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艾草叶 |
ai cao ye |
中文学名:艾草叶 拉丁学名:Artemisia argyi |
艾草叶,别名:铁秤铊、禾麻草(学名:Artemisia argyi)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诗经时代,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通常用于针灸术的"灸"。
所谓针灸其实分成两个部份。"针"就是拿针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薰、烫穴道,穴道受热固然有刺激,但并不是任何纸或草点燃了都能做为"灸"使用。艾草的气味肯定也同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中国民间用拔火罐的方法治疗风湿病时,以艾草作为燃料效果更佳。亦会在端午的时候插于门口以避邪。[1]
简介
艾草(学名:Artemisia argyi)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诗经时代,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通常用于针灸术的"灸"。所谓针灸其实分成两个部份。"针"就是拿针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薰、烫穴道,穴道受热固然有刺激,但并不是任何纸或草点燃了都能做为"灸"使用。艾草的气味肯定也同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中国民间用拔火罐的方法治疗风湿病时,以艾草作为燃料效果更佳。亦会在端午的时候插于门口以避邪。
作用
功能主治
本品芳香、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用治脘 腹冷痛,经寒不调, 宫冷不孕等证,如 艾附暖宫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 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 胎漏,如 胶艾汤。本品捣绒,制成 艾条、 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煎汤外洗可治 湿疮 疥癣,祛湿止痒。
艾叶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草药可以就地取材,且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 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艾叶烟薰防疫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疫法。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用半斤成熟的艾草(没有成熟的艾草不能使用,因为它的药力不够)放置在盆子里,在房子里点燃,把窗户关起来,这样才能起到熏的作用。在熏的时候,一定要烟熏,不能是明火,因为实验证明,烟熏杀菌的效果比明火要好得多。烟熏的时候人要离开房子,因为艾草有大量的挥发油,挥发油是艾草杀菌的重要成分,但它有毒性,容易引起 皮肤粘膜潮红,使人的中枢神经兴奋,严重的会导致抽搐,一般应该离开房子半个小时就不会中毒。艾叶浴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止血,安眠,温经的功效。取新鲜艾叶30~50g,在澡盆中用沸水冲泡5~10分钟,取出艾叶加水调至适宜水温即可沐浴。艾叶对 毛囊炎,湿疹有一定的疗效...
艾草叶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 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 艾水洗澡或熏蒸。 艾草叶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 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 艾草叶。关于艾叶的性能, 《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 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 回阳救逆等作用。现代药理发现,艾叶挥发油含量多,1.8-桉叶素(占50%以上),其他有α-侧柏酮、 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风干叶含矿物质10.13%,脂肪2.59%,蛋白质 25.85%,以及维生素A、B1、B2、C等。灸用艾叶,一般以越 陈越好,故有“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孟子》)的说法。 艾草叶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 经痛腹痛﹑流产﹑ 子宫出血, 根治 风湿性关节炎﹑ 头风﹑ 月内风等。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 艾草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 艾蒿可作“ 艾叶茶”、“ 艾叶汤”、“ 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蒿,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来源
荨麻科艾麻草属植物艾麻草Laportea sinensis C. H. Wright,以块根入药。秋季采挖,去茎叶,洗净泥土晒干。
视频
参考资料
- ↑ 艾草叶煮水喝有什么功效,2018-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