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芙烈達·卡蘿」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添加圖片)
 
(未顯示由 5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3 次修訂)
行 1: 行 1:
[[File:芙烈達·卡蘿.jpg|200px|缩略图| |墨西哥女畫家 <br/>  
+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http://womany.net/read/article/2823 來源出處]
+
{| class="wikitable" width="300"
[https://castle.womany.net/images/content/pictures/2523/content_image05.jpg 原圖連接]]]
+
|-
'''芙烈達·卡蘿''' (西班牙語:Magdalena Carmen Frieda Kahlo y Calderón),1907年7月6日-1954年7月13日)。是位著名[[墨西哥]]女畫家, 父親是德裔猶太畫家與攝影師。她的丈夫是著名墨西哥畫家[[迪亞哥·利弗拉]]。她已自畫像出名。畫風具有墨西哥文化。1954 年 7 月 13 日,她逝世於墨西哥墨西哥城。<ref>{{cite news|title=凝觀自己的女性藝術家 芙烈達‧卡蘿|url=http://www.womany.net/read/article/2823|accessdate=2019-02-27|website=女人迷}}</ref>
+
! style="background:#0099cc; color:#ffffff; margin-top:-10px; padding:10px 0;" colspan=2 | ''' 芙烈達·卡蘿 '''
 +
'''Frida Kahlo'''
 +
|-
 +
| colspan=2 style="text-align:center" |
 +
[[File:01frida-kahlo-1-700x933.jpg|缩略图| 傷口開出一朵大紅的花-芙烈達。卡蘿[https://vocus.cc/artist/5a121c7eeceaed97b4026ee1]]]
 +
|-! style="background:#ccf2ff; color:#000000; margin-top:0em; padding:10px 0;" colspan=2  | '''基本資料'''
 +
|-
 +
| '''本名'''
 +
| style="text-align:left" |Magdalena Carmen Frieda Kahlo y Calderón
 +
|-
 +
| '''出生日期'''
 +
| style="text-align:left" |{{Birth_date_|1907|7|6}}
 +
|-
 +
| '''逝世日期'''
 +
|style="text-align:death" |{{death_date_and_age|1954|7|13|1907|7|6}}
 +
|-
 +
| '''國籍'''
 +
| style="text-align:left" | [[墨西哥]]
 +
|-
 +
| '''出身地'''
 +
| style="text-align:left" |  [[ 墨西哥]]科約阿坎區
 +
|-
 +
| '''職業''' 
 +
| style="text-align:left"|  畫家
 +
|-
 +
| '''教育
 +
程度'''
 +
| style="text-align:left" |自學
 +
|-
 +
| '''配偶'''
 +
| style="text-align:left" |[[迪亞哥·利弗拉]](西班牙語:Diego María de la Concepción Juan Nepomuceno Estanislao de la Rivera y Barrientos Acosta y Rodríguez,Diego Rivera)
 +
|-
 +
! style="background:#ccf2ff; color:#000000; margin-top:0em; padding:10px 0;" colspan=2  | '''知名作品'''
 +
|-
 +
| '''博物館收藏'''
 +
| style="text-align:left" |博物館:
 +
👉 Albright–Knox Art Gallery
 +
 
 +
👉 布宜諾斯艾利斯,Fundación Proa
 +
 
 +
👉 科約阿坎區,芙烈達·卡蘿博物館
 +
 
 +
👉Harry Ransom Center
 +
 
 +
👉 Madison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
 
 +
👉Museo Dolores Olmedo
 +
 
 +
👉 Museo de Arte Moderno, Instituto Nacional de Bellas Artes, Mexico City
 +
 
 +
👉現代藝術博物館
 +
 
 +
👉鳳凰城美術館
 +
 
 +
👉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ref>[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924115043/http://www.sfmoma.org/explore/collection/artwork/15228?artwork=15228]</ref>
 +
|-
 +
|}
 +
</div>
 +
 
 +
'''芙烈達·卡蘿''' '''Frida Kahlo'''(西班牙語:Magdalena Carmen Frieda Kahlo y Calderón),1907年7月6日-1954年7月13日)。是位著名[[墨西哥]]女畫家, 父親是德裔猶太畫家與攝影師。她的丈夫是著名墨西哥畫家[[迪亞哥·利弗拉]]。她已自畫像出名。畫風具有墨西哥文化。1954 年 7 月 13 日,她逝世於墨西哥墨西哥城。<ref>{{cite news|title=凝觀自己的女性藝術家 芙烈達‧卡蘿|url=http://www.womany.net/read/article/2823|accessdate=2019-02-27|website=女人迷}}</ref> 法國[[超現實主義]]大師安德烈•布里東(Andre Breton),為卡蘿在紐約朱利安•勒維畫廊所舉行的首次個展目錄撰寫介紹專文,他聲稱,卡蘿的繪畫作品可歸類為[[超現實主義]]。
 +
 
