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艾明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艾明之(1925年~2017年),男,原名黄志堃广东英德人。著名作家剧作家中共党员。他创作的曾经轰动一时、被全国数十个剧团争相排演的话剧《幸福》,开辟了喜剧创作的新局面。著名电影《护士日记》则是他根据发表在《收获》上的长篇小说《浮沉》改编而成的重要作品。他历任上海第三钢铁厂副厂长、上海电影制片厂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影协第一至三届理事、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1]

人物简历

磨难中的早慧艾明之本名黄志堃,1925年2月生于上海。少年时就利用工余时间,去图书馆学习,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艺作品。“一二八”日军打进上海,炮火炸毁了他们全家的居所,小学未读完,十二岁的艾明之就进了难民所。白天在旅店门口擦皮鞋,穿街走巷做报童,还到网球场上捡球,去餐馆做勤杂工。

1938年终于考取了一所救济会办的中学。在校期间,开始了文学创作,他的几个短篇小说都被一些报刊发表。

1940年肄业于上海协济高中。

1941年,他的处女作《人生驿站》发表在陈蝶衣主编的《万象》上。这年艾明之才十六岁。之后,又多次在《中美日报》等副刊上发表作品。

1942年春,日军占领上海后艾明之到了重庆,在一所中学谋得一个教职。因课时不多,他重新萌生写作的欲望。

1944年,在重庆任中学教员时,在由茅盾主编的进步刊物《文哨》发表了第一部中篇小说《上海二十四小时》,接着又陆续发表了《幼芽》等数部短篇小说。

抗战结束后,艾明之回到上海,在生活书店编辑部工作,发表了长篇小说《雾城秋》和短篇小说集《饥饿的时候》。

1946年夏天返回睽别五年、日思夜梦的上海,同时,他随身带回已在重庆杀青的长篇小说《雾城秋》。这是一部以抗战胜利后的重庆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抗日战争结束后,统治者的丑恶嘴脸。《雾城秋》列入“新群文艺”丛书,由以群主持的新群出版社于1947年3月初版。

1947年,他从几年来写作的短篇小说中精选九篇,请田汉题写了书名《饥饿的时候》,丁聪朱金两位著名画家配上九幅精美插图,由上海耕耘出版社初版印行。自四川返沪,艾明之分别出版了长、中、短三部小说集,奠定了他小说家的地位。

1948年,由于上海白色恐怖越来越严重,经过慎重考虑,中共组织安排艾明之于1948年春离开上海,转入香港生活书店编辑部工作。同年夏他的女友周荫君从燕京大学刚毕业,就来香港和他结婚成家。

1949年,已成家的艾明之和已有身孕的夫人急于回到新生的祖国,急于参加新的工作,他们冒着可能在船上流产的危险,登上了运送香港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回北平的第一艘专轮。周荫君随艾明之,仅仅过了六个月又从香港回到了北平,而北平已然是天翻地覆换了人间。

1949年7月,在北平的生活还没有完全安定下来,接着上海也解放了。艾明之辞去生活书店工作,回到自己熟悉的上海,为自己的城市写作寻求一个更丰富更扎实的新空间。不久,艾明之接到通知,让他去上海市政府重工业处报到,随后他被分配到上海第三钢铁厂任军管会军事助理员,一年后又继任副厂长。三年的工厂生活为他以后创作工人生活题材的小说、电影剧本提供了素材。在钢铁厂期间,他先后创作、发表或出版了建国后第一部长篇小说《不疲倦的斗争》、独幕剧《炉边风波》、三幕话剧《钢铁的力量》等。尤其是短篇小说集《竞赛》出版后,其中有三篇作品被日本《新の世界》等杂志翻译发表。以后又创作了建国后第二部长篇小说《浮沉》,并改编成电影《护士日记》。创作了长篇系列“火焰三部曲”中的《火种》《燃烧吧,上海》。

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他出席了上海市第一届文代会。

1952年,艾明之又到江南造船厂下生活一年多,之后调任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担任编剧,第二年就创作了他的电影文学剧本处女作--《伟大的起点》,这是一部反映钢铁工人生活和工作的电影,三年的钢铁厂生活,大量的生活素材,使他得心应手,较好地塑造了勇于革新、刻苦学习的钢铁工人陆忠奎。

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54年,电影文学剧本《伟大的起点》获文化部电影局颁发的电影文学剧本奖。

在以后的几年里,他以平均每年写成并拍摄一部影片的创作速度向前迈进,这其中有许多影片都受到国内以及国外观众的好评,如《幸福》、《护士日记》等。

六十年代初,艾明之酝酿并开始创作他的宏伟计划:以百万字的长篇小说来描绘1918至1949年的中国工人运动。

1963年出版了《火焰三部曲》的第一部:《火种》。得到了文艺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正当他准备继续创作时,"文化大革命"开始,创作被迫中断。

