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台骀,汾水之神, 上古时代中国传说中的人物。[1] 台骀治水早于大禹治水,是中国历史上成功治理江河的创始人。金代有《台骀祠》诗详细记载了台骀治水的全过程,说他“分野扪参次、山川奠禹先。”诗中赞扬台骀治水时摸著天上的星辰来划分地上的水路与疆域,早在大禹治水前已奠定了山川。

目录

简介

他所属部族是最早的一批晋人,事迹散见于《左传》《山海经》《史记》《水经注》等古典籍。传说台骀是一位了不起的治水大师,远在荒蛮上古时,洪水滔天,泛滥成灾,被授为玄冥师(负责治水的官吏)的台骀为平水患,辗转于甘肃、陕西、山西、青海等广大地区,降伏水魔,造福人民。对于台骀的功绩,许多历史文献中均有“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帝用嘉之”的记载。台骀子承父志,经过长期艰苦的与洪水作斗争,九州涤陂,四海会同,终于以告成功于天下。从此,水归河道,众民乃生,万国为治。因为治水有功,台骀受到帝颛顼的嘉奖,被封为掌管汾州一带的地方官员,并受到当地沈、黄、蓐、姒等国家的祭祀。台骀死后,被尊为汾河之神,又称台神。

治水

相传,台骀治理汾河水,从地处甯武的汾河源头治起。台骀治汾水的遗迹在甯武有三处: 其一,在象顶一品石附近。相传,台骀治水时从天上摘来三颗星宿,垒成“品”字状,置于象顶之上作为镇压汾魔的镇魔石,并以此处为点将台,布置人力、物力。

其二,在汾源雷鸣寺的上方有台骀祠。起先,当地人供祭台骀于山洞中,后建祠于明正德十三年(西元1518年)。

其三,是定河村的昌宁公冢庙,祠内供台骀夫妇塑像,为宋代国公佩饰。相传,台骀治水时,娶当地民女为妻;逝后,合葬于定河村旁小丘上,左汾滨、右谷口,占地亩馀。墓地环境幽雅古朴,原墓葬中为石棺,并有泉水自石棺下流出,当地人谓之神水。定河村也因为台骀平定了汾河水而命名,并沿用至今。在山西省境内,台骀祠有多处,首推甯武定河村的昌宁公冢庙。五帝之后,台骀为沈、姒、蓐、黄四国后代所祭祀。春秋时,郑国博学多才的政治家子产在探晋平公疾病时,封台骀为汾神。之后,历代谥号有加,宋代封为灵感元应公。“昌宁公”的称号则被赐封于后期,一直祭祀至今。

参考文献

  1. 水利的历史品读. 汾水之神—台骀. 每日头条. 2018-01-15 [201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