 
==簡介==
 
==簡介==
 
 芙烈達•卡蘿被公認為二十世紀美洲最偉大的女性藝術家之一,她在女性文化史上的地位,幾乎形同偶像;她的自白告解式作品,充滿了生理痛苦、屈辱及堅忍的象徵訊息,正符合了二十世紀末期各種個人異端邪說當道的局面。
 
 芙烈達•卡蘿被公認為二十世紀美洲最偉大的女性藝術家之一,她在女性文化史上的地位,幾乎形同偶像;她的自白告解式作品,充滿了生理痛苦、屈辱及堅忍的象徵訊息,正符合了二十世紀末期各種個人異端邪說當道的局面。
行 11: 行 71:
  
 
1928年她參加了墨西哥共產黨,經由攝影家提娜•莫多蒂(Tina Modotti)的介紹,認識了里維拉,次年即與他成婚,1930年她訪問舊金山時結識了美國名攝影家愛德華•維斯頓(Edward Weston),以後的三年她與里維拉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紐約與底特律等地。在1930年代初期,她的繪畫作品是採取墨西哥教堂神聖的許願圖像形式與造形,並結合了一些象徵的元素及幻想,畫面出現了相當殘酷的景象,她作品的內容主要是她自已的畫像,交織著她內心的感情世界以及墨西哥的政治生活。
 
1928年她參加了墨西哥共產黨,經由攝影家提娜•莫多蒂(Tina Modotti)的介紹,認識了里維拉,次年即與他成婚,1930年她訪問舊金山時結識了美國名攝影家愛德華•維斯頓(Edward Weston),以後的三年她與里維拉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紐約與底特律等地。在1930年代初期,她的繪畫作品是採取墨西哥教堂神聖的許願圖像形式與造形,並結合了一些象徵的元素及幻想,畫面出現了相當殘酷的景象,她作品的內容主要是她自已的畫像,交織著她內心的感情世界以及墨西哥的政治生活。
 +
[[File:芙烈達·卡蘿.jpg|250px|缩略图|左|墨西哥女畫家自畫像 <br/>
 +
[http://womany.net/read/article/2823 來源出處]
 +
[https://castle.womany.net/images/content/pictures/2523/content_image05.jpg 原圖連接]]]
 +
1938年以間,法國[[超現實主義]]大師安德烈•布里東(Andre Breton),為卡蘿在紐約朱利安•勒維畫廊所舉行的首次個展目錄撰寫介紹專文,他聲稱,卡蘿的繪畫作品可歸類為超現實主義;次年她的作品在巴黎的雷諾•哥勒畫廊展出。
  
1938 以間,法國超現實主義大師安德烈•布 東(Andre Breton) 為卡蘿 紐約朱利安•勒維畫廊所舉行的首 個展目錄撰寫介紹專文, 聲稱 卡蘿 的繪畫 作品可歸類為超現實主義;次 年她的作 巴黎 雷諾• 廊展出。
+
卡蘿在1939 與[[ 維拉]]宣告仳離 但是 在次 倆又於舊金山再度結婚。1943年 她受聘回到墨西哥城新成立 國立 繪畫 雕塑及版畫學校任教。1940 間,儘管 她的 健康繼續惡化,但始終從未中斷過繪畫創 ,最後還是抵擋不住長期纏身的病魔,於1954年 她家鄉去世,這座家鄉 房子,於1958年變成了卡蘿美術館,以紀念她那一生令人動容的壯烈藝術生涯。
 +
 
 +
==外部連結==
 +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4494700 芙烈達·卡蘿 墨西 哥畫 家、文化偶像與女權先鋒 (BBC)]
  
卡蘿在1939年與[[里維拉]]宣告仳離,但是在次年他倆又於舊金山再度結婚。1943年,她受聘回到墨西哥城新成立的國立繪畫雕塑及版畫學校任教。1940年間,儘管她的健康繼續惡化,但始終從未中斷過繪畫創作,最後還是抵擋不住長期纏身的病魔,於1954年在她家鄉去世,這座家鄉的房子,於1958年變成了卡蘿美術館,以紀念她那一生令人動容的壯烈藝術生涯。
 
 
==參考來源==
 
==參考來源==
 
{{Reflist}}
 
{{Reflist}}
==外部連結==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4494700 芙烈達·卡蘿 墨西哥畫家、文化偶像與女權先鋒 (BBC)]
 
  
[[Category: 文化藝術 ]]
+
 
 +
[[Category: 畫家]]
 +
[[Category:墨西哥 人]]

