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致爱丽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致爱丽丝

 

 

 

中文名

致爱丽丝

目录

简介

创作过程

曲式分析

简介

《致爱丽丝》(Für Elise,For Elise),原名《a小调巴加泰勒》,是音乐家贝多芬在1810年4月27日创作的一首钢琴曲,是贝多芬献给“爱丽丝”作为纪念的作品。该作品在1867年被人们发现,后收录于《贝多芬作品全集》第25卷的补遗部分59号。 这部作品柔美动人、短小精致,且技巧简单,易于演奏,几乎成为钢琴初学者必学的一首作品,其高度的艺术性和表现性也使之成为不少音乐家喜爱演奏的曲目。

创作过程

主流版本

在1808一1810年间,年近40岁的贝多芬教了一个名叫特蕾泽·玛尔法蒂(Therese Marfati)(有的翻译为特蕾莎·玛尔法蒂)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有一次在心情非常愉快舒畅的情况下写了一首《a小调巴加泰勒》的小曲赠给她,并在乐谱上题写了“献给特雷莎,1810年4月27日,为了纪念”的字样。之后,这份乐谱就一直留在特雷莎那里,贝多芬没有自留底稿,因此,他去世后在其作品目录里都没有这首曲子。直到19世纪60年代,德国音乐家诺尔为贝多芬写传记,在特雷莎·玛尔法蒂的遗物中才发现了这首乐曲的手稿。1867年,诺尔在德国西南部的城市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把原名《致特蕾莎》错写成《致爱丽丝》。从此,这首钢琴小品开始以《致爱丽丝》的名称在世界上广泛流传,而原名《致特蕾莎》却被人们忘记了。

曲式分析

此曲采用回旋曲式写成,结构是ABACA的形式。A为整首小品的叠部,B、C两部分则为两个插部。A部分有三小乐句,共22小节(不计原样再现的两次),B部分分为两个小乐句,共15小节,而C也可分为两个小乐句,共22小节。全曲不计反复部分共103小节。[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