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旧城城隍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不放炮!旧城城隍庙
图片来自民报

凤邑旧城城隍庙,又称旧城城隍庙、俗称左营城隍庙,在高雄市名胜莲池潭附近,高雄市左营区店仔顶路。城隍一词最早见于(周易.泰卦)“城复于隍,勿用师”的句子,城即是城壁、城墙之意,隍则是城堑,指城外护城的壕沟,两字合并起来便成为防守城池的护城河。[1]

凤邑旧城城隍庙主奉凤山县城隍敕封显佑伯,城隍,是地方的守护神。祀有注生娘娘观音佛祖福德正神虎爷将军、谢范将军日游神夜游神、文武判官、功德爷、报司爷、十八司爷、太岁星君。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二日,为主神城隍爷的圣诞日。

沿革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凤山县衙门始建,遂设草寮祭祀凤山县城隍。敕封显佑伯,为台湾历史上第二悠久之“官封”城隍,仅次于台湾府城隍庙,但直到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凤山知县李丕煜有感于“独城隍缺焉未举”,兴建凤山县城隍庙于兴隆庄北郊(今高雄市左营区埤仔头)。

凤山县治于1788 年( 乾隆53 年)正式迁驻到埤头街 ,当时也用莿竹筑起了一座凤山县新城,相对于凤山县“新城”,左营旧城被称为“旧城”,就形成了清代台湾少有的“一县两城池”。

林爽文事件凤山县战火纷乱使得县城残破不堪,因而将县治迁往新城(现今的高雄市凤山区),则左营城隍庙称为兴隆庄城隍。限制迁移往新城后,知县吴兆麟于新城凤仪书院旁另建新城隍庙,因而左营城隍庙有旧城城隍庙之称。[2]

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上次大整修是1962年,2018年十月又进行庙体与屋顶修葺,目前庙里奉祠的众神暂时移至临时行宫供信众参拜。

特色

奉祀主神-城隍尊神之金身,是唐山师傅用软身雕塑方式塑成,体高 7尺 6 寸半,面貌庄严威赫,日光灵活生动,自其前后、左右、上下 360 度[3] ,均与观者凌视,无形中展放灵光。堪称本省最大、最古、最神奇、软身可出巡的城隍爷,历经多次变乱却依然毫发无损。日本人毁庙时,日籍警卫所所长卲田井贺亦不敢毁坏,祂的神威与慈蔼,值得参拜者凝视许久。

旧城城隍庙是民国五十七年重建,有传统庙宇的建筑艺术,古色古香的庙宇装饰。如屋顶采飞剪檐饰以剪粘作品、广场前立铜铸香炉、门前为雕龙石柱及石狮门枕石、左右墙堵各配浮雕龙虎及透明石窗,门上绘有彩色门神,入门后的天花及藻井上,配各种造型的雀替及垂花吊筒。在参拜处在正上方屋梁上悬有一只巨型算盘,额刻自问心三大字,回头善恶难瞒四大字,提醒所有参拜者,问神之前先扪心自问,实发人深省。

资讯

地址: 高雄市店仔顶路1号

电话: 07-5832356

影片

凤邑旧城城隍庙 文物室丰富如博物馆-民视新闻

参考文献

  1. 城隍信仰与金门,金门日报,2006-05-11
  2. 文化历史古迹的缩影,玩全台湾旅游网,2009-05-19
  3. 凤邑旧城城隍庙绕境 城隍爷软身雕塑,奇摩新闻,2016-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