於 2020年2月24日 (一) 00:59 的最新修訂

芙烈達·卡蘿

Frida Kahlo

傷口開出一朵大紅的花-芙烈達。卡蘿[2]
本名 Magdalena Carmen Frieda Kahlo y Calderón
出生日期 (1907-07-06)1907年7月6日
逝世日期 1954年7月13日(1954-07-13)(47歲)
國籍 墨西哥
出身地 墨西哥科約阿坎區
職業 女性畫家
教育

程度

自學
配偶 迪亞哥·利弗拉(西班牙語:Diego María de la Concepción Juan Nepomuceno Estanislao de la Rivera y Barrientos Acosta y Rodríguez,Diego Rivera)
知名作品
博物館收藏 博物館:

👉 Albright–Knox Art Gallery

👉 布宜諾斯艾利斯,Fundación Proa

👉 科約阿坎區,芙烈達·卡蘿博物館

👉Harry Ransom Center

👉 Madison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Museo Dolores Olmedo

👉 Museo de Arte Moderno, Instituto Nacional de Bellas Artes, Mexico City

👉現代藝術博物館

👉鳳凰城美術館

👉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1]

芙烈達·卡蘿 Frida Kahlo(西班牙語:Magdalena Carmen Frieda Kahlo y Calderón),1907年7月6日-1954年7月13日)。是位著名墨西哥女畫家, 父親是德裔猶太畫家與攝影師。她的丈夫是著名墨西哥畫家迪亞哥·利弗拉。她已自畫像出名。畫風具有墨西哥文化。1954 年 7 月 13 日,她逝世於墨西哥墨西哥城。[2]法國超現實主義大師安德烈•布里東(Andre Breton),為卡蘿在紐約朱利安•勒維畫廊所舉行的首次個展目錄撰寫介紹專文,他聲稱,卡蘿的繪畫作品可歸類為超現實主義

簡介

芙烈達•卡蘿被公認為二十世紀美洲最偉大的女性藝術家之一,她在女性文化史上的地位,幾乎形同偶像;她的自白告解式作品,充滿了生理痛苦、屈辱及堅忍的象徵訊息,正符合了二十世紀末期各種個人異端邪說當道的局面。

卡蘿於1907年生於墨西哥城郊,她父親吉也摩•卡蘿(Guillermo Kahlo),一名專業的攝影師,是從德國移民過來的猶太裔匋牙利人;她母親提德•卡特隆(MatildeCalderon),則是西班牙人與印弟安土著混血的天主教徒。卡蘿於1913年不幸得了小兒痲痺症後,卯開始了她一生必須與病魔、傷痛、開刀手術及療養等一系列的生理痛苦挑戰為伍。

在1922年到1925年間,她曾到墨西哥城的國立預備教育學校聽課,還學過素描及石膏鑄模的課程,並在學校大禮堂看過迪艾哥•里維拉(Diego Rivera)製作壁畫,她曾於1925年,向雕刻家費南多•費南德斯(Fernando Fernandez)學過短期的版畫,那年她在一次巴士意外事件中受重傷,使她長期臥病在床,也就在養病期間開始畫起畫來。

1928年她參加了墨西哥共產黨,經由攝影家提娜•莫多蒂(Tina Modotti)的介紹,認識了里維拉,次年即與他成婚,1930年她訪問舊金山時結識了美國名攝影家愛德華•維斯頓(Edward Weston),以後的三年她與里維拉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紐約與底特律等地。在1930年代初期,她的繪畫作品是採取墨西哥教堂神聖的許願圖像形式與造形,並結合了一些象徵的元素及幻想,畫面出現了相當殘酷的景象,她作品的內容主要是她自已的畫像,交織著她內心的感情世界以及墨西哥的政治生活。

墨西哥女畫家自畫像
來源出處 原圖連接

1938年以間,法國超現實主義大師安德烈•布里東(Andre Breton),為卡蘿在紐約朱利安•勒維畫廊所舉行的首次個展目錄撰寫介紹專文,他聲稱,卡蘿的繪畫作品可歸類為超現實主義;次年她的作品在巴黎的雷諾•哥勒畫廊展出。

卡蘿在1939年與里維拉宣告仳離,但是在次年他倆又於舊金山再度結婚。1943年,她受聘回到墨西哥城新成立的國立繪畫雕塑及版畫學校任教。1940年間,儘管她的健康繼續惡化,但始終從未中斷過繪畫創作,最後還是抵擋不住長期纏身的病魔,於1954年在她家鄉去世,這座家鄉的房子,於1958年變成了卡蘿美術館,以紀念她那一生令人動容的壯烈藝術生涯。

外部連結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