粉碎"四人帮"后,艾明之又开始了创作,先后发表了电影文学剧本《一刻千斤》、《月到中秋分外明》、《小金鱼》、《海上生明月》等。这时,他的创作已不仅仅只限于工人题材,有反映失足青年问题的,有以音乐为主线的剧本,题材的多样,风格的多样,反映了创作者的高水平,也反映了创作者勇于探索的精神。

艾明之曾任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作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影协第一至三届理事。

2017年6月24日晨8点45分, 因肺部恶性肿瘤扩散,在三位女儿的陪伴下安详病逝,享年92岁。[2]

人物成就

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少年时代在上海当过学徒、报童,后考入免费中学,又因日军入侵而辍学。1940年开始在上海发表短篇小说和散文。1944年夏抵重庆,发表了第一部中篇小说《上海二十四小时》,对沦陷区人民的苦难寄予了深深的同情。此后又在《新华日报》,《文哨》等报刊上续有作品发表。抗战胜利后返沪,任职于生活书店编辑部,出版了长篇小说《雾城秋》。1948年春转香港生活书店工作。解放初期在上海一家钢铁厂担任领导,多年的工厂生活,对他后来的创作思想与创作题材都有很大的影响。不久,他就创作了反映工人生活的长篇小说《不疲倦的斗争》和话剧《钢铁的力量》等作品。1952年调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任专业编剧,先后创作了《伟大的起点》,《护士日记》等近20部电影剧本和《浮沉》、《火种》等长篇小说。

曾任上海市第一、二、三、四、七届政协委员,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和第五、六、七届全委会名誉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影协第一至三届理事、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

著有长篇小说《雾城秋》、《狼窟》、《不疲倦的斗争》、《浮沉》、《火种》、《燃烧吧,上海》、《“妻管严”外传》。

中篇小说《上海二十四小时》、《不沉的湖》、《爱的同一》、《不仅仅是爱情》。

短篇小说集《饥饿的时候》、《竞赛》、《汽车在叫唤》、《阳光下》。

话剧剧本《钢铁的力量》、《侧影》、《幸福》。

电影文学剧本《伟大的起点》、《护士日记》、《幸福》、《巨浪》、《常青树》、《黄浦江故事》、《青山恋》、《小金鱼》、《海上生明月》及电视连续剧剧本等。

电影文学剧本《伟大的起点》获1954年中央文化部剧本奖。[3]

获全国电影文学学会的终身成就奖。[4]

著作书目

  • 《上海二十四小时》(中篇小说)1945,读书
  • 《雾城秋》(长篇小说) 1947,新群
  • 《饥锇的时候》 (短篇小说) 1947,耕耘
  • 《列宁》(传记)1949,三联
  • 《马克思》(传记)1949,三联
  • 《狼窑》(长篇小说)1950,上海文化工作社
  • 《炉边风波》(独幕剧)1950,上海文化工作社
  • 《竞赛》(短篇小说集)1951,华东人民
  • 《钢铁的力量》(话剧)1951,上海劳动出版社
  • 《不疲倦的斗争》(长篇小说)1953,人文
  • 《伟大的起点》(电影剧本)1954,北京艺术出版社
  • 《年轻的心》(短篇小说)1955,北京通俗文艺出版社
  • 《幸福》(话剧)1956,作家
  • 《汽车在叫唤》(短篇小说集)1956,作家
  • 《工人的儿子》(中篇小说)1956,上海少儿
  • 《浮沉》(长篇小说)1957,新文艺
  • 《护士日记》(电影剧本)1957,电影
  • 《幸福》(电影剧本)1958,电影
  • 《巨浪》(电影剧本)1958,电影
  • 《常青树》(电影剧本)1959,电影
  • 《黄浦江故事》 (电影剧本) 1959,上海文艺
  • 《风流人物数今朝》 (电影剧本) 与费礼文合著,1960,上海文艺
  • 《阳光下》(短篇小说集)1963,上海文艺
  • 《火种》(火焰三部曲第1部,长篇小说) 1963,作家
  • 《小金鱼》(电影剧本)1982,电影
  • 《海上生明月》(电影剧本)1983,电影
  • 《燃烧吧,上海》 (火焰三部曲第2部,长篇小说) 1988,上海文艺出版社 [5]
  • 孔夫子旧书网--艾明之部分书目
  • 艾明之图片链接

相关视频

  • 海上生明月 关牧村主演音乐故事片
  • 护士日记 革命时期的浪漫爱情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