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台南山上花园水道博物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南山上花园水道博物馆(图片来源)

台南山上花园水道博物馆(英文:TAINAN SHAN-SHANG GARDEN AND OLD WATERWORKS MUSEUM)位于台湾台南市山上区,“原台南水道”兴建背景是在日治时期,由于当时卫生环境恶劣,缺乏干净饮用水,以致传染病流行。为了改善这种状况,1912年由台湾总督府卫生顾问技师巴尔登与其学生兼助手滨野弥四郎开始进行水道建设,历时10年之久终于竣工。其水源是取自曾文溪上游,经过在“水源地区”取水、沉淀、过滤等过程,再利用动力将水送至南侧“净水池区”贮水,最后以重力给水方式,由管线输送供应大台南地区的民生用水,改善当时台南地区的卫生环境,也见证日治时期卫生工程的现代化,深具历史意义。[1]因整体建筑与空间形式极具特色,2011年起台南市政府开始进行古迹修复计画,并结合原农业局苗圃规划成“台南山上花园水道博物馆”于2019年10月10日正式开园开放参观。[2]
该园区规划包含了“净水池区”、“博物馆区”、“密林区”及“花园区”,占地56公顷,为现今全台规模最大的水道博物馆,园区内有丰富的自然生态搭配静态的装置艺术吸引各地民众前往。

新闻动态

花旗木盛开 台南水道博物馆成赏花秘境

新冠肺炎疫情延烧,影响部分民众出游意愿。台南山上花园水道博物馆因空间辽阔,来客数没有太大衰退。近日园区内的花旗木盛开,富士樱也进入花期,成为网友间相传的赏花秘境。山上花园水道博物馆自2019年10月开园后,因园区优美,又具有水道文化知性内容,成为新兴的热门古迹景点。目前每日来客数仍相当稳定,平日约近千人次,周六约2500人次、周日还高道约5000人次。虽然新冠肺炎(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影响民众出游意愿,但博物馆拥有广阔的户外空间及挑高建筑;配合每日消毒及进园区量测体温等措施,来客数没有太大衰退。山上花园水道博物馆的花园区以往曾是市府的苗圃,农业局栽种的20多株花旗木近日开始绽放,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但搭配两旁高耸的大王椰子,以及园区内的装置艺术,已成为网美拍照打卡新景点。另外,净水池区的数十株富士樱也已进入花期,预计在春假前后会达到高峰,爱花的民众可把握时机。[3]

历史背景

年份 记事
1897年 “原台南水道”于日治时期,当时卫生环境恶劣,缺乏干净饮用水,以致传染病流行。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台湾总督府卫生工程顾问威廉巴尔顿(W.K. Burton) 与其学生兼助手滨野弥四郎进行台南地区的水源、水质的调查
1912年 由台湾总督府卫生顾问技师巴尔登与其学生兼助手滨野弥四郎开始进行水道建设,其水源是取自曾文溪上游,经过在“水源地区”取水、沉淀、过滤等过程,再利用动力将水送至南侧“净水池区”贮水,最后以重力给水方式,由管线输送供应大台南地区的民生用水。
1922年 工期共历时10年,于1922年完工使用,提供台南市区民生用水,改善当时台南地区的卫生环境。
1982年 因乌山头水库、曾文水库与潭顶净水厂陆续完成而功成身退,见证日治时期卫生工程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2002年 因整体之建筑与空间形式极具特色,指定为县定古迹。
2005年 指定为国定古迹。市政府连同紧邻的山上苗圃一并规划。
2011年 台南市政府开始进行古迹修复计画,范围包含山仔顶的“净水池区”与曾文溪的“水源地区”,结合原农业局苗圃规划成“台南山上花园水道博物馆”,面积约五十六公顷,完工、启用后,将是全台规模最大的水道博物馆。[4]
2019年 正式开放参观。

园区规划

园区地图(图片来源)

山上花园水道博物馆包括“博物馆区”及相距约一公里的“净水池区”。博物馆区拥有A馆“快滤池室”、B馆“快滤筒室/办公室”及C馆“送出唧筒室”等国定古迹及滨野弥四郎碑座与难得一见的丰富林相; 净水池区则包含“净水池”、“量水器室”、“净水池步道”及蝙蝠生态等,兼具文化与生态休闲教育。[5]

花园区

走入园区,首先接触到的就是花园区,顺著“山仔顶大道”直行,首先会抵达“宫之森圆环”,圆环内原有共有八棵日治时期栽种的琉球松,然因年岁久远,又曾为病虫所害,目前仅存两株。“山仔顶大道”是沿用旧地名,博物馆区所在区域,习称“山仔顶”,至于圆环名称“宫之森”,则是因为日治时期,水道建设完成后,日人曾在此地规划一处高尔夫球场并在台南水道水源地内设置一座9洞的高尔夫球场,因为伏见宫博义王于1933年7月曾造访此处,于是此高尔夫球场后来被称作“宫之森高尔夫球场”,如今高尔夫球场已经作废,但因为原本规划,整片区域绿意盎然,地势平缓,是户外休闲最佳去处。花园区东南侧规划艺术花园,园区遍植各种草花及灌木,山仔顶大道旁整排玉兰花,营造出缤纷多彩的视觉景观。[6]

