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致仕」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added Category:540 社會學總論 using HotCat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 次修訂)
行 15: 行 15:
 
 这是官吏致仕的最基本条件。对于致仕官的年龄规定:按时致仕者有相应奖励;恋位不退者不仅强令致仕,还要处以罚俸、降官等处罚。
 
 这是官吏致仕的最基本条件。对于致仕官的年龄规定:按时致仕者有相应奖励;恋位不退者不仅强令致仕,还要处以罚俸、降官等处罚。
  
 宋代基本沿袭唐七十致仕之制。宋初太宗时规定:“朝廷之制,七十致仕。”北宋初期,由于局势不稳定,官员较少,“七十致仕”并未严格执行。很多是超过七十岁的,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有诏云:“文武官年七十以上求退者,许致仕”。
+
 宋代基本沿袭唐七十致仕之制。宋初太宗时规定:“[[ 朝廷]] 之制,七十致仕。”[[ 北宋]] 初期,由于局势不稳定,官员较少,“七十致仕”并未严格执行。很多是超过七十岁的,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有诏云:“文武官年七十以上求退者,许致仕”。
  
 宋中期以后,由于冗官问题日益严重,致仕制度开始逐渐严格起来,并发展为强令致仕。《宋史·职官十·致仕》中侍御史知杂事司马池说:“文武官年七十以上不自请致仕者,许御史台纠核以闻。”但是也可以有例外情况。个别武官可延至80致仕。比如焦继勋七十八岁时死于任上,赠太尉。少数元老、勋贤等可以留任,有的致仕官吏在朝廷需要时还可以复出任职,称“落致仕”。《宋史·职官十·致仕》里就记载了大臣文彦博致仕后又复仕的情况。
+
 宋中期以后,由于冗官问题日益严重,致仕制度开始逐渐严格起来,并发展为强令致仕。《[[ 宋史]] ·职官十·致仕》中侍御史知杂事司马池说:“文武官年七十以上不自请致仕者,许御史台纠核以闻。”但是也可以有例外情况。个别武官可延至80致仕。比如焦继勋七十八岁时死于任上,赠[[ 太尉]] 。少数元老、勋贤等可以留任,有的致仕官吏在朝廷需要时还可以复出任职,称“落致仕”。《宋史·职官十·致仕》里就记载了大臣文彦博致仕后又复仕的情况。
  
 
2、身体状况。
 
2、身体状况。
  
 它是致仕的重要标准。如果确因昏老不能任事或自愿就闲,可以申请提前休致。宋朝也曾规定:“虽未及七十,但昏老不胜其任,亦奏请之。”
+
 它是致仕的重要标准。如果确因昏老不能任事或自愿就闲,可以申请提前休致。[[ 宋朝]] 也曾规定:“虽未及七十,但昏老不胜其任,亦奏请之。”
3、官吏级别和品阶的差异成为官吏致仕的参考条件。北宋前期,高级官吏致仕,必须“落职”,即解除在二馆、秘阁中所任官职。神宗时,开始允许职事官都带原职致仕。《宋史·职官十·致仕》有载:端明殿学士、工部尚书王素,观文殿学士、兵部尚书、知蔡州欧阳修,是宋代“带职致仕”的开端。从此,“带职致仕,自素始也”。
+
 
 +
3、官吏级别和品阶的差异成为官吏致仕的参考条件。北宋前期,高级官吏致仕,必须“落职”,即解除在二馆、秘阁中所任官职。神宗时,开始允许职事官都带原职致仕。《宋史·职官十·致仕》有载:端明殿学士、[[ 工部]] 尚书王素,观文殿学士、[[ 兵部]] 尚书、知蔡州[[ 欧阳修]] ,是宋代“带职致仕”的开端。从此,“带职致仕,自素始也”。
 
 宋代官吏致仕后的待遇及安置
 
 宋代官吏致仕后的待遇及安置
  
行 30: 行 31:
  
 
 领半俸-正常情况无过失年老致仕,一般而言都领半俸。
 
 领半俸-正常情况无过失年老致仕,一般而言都领半俸。
 领全俸-年老致仕,而皇帝又认为该官员有功,可以特别恩旨领取全俸,并且安排使用朝廷驿站返乡。在古时自费长途返乡通常是极为耗财费力,常有客死途中之事,故准许使用驿站安全快速返乡亦为皇帝一种恩赐。
+
 
 +
 领全俸-年老致仕,而[[ 皇帝]] 又认为该官员有功,可以特别恩旨领取全俸,并且安排使用朝廷[[ 驿站]] 返乡。在古时自费长途返乡通常是极为耗财费力,常有客死途中之事,故准许使用驿站安全快速返乡亦为皇帝一种恩赐。
 +
 
