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艾姓,最早起源於夏朝少康帝中興大臣汝艾,其後人以艾為姓;汝艾祖籍天水,故天水為艾姓發揚之郡。艾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34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259位。
歷史上艾姓重要人物有:商朝艾侯;唐朝鎮軍輔國大將軍艾朝,書法家艾居晦;宋朝畫家艾宣,詩人艾可叔,元朝名醫艾元英;明朝征西前將軍艾萬年,禮部侍郎艾常富;清朝刑部尚書艾元徵,武顯將軍艾肇昌;現代工程院院士艾興,經濟學家艾春榮。
截至2009年,艾姓人口大約69萬,為全國第184位姓氏,大約占全國總人口的0.052%;主要分布於湖北、江西、湖南、四川四省,大約集中了艾姓總人口的41.6%。
主要源流
漢族艾姓起源
遠古時期發明艾刀的氏族,以艾為氏 。
輔佐夏朝少康帝中興夏朝的大臣汝艾,因其功高,少康帝賜姓艾,汝艾為文字記載的艾姓得姓始祖 。
商朝修水古艾國(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其子孫以國君姓為氏 。
湯陰艾國最後一任侯爵的子孫以故國名"艾"為氏 。
春秋時期宋國大司馬孔父嘉的第6世孫季梁(孔子之叔),隱居於齊國艾陵(今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東南),更姓改名,以隱居地名艾為氏,以原姓孔為名,取名艾孔。後世以艾為姓 。
春秋吳王僚之子慶忌於公元前515年避難於艾城(一說是吳國的艾邑-今江西省修水縣,一說是衛國艾城,可能是今河南省湯陰縣),其子孫中的一支以其避難地地名艾為氏 。
少數民族艾姓起源
北魏鮮卑族去斤氏於公元496年改為艾姓 。
回鶻族愛里八都魯於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率部歸順宋朝,並改愛姓為艾姓,取名艾忠孝 。
回族艾姓主要來自經名(即回族人名字)首音,如歸附清朝的回族人艾布巴克,其後裔以艾為姓 。
滿族愛新覺羅氏、西林覺羅氏、愛義氏、愛渾(璦琿)氏有改為艾姓者 。
蒙古族艾姓源於蒙古族"艾日尹古特"姓氏的第一字。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彝族絞姓於1872-1873年期間改為愛姓,後演繹為艾姓。
柯爾克孜族、錫伯族、白族、瑤族、土家族、苗族、侗族、布依族、仡佬族、哈尼族、拉祜族、佤族、傣族、布朗族、壯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亦有以艾為姓氏 。
外來民族艾姓起源
留居中國的猶太人中有艾姓,如北宋中期(1050年前後)來華經商、後定居於國都汴梁(今開封市)等地的猶太人中有艾姓 。
元朝中後期至順年間任裕州(今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達魯花赤的中東波斯回族艾米那後世以艾為姓。 [1]
郡望堂號
艾姓主要郡望有隴西、河南、汝南、天水。
艾姓主要堂號有愛民堂 、東鄉堂、天水堂、衍慶堂、孝思堂等。
研究考證
《姓氏考略》:艾:夏少康臣汝艾之後。望出天水、隴西、汝南。一雲:齊大夫艾孔之後。又後魏去斤氏改為艾氏。
《通志•氏族略》:艾氏:晏子春秋大夫艾孔之後,即左傳裔款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