制造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崛起的牵引式反坦克炮在机动性、防护性上都较差。德国认为 ,只有使这些火炮跑得和敌坦克一样快,才能有效地与坦克相对抗。另外,由于初期坦克的火炮口径较小,火力较弱,也需要有一种能够伴随坦克行进,为坦克提供火力支援,并有一定防护性能的火炮。

1939年3月,纳粹德国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获得了大量当时性能比较优越的捷克造47毫米反坦克炮。德国柏林的阿尔凯特公司把这种炮安装在T─1型坦克盘上,设计制造了一个背面敞开的箱形装甲炮塔,炮塔不能旋转,但火炮可左右侧转15度。阿尔凯特公司于1939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种自行反坦克炮,实战使用效果良好。后来,德国又发展了T─III、 "斐迪南"、 "猎豹"等火炮口径更大,火力更强的自行反坦克炮,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广泛使用。

具体种类

自行火炮自行火炮按重量可分为重、中、轻三型;

按行驶方式可分为轮式和履带式两种;

按装甲防护程度可分为全装甲(封闭式)、半装甲(半封闭式)和敞开式;

按火炮种类可分为自行加农炮、自行榴弹炮自行高射炮自行反坦克炮、自行无坐力炮、自行迫击炮等。

常见类型

榴弹炮

自行榴弹炮是同车辆底盘构成一体、靠自身动力运行的榴弹炮。它越野性能好,进出阵地快,多数有装甲防护,战场作战力强,便于和装甲兵、摩托化步兵协同作战。自行榴弹炮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得到迅速发展。二战后,一些国家把它列为发展重点,成为现代炮兵发展的一大方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自行榴弹炮得到稳步发展。随着世界范围内局部战争和地区武装冲突的不断发生,陆军炮兵从未来作战需要出发,减轻武器装备重量,提高战略和战术机动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情况下自行榴弹炮应运而生。

自行榴弹炮分为履带式自行榴弹炮和车载式自行榴弹炮。

履带式自行榴弹炮有着鲜明的特点和优越性,但其战略机动性较差,对后勤保障要求高,降低了它的使用方便性。在这个大背景下,标新立异、独具特色的轮式自行榴弹炮应运而生,成为火炮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车载式自行榴弹炮是以一种成本较低廉的牵引式榴弹炮与卡车底盘有机结合,通过巧妙设计而成。车载式自行榴弹炮具有较强的战术机动性、快速反应能力,与履带式自行榴弹炮相比还具有列装成本低和操作、维修方便等优点。在世界先进的155毫米车载式自行榴弹炮中,比较典型的有法国"恺撒"、南非T5-52、以色列ATMOS-2000和瑞典FH-77BD四种型号。

高炮

自行高炮,堪称是自行火炮中的贵族。1辆自行高炮的价格,往往相当于2辆主战坦克的价格。20世纪80年代中期,1辆"猎豹"的价格为870万马克。20世纪90年代中期,1辆日本87式自行高炮的价格高达1 460万美元!令号称"世界上最贵的主战坦克"--日本90式主战坦克也望尘莫及。自行火炮之贵是事出有因的。一方面,是由于自行高炮上采用了先进雷达等昂贵的电子设备和仪器;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自行高炮的采购数量较少,像日本的87式1年只采购一两辆,这样的生产规模,不贵才怪呢。不过,贵归贵,各国军方还是照买不误。这说明自行高炮还是蛮重要的一种兵器。

自行火炮在当代自行高炮中,首屈一指的当属德国的"猎豹"自行高炮。不仅它的生产数量和装备数量最大,而且也开创了"三位一体"自行高炮的新时代。二战后期及战后的一段时间内,防空系统的主流还是高炮、指挥车、电源车三大块的防空作战系统。打起仗来,呼呼啦啦一大堆,增加了指挥作战的复杂性。而到了"猎豹"时代,才将高炮的火力、火力指挥控制、电源供给这三大块综合到一起,这就是"三位一体"的高炮。如果再加上自行化,那简直是"四位一体"了。

"猎豹"自行高炮于1973年设计定型,首批产品于1976年底正式装备联邦德国陆军。到20世纪80年代初,德军共装备420辆。此外,出口到荷兰95辆,比利时55辆。"猎豹"自行高炮采用"豹"1坦克底盘,便于实现底盘零部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其战斗全重由"豹"1的41.5吨提高到46.3吨,说明1辆先进的自行高炮装的系统和部件要比主战坦克还要多和复杂。"猎豹"的乘员人数为3人:车长、炮长和驾驶员。这说明它的自动化程度相当高。

"猎豹"自行高炮采用2门瑞士厄利孔公司的KDA型35毫米机关炮。这种机关炮射速高、威力大、可靠性高,是一种成熟的产品。其火控系统包括:搜索雷达、跟踪雷达、火控计算机、光学瞄准具、红外跟踪装置、激光测距仪等。西门子公司生产的这两种脉冲多普勒雷达,堪称是"猎豹"上的两个"亮点"。

世界上现装备的自行高炮不下一二十种,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日本的87式(又一个"猎豹"!);德国的"野猫"(价廉物美的轮式自行高炮);瑞典的"变色龙"(装2门40毫米机关炮);南非的ZA-35(轮式,百叶窗式的雷达天线很特殊)等。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