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臭常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臭常山

中文学名:臭常山

拉丁学名:Orixa japonica Thunb.

别称:大山羊、大素药、白胡椒、和常山
、臭山羊、臭苗、臭药、日本常山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芸香目

科:芸香科

属:臭常山属

臭常山(学名:Orixa japonica Thunb.)是芸香科臭常山属植物,高1-3米的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灰或淡褐灰色。叶薄纸质,全缘或上半段有细钝裂齿,下半段全缘。雄花序长2-5厘米;花序轴纤细,初时被毛。成熟分果瓣阔椭圆形,每分果瓣由顶端起沿腹及背缝线开裂,内有近圆形的种子1粒。花期4-5月,果期9-11月。
分布于日本中国;在中国分布于河南(伏牛山、大别山、桐柏山以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云南(丽江)。生长于海拔500-1300米山地密林或疏林向阳坡地。[1]
中国民间有零星栽种,取其果作药用。根、茎用作草药。味辛,性寒。据载有小毒。清热利湿,调气镇咳,镇痛,催吐。治胃气痛、风湿关节痛等。鲜叶搓汁,可杀牛马身上虱。

形态特征

高1-3米的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灰或淡褐灰色,幼嫩部分常被短柔毛,枝,叶有腥臭气味,嫩枝暗紫红色或灰绿色,髓部大,常中空。叶薄纸质,全缘或上半段有细钝裂齿,下半段全缘,大小差异较大,同一枝条上有长达15厘米,宽6厘米,也有长约4厘米,宽2厘米,倒卵形或椭圆形,中部或中部以上最宽,两端急尖或基部渐狭尖,嫩叶背面被疏或密长柔毛,叶面中脉及侧脉被短毛,中脉在叶面略凹陷,散生半透明的细油点;叶柄长3-8毫米。
雄花序长2-5厘米;花序轴纤细,初时被毛;花梗基部有苞片1片,苞片阔卵形,两端急尖,内拱,膜质,有中脉,散生油点,长2-3毫米;萼片甚细小;花瓣比苞片小,狭长圆形,上部较宽,有3(-5)脉;雄蕊比花瓣短,与花瓣互生,插生于明显的花盘基部四周,花盘近于正方形,花丝线状,花药广椭圆形;雌花的萼片及花瓣形状与大小均与雄花近似,4个靠合的心皮圆球形,花柱短,粘合,柱头头状。成熟分果瓣阔椭圆形,干后暗褐色,径6-8毫米,每分果瓣由顶端起沿腹及背缝线开裂,内有近圆形的种子1粒。花期4-5月,果期9-11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日本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河南(伏牛山、大别山、桐柏山以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贵州(印江、毕节、纳雍、普定、贵阳、瓮安、绥阳、赤水、道真、罗甸、荔波)、四川、云南(丽江)。生长于海拔500-1300米山地密林或疏林向阳坡地。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在高寒山区生长不好,以肥沃的夹沙土生长较好。

繁殖方法

用种子和分株繁殖。 因种子发芽率低,生长缓慢, 一般多不采用,故以分株繁殖为主。 分株在冬季落叶后到第二年未发出新叶前, 挖取33厘米以上的小苗栽种。栽前先翻整土地,开133厘米宽的厢,行窝距各约33厘米,窝深16-20,每窝栽苗一株,填土踩紧,再盖土比原来植株入土深度稍高,最后淋水。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栽后1-2年,每年中耕除草三次,在4、6、11月进行。追肥在栽后1-2年的4月和11月中除后进行。四月施人畜粪水,11月撒施土杂肥。两年以后,只在冬季撒施土杂肥一次。 收获加工:臭常山叶多鲜用,在夏秋采摘。根和根茎,在三年以后,每年秋冬挖大留小,连续收获。挖采后,抖去泥沙,砍去茎秆,切成1.5-3厘米长的短节,晒或炕干即成。臭常山用篾包包装贮运,放干燥通风处,防受潮发霉。

主要价值

中国民间有零星栽种,取其果作药用。根、茎用作草药。味辛,性寒。据载有小毒。清热利湿,调气镇咳,镇痛,催吐。治胃气痛、风湿关节痛等。鲜叶搓汁,可杀牛马身上虱。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截疟,止痛,安神。用于风热感冒,风湿关节肿痛,胃痛,疟疾,跌打损伤,神经衰弱;外用治痈肿疮毒。

参考来源

  1. 臭常山的介绍, 便民查询网,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