博物馆区

博物馆区的水源取自曾文溪,经唧筒扬水至沉淀池沉淀再送至快滤筒室(B馆),经滤材或加药(加入明矾、曹达药剂…)过滤等过程,再利用送出唧筒室(C馆)将水送至南侧山上净水池内贮水,最后以重力给水方式,供应整个台南市的民生用水。

A馆“快滤池室”

二战后因人口增加、用水量大增,日治时期水道设施不敷使用,台湾自来水公司于1952年增建了-快滤池室。快滤池室是地下一层、地面一层之加强砖造建筑,外墙浅绿装修拉毛处理形成特殊质感,屋架则为典型纯木造正同柱式桁架,地下层目前还保留完整快滤池管线。其功用是使用砂粒、矿石等粒状滤料,对原水进行快速过滤,以便截留水中悬浮固体、细菌、微生物等杂质,完成过滤程序产生净水。

B馆“快滤筒室/办公室”

快滤筒室建于日治时期,主量体为砖造承重墙结构系统的广间型建筑,外侧设有扶壁柱增加墙体抗震力。挑高屋顶上的木桁架跨度高达16.3公尺,因此在水平横梁中间以钢索增加抗拉力;屋顶挑高是为了排除室内机具所产生的热气,除了两侧开了多面窗户排气外,屋架则采用太子楼的设计,利用浮力通风原理将热空气往室外排出。快滤筒室主要分为三个区域,包括:中央摆设快滤筒机具的滤过器室、侧边的化学加药室及后方的试验室、暗房、消毒室、办公室等空间。原水先进入化学加药室净水,包括:制造及添加硫酸矾土、苏打溶液以去除水中细小杂质和微生物。加药后的原水再输送至快滤筒室,将水进一步经由滤材过滤洁净,才输送到送出唧筒室。

C馆“送出唧筒室”

送出唧筒室于1922年启用,主体结构由内侧砖墙与外侧钢筋混凝土柱梁框架构成,柱梁框架节点扩大断面增加刚度,也因此形成了建筑外观的最大特色。上方木桁架为正同柱式桁架,抗拉之吊鞍构件以钢棒取代常见之木料,并设有维修用天车轨道,内侧墙体与立柱多处可见有提升结构强度、韧度之补强铁板。整体空间除了主要的唧筒室之外,还包括:设备维修室、凝气室、火力发电室及变压器室等,此为提供唧筒机动力的相关设备。唧筒室内有4组唧筒机,由滤过器室快滤后的清水,会先汇集到北面的第二唧筒井进行水量调节,之后借由此处的唧筒机,将水输送至地势较高的净水池区。[7]

密林区

密林区则位于园区西南侧,与花园区以巴尔顿大道相隔,将近10公顷广阔区域原本是农业局的苗圃所在,生态丰富,丰富林相更孕育多种禽鸟及生态,充满原始风味。[8]

净水池区

参观净水池需登上189阶的净水池步道才能到达,外观为天然石材与仿石块两种组合而成之灰色建物,形制固若碉堡。净水池两侧各有一座水质检验室,顶部覆土与植披,设有59座铸铁通气管柱。净水池后方净水井门上山墙中央有一圆形标志,上有水泥切砌而成“南水”二字图案,正是“台南水道”标志,为前来参观的民众,叙述著台南水道曾经有过的辉煌历史。量水器室位于净水池步道前,外表为红砖造建物,规模虽小,形式却素朴高雅,室内原设有量水器,量测送水量,现已不复在,目前做为游客中心使用。[9]净水池内蝙蝠栖息,为维护蝙蝠生态不开放民众入内。[10]

参观资讯

营业时间

每日上午9:30到下午5:30,下午4:30以后停止售票。(每周二休园)[11]

票价资讯

园区 票别  票价 说明
净水池区 不限资格 免费参观 ※净水池内蝙蝠栖息,为维护蝙蝠生态不开放民众入内,敬请见谅,户外建筑皆可参观。
博物馆区 全票 NT$100 1.外县市民众
2.外国游客
半票 NT$50 学生、65岁以上本国国民、设籍台南市之市民(持身分证、驾照、市民卡可享优惠)
免费 免费 设籍山上区之区民、持志工荣誉卡、70岁以上6岁以下本国国民、持身心障碍手册者及陪同1人

相关视频

尘封37年台南新景点-台南山上水道博物馆&八田与一纪念园区

【台南新景点】台南山上花园水道博物馆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