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台湾水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湾水韭

学名 : (Isoetes taiwanensis DeVol)

别名 : 台湾水韭台湾水韭

属性 :

科别 : 水韭科(Isoetaceae)水韭属(Isoetes)

原产 : 台湾的特有种。

分布 : 只产于台湾七星山的梦幻湖中,为台湾稀有及将灭绝之植物。

植物特征

叶: 叶子翠绿细长,以螺旋排列方式丛生在球茎顶上,很像单子叶稙物的韭菜,又长在水中,故被命名为〔水韭〕。其每片叶子基部扁平膨大如汤匙状,内侧著生一个椭圆型的孢子囊。

茎: 根茎粗短,球茎状,作3-4瓣裂。根多数,白色,纤弱而易断。

花:

果: 孢子囊著生于蕨叶基部内侧的叶舌下方,并为一薄膜所被覆,成熟后为灰褐色至灰黑色。孢子白色至黄白色,于水中萌发;台湾水韭的孢子分有大孢子与小孢子,大孢子为四面体,外表具有疣状突起的花纹;小孢子为二面体形,具有尖刺状突起。

生理方面:台湾水韭具有景天酸代谢机制,可在黑暗中固定二氧化碳,以苹果酸形式储藏起来,白天再转化为二氧化碳,更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 [1]

生活适用

绿化植物:常被做水生绿化植物用。

种植方法

固著力与钻穿性强,能深入水泽湿泥。对水质要求不高,但不耐高温,建议22℃以下培植。 [2]

台湾水韭的繁殖

1台湾水韭复育

阳明山国家公园管理处初期对于梦幻湖的维护方式,是针对湖区进行清理淤泥,并且在湖滨地区大肆整地与种植外来赏花类植物,如日本杜鹃﹑巴西野牡丹等,结果非但让台湾水韭的生长区间大大缩减,更提供了外来物种方便入侵湖区的契机。虽然后期在管理作业上有了极大的改善,台湾水韭生态环境遭受的破坏却已经不可回复了。近几年来,虽然有保育团体为台湾水韭奔走不遗馀力,也看似成效卓越;不过,诸如“强势移除狭叶泥炭藓以清出台湾水韭的生长空间”的做法,就自然生态的管理与经营而言,还是难免有所争议。

可喜的是,透过许多学术研究的成果,在诸多教学与研究单位的实验室与温室中,对于小规模的人工种植台湾水韭都已经有相当高的成活率;大量繁殖实生苗的案例虽然有,却都是利用梦幻湖的淤泥进行的,即是应用人为管理措施,促使保留在梦幻湖淤泥中的台湾水韭孢子得以萌发,并进行人工育苗的作业以得到成熟植株。

本馆在台湾水韭的复育上,也是默默耕耘著。鉴于台中市区的气候暑热,对于台湾水韭似乎极为不适;然而,在多年的种植实务探索之后,还是克服了酷暑的考验,台湾水韭可以生意盎然地代代延续新生命。

2认识台湾水韭

台湾水韭为多年生沉水至短暂湿地生的蕨类植物,在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上隶属于水韭目(Isoetales)、水韭科(Isoetaceae);外观一如公园绿地里的草地植被,或是如同出生的韭菜婴一般,于是有“水韭”的称呼。所以,到梦幻湖拜访台湾水韭,如果是站在湖滨遥望,是无法窥得混在一群植被中之台湾水韭的真面目,而必须作近距离的接触,才有可能寻得真正的台湾水韭。

台湾水韭的蕨叶是以螺旋排列方式丛生于球茎状根茎上,叶身长线形,长度10~30公分之间,为翠绿色且可以清楚地看出内部的隔板构造;叶子的基部呈狭长三角形,边缘具有白色透明状的薄膜,内侧具有一片叶舌注。植物体的地下部具有粗短的球茎状根茎,外围因为被大量的蕨叶所包覆而致形态不明显;根茎作2~4瓣裂状,质地脆弱且容易因为外力如挖掘等而被分裂、剥落,如果剥落的裂瓣带有健康的根系与芽体,仍可以进行无性的人工繁殖。根茎内具有形成层,可向外侧产生薄壁细胞,向内侧产生维管束组织;根茎底部的凹槽处则会不断地长出新的根系(黄淑芳、杨国祯,1991)。根不分枝而作典型的双叉分枝注,不具根毛,虽然脆弱而易断,却具有强势的固著力与钻穿性,能深入水泽的湿泥中;内部不具隔板构造,中央由一气道贯穿,单一的维管束则偏生于气道的一侧。

孢子囊著生于蕨叶基部内侧的叶舌下方,并为一薄膜所被覆,成熟后为灰褐色至灰黑色。孢子白色至黄白色,于水中萌发;台湾水韭的孢子分有大孢子与小孢子,大孢子为四面体,外表具有疣状突起的花纹;小孢子为二面体形,具有尖刺状突起。大孢子萌发会产生雌配子体,内有藏卵器;小孢子萌发则产生雄配子体,成熟后会将内部的精子释出;精子会循著藏卵器释出的化学物质引导,游泳至藏卵器并进入与藏卵器中的卵子结合为受精卵,就是胚;胚萌发就会发育成一株新的台湾水韭了。