 
 无俸-犯错被皇帝下旨或“部议”勒令强迫革职,只是稍顾虑该官员面子称致仕,就没有任何退休年金<ref>[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N7OS8PD0523LDCH.html 清代官员退休后,为何有的全俸有的半俸,有些甚至无俸?],网易,2018-07-21 </ref>。
 
 无俸-犯错被皇帝下旨或“部议”勒令强迫革职,只是稍顾虑该官员面子称致仕,就没有任何退休年金<ref>[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N7OS8PD0523LDCH.html 清代官员退休后,为何有的全俸有的半俸,有些甚至无俸?],网易,2018-07-21 </ref>。
  
行 41: 行 44: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
 +
[[Category:540 社會學總論]]

於 2020年3月22日 (日) 11:09 的最新修訂

古代「致仕」鄉紳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致仕是指東亞古代官員退休。中文中,另有致事、致政、休致等多個相同意義的名詞。與現代退休制度最大的不同,古代政府通常不會為所有退休官員提供年金形式的養老金。

中國

中國古代官員一般致仕的年齡為七十歲[1],有疾可提前。對於官員是否強制退休、退休年齡,歷代政府規定不盡相同。《北史·韋孝寬傳》:韋孝寬「每以年迫懸車,屢請致仕。」北宋陳執中出任陳州郡守,認為錄事參軍蔡黃裳年紀大,要他自請退休;蔡黃裳本來不肯,但不敵陳執中威脅,只得被迫致仕,晚年流寓陳州。明朝初期,朱元璋時,文武官員可在六十歲時退休。此後,部分世襲武官,可在五十歲退休。明孝宗時規定,官員可在四十歲時提出退休。

宋代官吏致仕的條件

宋代對於官吏致仕的條件有着嚴格的規定,有年齡身體狀況方面的,也有級別和品階方面的規定。

1、年齡。

這是官吏致仕的最基本條件。對於致仕官的年齡規定:按時致仕者有相應獎勵;戀位不退者不僅強令致仕,還要處以罰俸、降官等處罰。

宋代基本沿襲唐七十致仕之制。宋初太宗時規定:「朝廷之制,七十致仕。」北宋初期,由於局勢不穩定,官員較少,「七十致仕」並未嚴格執行。很多是超過七十歲的,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有詔云:「文武官年七十以上求退者,許致仕」。

宋中期以後,由於冗官問題日益嚴重,致仕制度開始逐漸嚴格起來,並發展為強令致仕。《宋史·職官十·致仕》中侍御史知雜事司馬池說:「文武官年七十以上不自請致仕者,許御史台糾核以聞。」但是也可以有例外情況。個別武官可延至80致仕。比如焦繼勛七十八歲時死於任上,贈太尉。少數元老、勛賢等可以留任,有的致仕官吏在朝廷需要時還可以復出任職,稱「落致仕」。《宋史·職官十·致仕》里就記載了大臣文彥博致仕後又復仕的情況。

2、身體狀況。

它是致仕的重要標準。如果確因昏老不能任事或自願就閒,可以申請提前休致。宋朝也曾規定:「雖未及七十,但昏老不勝其任,亦奏請之。」

3、官吏級別和品階的差異成為官吏致仕的參考條件。北宋前期,高級官吏致仕,必須「落職」,即解除在二館、秘閣中所任官職。神宗時,開始允許職事官都帶原職致仕。《宋史·職官十·致仕》有載:端明殿學士、工部尚書王素,觀文殿學士、兵部尚書、知蔡州歐陽修,是宋代「帶職致仕」的開端。從此,「帶職致仕,自素始也」。 宋代官吏致仕後的待遇及安置

致仕待遇

官員致仕退休後,可依在職時薪俸領取退休年金,一般而言分以下三種狀況:

領半俸-正常情況無過失年老致仕,一般而言都領半俸。

領全俸-年老致仕,而皇帝又認為該官員有功,可以特別恩旨領取全俸,並且安排使用朝廷驛站返鄉。在古時自費長途返鄉通常是極為耗財費力,常有客死途中之事,故准許使用驛站安全快速返鄉亦為皇帝一種恩賜。

無俸-犯錯被皇帝下旨或「部議」勒令強迫革職,只是稍顧慮該官員面子稱致仕,就沒有任何退休年金[2]

視頻

致仕 相關視頻

古代官吏退休叫做「致仕」
歷史上的官員致仕,為何非要告老還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