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舒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籍贯 舒贺(?~?),字廷端,德兴(今江西德兴银城镇新营)人。 [1] 概况 唐大中元年(847)武状元,授行营司马参军。时西域突厥动乱,淮南节度使染邱德奉命平乱并发文谍招慕营兵,舒贺率五十骑兵应征。在平叛战斗中,舒贺率部,攻关拔寨,屡建功勋。西域平定后,贺迁升行营团练史。乾符二年(875年),舒贺拜踏白将军,领节度副使衔率官军追剿黄剿义军至德兴。义军避入茅山(今大茅山),官军不敢贸然进剿,舒贺等无奈各携部属及家眷屯兵蒿埠,此地因之改称“新营”。战事结束后,舒贺因战功诏充山南东道节度使。当时,朝廷昏庸不改,乱臣权争趋剧,天下纷扰。舒贺对朝野乱象甚为不满,他与另一战将佥称病东归新营。解甲归田后,舒贺率子北族人在新营垒石筑堤,开荒垦田。天佑元年八月,他为《舒氏族谱》

                                     人物生平编辑

兵符辅国 舒贺自幼习武,以“兵符辅国”为己任。唐大中元年(847),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舒贺一举考中武进士,随后授任行营司马参军。当时,西域突厥动乱,边关烽火连天。朝廷命淮南节度使梁邱德领军平乱。梁邱德四面张贴文告,招募兵将。舒贺得知消息后率领五十骑亲兵应召。舒贺率领的“舒家军”,能征善战。每次战斗,“舒家军”总是冲在前面,攻关拨寨,所向披靡。舒贺不但武艺出众,而且饱读兵书,胸有谋略,与敌军对阵时常常出奇制胜。有一次,他与数倍于己的敌军对垒。一天晚上,他亲到阵前观察敌情,当时,月明天高,北风阵阵,敌营前成片的荒草,随风起伏。苦于无良策破敌的舒贺马上有了注意,他决定用“火攻”打败强敌,这天晚上,当敌人还在睡梦中时,舒贺命部下潜入敌营,四下点火。刹时间,干草烈火,冲天而起,梦乡里的敌军,人马死伤大半。舒贺随后与大队人马掩杀而至,大获全胜。西域平定后,舒贺因站功卓著,升任行营团练史。 [2] 由“蒿埠”变“新营” 唐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黄巢农民军揭竿而起,声势浩大。黄巢义军转战大江南北,吓破胆的朝廷急忙调集官军四面围堵。乾符二年(875),舒贺被拜为将军,追剿黄巢义军至德兴。黄巢起义军一部为躲避官军锋芒,退入茅山(今大茅山),百里茅山,峰连叠嶂,宜守难攻。官军不敢冒险进山。舒贺等无奈,命部下在茅山周围的榔口等地驻扎,重兵围困黄巢义军。当时,舒贺的营盘设在“蒿埠”,此地因此得名“新营”。 [2] 半年后,经过休整,黄巢义军乘官军不备突破重围,官军尾随追击。队伍开拔前,舒贺将家属和部分亲兵留在了新营———他已打定主意,将这个山清水秀,物产丰美的江南山村,当作自己颐养天年的宝地。 [2] 后来,唐末农民起义因朝廷的极力镇压而最终失败。战事结束后,舒贺因战功诏充山南东道节度使。这时的朝廷,皇帝昏庸无度,乱臣争权不息,天下纷扰,百姓痛苦不已。心地耿直的舒贺对朝野乱象甚为不满。他和军中好友(曾经在茅山一道追剿黄巢义军的战将王从佥相约),称病东归新营。解甲归田后,年逾古稀的舒贺率子弟族人在新营垒石筑堤,垦山开田。原本是荆棘丛生,茅杆遍地的“蒿埠”,经舒贺和他的子孙们苦心经营,已经成为良田千亩,人丁兴旺的集市。从那时起,新营成为银城的重要门户。 [2] 托病明志 出身军旅世家的舒贺,退隐后仍将国事时时刻刻挂在心头。天佑元年(904)8月,他亲自为新营舒氏宗谱作序,叮嘱子孙后代要世世代代恪守“仁义”,守疆卫士,不得“少休”。公元907年,朱温篡夺帝位,改国号后梁,曾经强盛一时的大唐帝国画上了句号。慑于舒贺的声望,朱温称帝后派使者专程来新营安抚舒贺,并许诺他委以重任。舒贺立志不事二主,托病坚辞。第二年,舒贺病逝。后梁皇帝对他十分看重,“诰赠上柱国、晋国公,加九锡,谥武忠”。 [2] 2002年,王鸿鹏等编著的《中国历代武状元》一书将舒贺录入。据考证,舒贺是江西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武进士。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