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菊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臭菊花(拉丁学名:Tagetes patula L.)菊科、臭菊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1]
茎直立,分枝斜展。叶羽状分裂,头状花序单生,管状花花冠黄色,瘦果线形,花期7-9月。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茎直立,通常近基部分枝,分枝斜开展
头状花序单生,径3.5-4厘米,花序梗长5-6.5厘米,
顶端稍增粗;总苞长1.5厘米,宽0.7厘米,长椭圆形,上端具锐齿,有腺点;
舌状花金黄色或橙色,带有红色斑;舌片近圆形长8-10毫米,宽6-7毫米,
顶端微凹;管状花花冠黄色,长10-14毫米,与冠毛等长,具5齿裂。
叶羽状分裂,长2-9厘米,宽1.5-3厘米,裂片线状披针形,
边缘有锯齿,齿端常有长细芒,齿的基部通常有1个腺体。
瘦果线形,基部缩小,长8-12毫米,黑色,被短柔毛,冠毛鳞片状,
其中1-2个长芒状,2-3个短而钝。花期7-9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750~1600m的山坡草地、林中,或在庭园栽培。喜阳光,
但在半荫处栽植也能开花。既耐移栽,又生长迅速,栽培管理又很容易。
撒落在地上的种子在合适的温、湿度条件中可自生自长,是一种适应性十分强的花卉。
地理分布
原产墨西哥,中国各地庭园常有栽培。
栽培技术
播种育苗
中国南方,它的开花期为3至5月及8至12月。从播种到开花仅需70天,
早春育苗在大棚内不加温即可,晚霜后定植庭院、花坛或盆栽。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保护地条件下,一年四季均可播种。
但由于用花条件的限制,以"五一"、"国庆"两个节日的用花量最大。
再由于孔雀草的播种要求气温高于15℃(或有加温保温条件),
因此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播种期一般在11月至8月。气候暖和的南方可以一年四季播种;
在北方则流行春播。如果是在早春育苗,应注意确保一定的生长温度,
尽量避免生长停滞。播种宜采用较疏松的人工介质,床播、箱播育苗,有条件的可采用穴盘育苗。
播种后2~5天露白(胚根显露)。孔雀草种子发芽无需光照,
通常在播种后覆盖一层薄薄的介质,建议以粗片蛭石为好,这样,
既可以遮光,又可以保持育苗初期介质的湿润。
保持介质湿润,但要防止过湿,温度保持在22~26℃。
从胚根显露至子叶完全展开约7天。一旦胚根显露,就要降低湿度,
并要在介质略干后再浇水以利于更好的发芽和根的生长。
给予4500~7000Lux的光照,并保持介质pH值在6.0~6.2,EC值<0.75,介质温度20~21℃。
如果所使用的介质不含有营养启动剂,则可以在子叶完全展开时施以50ppm的14-0-14水溶性肥料。
苗快速生长期。孔雀草的种苗生长要防止湿度过高,所以在两次浇水之间要让介质干透,
当然不能使介质过干而导致小苗枯萎。保持介质pH值在6.0~6.2,EC值<1.0,
介质和环境温度可适当降低至18℃。每隔5~10天时间交替施用100~150ppm的20-10-20和14-0-14水溶性肥料,
如果介质温度低于18℃,则避免施用硝酸铵。此阶段后期,植株根系可以长至3~5厘米,苗高也有3~4厘米,2~3对真叶。
炼苗期:本阶段根系已完好地形成,有3对真叶,温度可降低至15℃,
但最好不要低于15℃,如果需要,此阶段可施以100~150ppm的14-0-14水溶性肥料,
但要避免施用硝酸铵。与第二阶段一样,在两次浇水之间要让介质干透,并加强通风,防止徒长。
移植上盆
用穴盘育苗的,应在长至2~3对真叶时移植上盆。在浙江地区,
大部分都习惯用12厘米口径的营养钵,一次上盆到位,不再进行一次换盆。
如果是用开敞式育苗盘撒播育苗的,则要稀播,并在2-3对真叶时,直接移苗上盆。
养护管理
光照调节:孔雀草为阳性植物,生长、开花均要求阳光充足,光照充足还有利于防止植株徒长。
但是在我省的7-9月,需要避免直射阳光,正午前后要遮荫降温。
温度控制:上盆后温度可由22℃降至18℃,经过几周后可以降至15℃,
开花前后可低至12~14℃,这样的温度对形成良好的株形是最理想的,
但在实际生产中可能难以达到此条件。所以,一般来讲,只要在5℃以上就不会被冻害,10℃~30℃间均可良好生长。
水肥管理:水分管理的关键是采用排水良好的介质,
保持介质的湿润虽然重要,但每次浇水前适当的干燥是必要的,
当然不能使介质过干而导致植株枯萎。对于完全用人工介质栽培的,
则施肥宜采用20-10-20和14-0-14肥料,以200~250ppm的浓度7~10天交替施用一次。
在冬季气温较低时,要减少20-10-20肥的使用量。如果介质是以普通土壤的,
则可以用复合肥在介质装盆前适量混合作基肥。如果肥力不足时,再追施水溶性肥。
园林
由于一串红承受不了"五一"的低温,又经不起"十一"的早霜,盛夏的酷暑可使大多植株呈半死状态。
因此,孔雀草巳逐步成为花坛、庭院的主体花卉。它的橙色、黄色花极为醒目。
参考资料
- ↑ 臭菊花的功效与作用和禁忌_臭菊花别名_食用方法吃法,中药材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