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花与叶(茅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花与叶》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看了《中国电影艺人访问记》第二十六(这是访问《铁板红泪录》导演洪深先生的),稍稍明白了当代前进的"电影艺人"正有一个急待解决问题——即"花与叶"的问题。《访问记》中借了"友人某君"的嘴巴说:

……所以我总这样想,我画了这朵花,我自己以为

很象了,我的个性也表现出来了,可是别人说还得加几

叶子,而我却不想加上去,因为我以为这是没有必要

的。

这是一个主张:不要叶。被访问的洪深先生以为"我们的作品就是太少了叶子"。这是倾向于"要叶"的。而《访问记》的作者沙基先生的意见则是"折中"的。他说:

不消说我并非同意以无谓的噱头来趣味化,可是技

术上生动化的成就,仍是非常必要的。至于因太顾全生

动以致毒害主题,那自然是再愚笨不过的事了。然而在

花之外多加上两笔绿叶,使真实生动化而更加真实起来,

这便是艺术的真价。

“花与叶"这一问题概要具如此。本来中国有句老古话: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光是一朵牡丹花,并不好看,必待带叶,然后完成了牡丹之美。所以"叶子"在这里并不是帮衬,而是完成"牡丹之美"的必要条件。花与叶是对立的,相成的,而不是一个为主体,一个为附属。

艺术上的"花与叶"的问题,也应该如此去理解。问题不在"要不要加几笔叶子"或"多加上两笔叶子",问题是在那些叶子画得对不对。倘使一朵牡丹花旁边加上了菊花的叶子,弄得既不象牡丹,又不象菊花,这才真正是"没有必要的"。

如果花是牡丹花,叶也确是牡丹叶,那么,即使叶子太多了些,也不至于"毒害主题"。因为一朵牡丹两张叶固然是牡丹,四五张乃至七八张叶,也仍然是牡丹,不会变做了芍药的。"叶子"而至于"毒害"了花(主题),一定是这些“叶子"和"花"本非同类。所以文艺上的"花叶问题",第一要认明花与叶是相需相成的,叶子不处于帮衬的地位;第二要注意是否配错了叶子。质诸洪深先生等三位,以为何如?[1]

作者简介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辞世。[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