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船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船歌

《船歌》是电影《衣锦还乡八两金》的音乐主题歌。《船歌》由罗大佑作词、谱曲、编曲,由齐豫演唱。其发行时间为1996年05月。

目录

基本信息

歌词

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歌曲赏析

基本信息

歌名:船歌(电影《衣锦还乡八两金》主题曲)

演唱:齐豫&罗大佑

词曲:罗大佑

歌词

姐儿头上戴着杜鹃花呀 迎着风儿随浪逐彩霞

船儿摇过春水不说话呀 水乡温柔何处是我家

船儿摇过春水不说话呀 随着歌儿划向梦里的他

嘴儿轻轻唱着不说话呀 水乡温柔象那梦里的画

嘴儿轻轻唱呀唱不休呀 年华飘过歌声似水流

船儿摇过春水不停留呀 摇到风儿吹破天凉的秋

船儿摇过春水不停留呀 鱼儿双双结伴水底游

谁的船歌唱得声悠悠  水乡温柔来到天凉的秋

谁的船歌唱得声悠悠  谁家姑娘水乡泛扁舟

谁的梦中他呀不说话呀 谁的他呀何处是我的家

作者简介

罗大佑(1954年7月20日-),台湾省苗栗县的客家人,祖籍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是台湾地区的创作歌手、音乐人,有“华语流行乐教父”之称。曾创作并演唱〈恋曲1980〉、〈恋曲1990〉、〈童年〉、〈光阴的故事〉、〈鹿港小镇〉、〈爱人同志〉、〈亚细亚的孤儿〉、〈野百合也有春天〉、〈皇后大道东〉、〈之乎者也〉、〈海上花〉、〈是否〉等国语、闽南语、粤语脍炙人口的歌曲,对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初期校园民歌及整个华语流行音乐风格转变有划时代的影响,其歌曲也是许多歌手争相翻唱的对象。

创作背景

由齐豫演唱,罗大佑词曲。电影描写男主角“洪金宝”从美国打工归来,到大陆的故乡寻亲,与女主角“张艾嘉”之间纠纠缠缠的爱恋故事。电影接近尾声的时候,张艾嘉一身嫁衣,戴着洪金宝用自己的八两金打造的嫁妆,乘船远嫁三藩市,洪金宝奔走在岸边,骑车追逐,登上高坡远望,此时响起主题歌《船歌》,年华如水,爱情似舟,歌曲悠扬飘荡在水面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衣锦还乡八两金》是香港女导演张婉婷作品《移民三部曲》里面的第三部。罗大佑为它作配乐,同时也撰写了这首主题曲。

在罗大佑的音乐里面,跟导演的心情一样,都在探寻中国人的“根”,都在想从电影也好,或者音乐也好,不同的艺术形态里面,来探寻中国人在离开家乡以后,在海外渴望落叶归根的这中间的许多心境。描述的是--似乎你在海面上漂浮,慢慢就要荡回去了。你不知道荡你回去的到底是船,还是海,还是命运,让你在这段时间里面悠悠荡荡地终于回到了故土,中间的渴望跟情绪不可言喻。这首歌同时也是罗大佑89年以后的作品里面的一部分,他尝试用了东方的曲调、情绪,来描述中国人的一些情结。(来自爱问知识人"突然的自我")

罗大佑的《船歌》在1986年就已经有初稿,并准备给张艾嘉演唱,后来因为“明天会更好”事件,罗大佑离开台湾去香港发展,直到90年他去安徽采风时期进行改编之后重新交给齐豫演唱,选自电影同名专辑《衣锦还乡》。他后来出版的这首作品部分引用了黄梅调,并非根据某一首民歌改编。

歌曲赏析

船歌声悠悠[八两金][1]

出品:中国香港 年代:1989 导演:张婉婷

纵贯线中两位唱着痛定思痛的都会情歌,一位是已经过了叛逆年龄的“音乐雅痞”。只有罗大佑,从青春激越唱到家国乡愁,他似乎是最应该在大球场里被万人膜拜的音乐教父,却又最是不该在这样闹哄哄的场合,轻轻唱起那些“似是故人来”的望乡旋律的大师。教父罗的故乡情结,无奈多于怀念,凝望多于悲愤。“七彩霓虹把夜空染得如此地俗气”,是对故土与异乡二元对比的反思。不过,吟唱也改变不了后工业文明对家乡农耕文化风物的蚕食。对于故土,他更多地表现家国与血脉的传承,于是有了《乡愁四韵》的腊梅香,有了《吾乡印象》的泼墨画,更有《原乡I》“存亡向天影孤单”的飘零感。而他那首画面感尤似浮凸在水乡之上雾霭一般优美的《船歌》,却不是一首听过便知其中之意的歌曲。

需要一部电影为引子,才可能读懂这一首听上去哀婉的《船歌》,但那哀婉,又不单单是离愁别绪般的简单。

二十年过去,想必电影中的“乌嘴婆”依然在旧金山的唐人街相夫教子,小孩也该是刚刚成年的ABC一代了。当年“乌嘴婆”嫁给旧金山的中国餐厅老板,也是属于主流认可的“嫁得好”典范。如果硬要“为爱结婚”嫁给在纽约开出租的“猴子”,她可能会目睹让她英语启蒙的双子塔的倒掉,又或者他们会回到台山老家生活……突然想起,他们是远房表亲,那种偶遇间萌发的情愫,也注定无缘。一个是绷着面子说“男人没有八两金怎么算男人”,并且死都要葬回老家,免得和洋鬼子讲半吊子英文的纽约出租车司机,一个是梦想着嫁到美国过幸福日子的台山旋转餐厅女服务员。“猴子”在1970年代初偷渡出境,到他回家的时候,改变还没有翻天覆地。若是到现在,那才是乾坤大挪移。所以,张婉婷用这部背景人物在当年港片里极为特别的电影,留下了一段寻找不回时代的残本。