3栽培与管理

为因应环保的概念与经济效益,栽培介质当然不能前往阳明山国家公园的梦幻湖直接挖取;因此,必须是就市面上常见的栽培介质做选择。经过分析与比较之后,选取了市场上颇为易得的,以泥碳土为主要原料的综合泥炭培养土做为栽培用土。不过,由于综合泥炭培养土的质地过轻,遇水容易浮起,且在浇灌作业上容易被冲刷﹑流失;于是,在综合泥炭培养土的上方,就必须再覆盖一层质地重的土壤以为镇压。覆盖土壤的选用可以很多样,诸如河砂﹑田土等等都可以取用;不过,仍是以市售所谓的“阳明山土”效果为佳。

栽培容器的选择,只要是质地轻且方便搬移的不漏水箱槽都可以。栽培步骤方面,首先于栽培用的塑胶箱槽,填入综合泥炭培养土为底土,压实﹑整平后厚度约5公分,再覆盖质地重的“阳明山土”约2公分厚。将填土作业完成的栽培箱槽注满水;注水的水柱不可过大且不可直接冲击培养土,以避免扰动栽培土壤的层面。接著便是选取健壮的台湾水韭植株作为亲种,并直接将这些台湾水韭逐一植入注满水的栽培箱槽中。每一栽培箱槽中可以植入数棵的台湾水韭,端视箱槽大小而定,原则是各株至少保持10公分的间距。

就实际的栽培结果,台湾水韭初始的生长情形迟缓,约莫两个星期以后,就表现出对于台中市气候的适应性,蕨叶增生的情形明显地好转;不论是放置在全日照注的露台,或是半日照注的角落,台湾水韭都可以健康生长,而且不须繁复的栽培与管理作业。因此,完全打破“使用梦幻湖的土壤来培养台湾水韭”的迷思。

4丝状藻干扰

在经过长期的栽培观察,也大致有了管理的模式,就是在春、夏季的台湾水韭营养生长旺盛期,供水必须充足,并得让植株处于完全沉水的条件下以利增长;在这个时期,由于水体长期曝晒在日照下,水温于早上10:00至午后3:00间经常高达30℃以上,因此,得经常浇灌以降低栽培箱槽的水温;此外,淡水丝状藻的产生也会干扰台湾水韭的增长,因此,人工除藻的作业也是此时期的重要管理工作。夏末以后,台湾水韭的营养生长会明显迟滞,特别是入秋以后,老熟的蕨叶往往会大量脱落,更经常会在水面上看到多数的蕨叶漂浮,其实,这正是台湾水韭大量释出孢子的时间与情况;由于这段时间的光照强度已不若盛夏,丝状藻的增生情形也明显趋缓,除藻作业相对轻松许多。

台湾水韭孢子囊的生成,约莫是每年的3月至11月间。要让台湾水韭顺利地繁殖新的植株,就得掌握台湾水韭带著成熟孢子囊的蕨叶开始大量断裂﹑漂浮在水面上的时机,台中市约莫10月以后就会发生了。当水面上有著多数的蕨叶漂浮,可以先检视这些蕨叶的基部是否多数都有孢子囊,确认后,便会进行断水处理,直至原本的台湾水韭的蕨叶露出水面1/2长度;此时,残留水中的淡水丝状藻体多数是覆盖在底土的上方,同时也提供了台湾水韭孢子著床的另一种介质。

尔后,逐一将原有的台湾水韭移植新的栽培箱槽中,重新进行另一轮的繁殖作业。而种过台湾水韭的土壤还会不时长出新的苗株。

5繁殖

移除了原有台湾水韭的栽培箱槽,必须维持断水的处理,并将之置于全日照环境下管理至土壤约略地裸露,如果直接将水倒出,或许也同时流失多数的台湾水韭孢子,在此不作建议。在土壤裸露的期间,除了保持栽培箱槽中的土壤湿润(最多维持著略为淹水的状态),也要不定时将箱槽中的杂草拔除,以免妨碍台湾水韭苗株的发育。关于保持栽培箱槽中的土壤湿润,是很重要的管理措施,因为,台湾水韭孢子发育的过程中,水份是决定其存活率相当重要的因子,因此,绝对不能让土壤有干至龟裂的情事。约莫一个月的时间,这些栽培箱槽土壤表层便会出现多数的台湾水韭小苗了。

初生的台湾水韭小苗十分纤细,多数尚未能有效地固著于土壤中,特别是那些著床于淡水藻体上者;因此,管理作业就得相当谨慎,供水务必“轻”,以免将难得的台湾水韭实生小苗冲刷殆尽了。

实生苗保持在原本的栽培箱槽中栽培管理,箱槽中的水位随著苗株的长成而调高即可;当苗株的蕨叶长度至少长达3公分之际,便可以将栽培箱槽注满水了。实生苗株的移植作业,不建议过早;实务的栽培中,实生苗的移植通常都在养成苗株至少三个月以后,并且采行逐一选取植株健壮者优先移植;移植的苗株蕨叶长度至少要5公分,蕨叶的数量则是越多越好,蕨叶数量多代表苗株根系越茂盛。苗株移植,一般是一3吋塑胶苗盆植入一株,栽培介质一如前述者即可。

[3]

附加说明

林春吉 台湾水生与湿地植物生态大图鉴(上) 台湾水韭 p046 大树文化

中国植物志 第 6(3) 卷 223 页 PDF 台湾水韭

台湾药用植物资源名录 行政院卫生署中医药委员会 编 水蕨 92年10月54页

视频

视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