“船”是一个关乎“故乡”与“乡愁”的符号,尤其是对中国人来说,内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交融,靠着船,讨生活的先民们漂流到世界各地。“猴子”当年离开故土时,大有壮士一去不复返的雄心,可是,当他16年后拿到了美国绿卡之时,第一件事却还是想着衣锦还乡。虽然回家是坐的飞机,但如此的空间摆渡,船与飞机,已是难以区别的交通工具概念的泛指了。

电影中第一次出现船的镜头前,有一段爆笑而流畅的飚车戏,因为“乌嘴婆”胡乱指路,在纽约大街上都能玩转的“猴子”,在老家的乡村公路上,却要将别人的仔猪撞飞到田里淹死。那场为了赔猪而争吵的戏,看得人心里一点都不为主人公捏把汗:那是一个大全景,三个说客家话的农民和说粤语的“猴子”、“乌嘴婆”及她的弟弟,在夕阳中虽然吵得惊心动魄,背景却是一派宁穆的山水风景——吵架也能如此渔舟唱晚。

因为父母已经躲到乡下去陪妹妹生第二胎,“猴子”心急火燎地想赶往台山,却在路上撞了车,所以只好夜宿渔家。在这个点满篝火的夜晚,小时候是冤家的表兄妹,才有了一次完整的交流。船即是“家”的意境,再一次发散出浓郁的故土芬芳。在画面转向清晨的时候,《船歌》轻轻地飘了出来:“嘴儿轻轻唱呀不说话呀,水乡温柔像那梦里的画……”歌者齐豫没有用她那校园民歌时代高亢清冽的唱腔,却将她声音中的空灵和婉转,唱得具有另外一种小调民歌的气韵。当然,我也是先被这首歌迷醉,后来才在电影中,发现和故事、人物、心境是如此贴合。这是《船歌》第一次在电影中出现,几乎听不到伴奏,清唱的女声,慢慢地就带出了潮汕水乡动人的晨曦景致。转而,“猴子”在这艘船上,为“乌嘴婆”娓娓道来他少小离家时,在偷渡船上将自己的户口本、工作证等等全部撕掉扔进大海。他还特别强调,这些事情都是在船尾做的。

虽然这个故事讲的是从美国来的归乡客回家探亲,遇上将要嫁到美国的远房表妹,产生情愫之后,忍痛挥别。但我觉得,有一股行船般的气脉,拴着主人公来来去去的命运。中间的故事线拉成一体,却又同样附着了意味深长的感情线。“猴子”回家的第一个夜晚,等待他16年的爱犬“花花”老死了,在埋葬“花花”的地方,“猴子”挖出了一个贝壳化石。在他晚上和父亲谈话时,问及贝壳的事,父亲说,山上还有一条刻着龙的木船,传说家乡以前是大海,船是从水里冒出来的。

“猴子”和“乌嘴婆”渐生别样的感情,虽然两个人都知道会同去美国,但却明白,纽约与旧金山的距离,可能比纽约与台山的距离更遥远。“乌嘴婆”终究是找到一个能用做了一晚的木棉花环博她一笑的男人,这个男人为她放了她一直期盼的漫天烟火。但她却发现,在烟火下能有心灵感应的,却是“猴子”。“猴子”告诉她一个事实,嫁到美国,即便不会讲英语,也可以在唐人街生活一辈子。活在异乡,与活在故乡又有何区别?不情愿或没有能力走入别人的文化氛围之中,终究还是个漂在异国的孤独灵魂。所以,他们就连讨老婆,也要回到家乡明媒正娶一回。

最后,“猴子”把自己东拼西凑的八两金打了一副金饰给“乌嘴婆”作嫁妆。“乌嘴婆”的离开,同样是登上一条满载彩礼的大船。只是这一回,她是在船头,将所有的证件扔向了水中。《船歌》此刻再次响起,“姐儿头上戴着杜鹃花呀,迎着风儿随浪逐彩霞……”多年前听这首歌时,只觉得充满东方式的羞涩,直到在电影中,才读出了那份离乡的哀婉。那时,罗大佑从美国到香港,自己开着工作室,在另外一个异乡迎来他音乐的第二次巅峰期。只有那种天时与人和,他才可能为自己一直珍惜和怜爱的“小妹”张艾嘉,写下这首《船歌》。事实上,张艾嘉曾是罗大佑音乐灵感的缪斯。而[八两金]中那种“似是故人来”的聚散,又怎能不让人将男女主角的感情,理解为罗大佑用电影音乐,升华自己对早已分手的“小妹”的情感呢?

“猴子”最终在追寻“乌嘴婆”远嫁大船的路上,爬上山巅,找到了那艘刻着龙的木船。罗大佑接着齐豫唱道:“不如我归去。不如我不理,爱恨中付出什么。”古早的老船早已开不出港,对于“猴子”来说,到底何处是故乡?

参考资料

  1. 船歌,搜狗, 201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