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花八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花八哥

来自 好看视频 的图片

中文学名:黑领椋鸟

拉丁学名:Sturnus nigricolli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雀形目

科:椋鸟科

属:椋鸟属

种:黑领椋鸟

亚 种:无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Paykull, 1807

英文名称:Black-collared

Starling

保护级别:无危(LC) IUCN标准

黑领椋鸟(学名:Sturnus nigricollis):一种大型椋鸟,体长27-29厘米。整个头和下体白色,上胸黑色并向两侧延伸至后颈,形成宽阔的黑色领环,极为醒目。腰白色,其余上体、两翅和尾黑色,尾具白色端斑。眼周裸皮黄色,嘴黑色,脚黄色。特征极为醒目,野外不难识别。 主要栖息于山脚平原、草地、农田、灌丛、荒地、草坡等开阔地带。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以甲虫、鳞翅目幼虫、蝗虫等昆虫为食,也吃蚯蚓、蜘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果实与种子等。 均为留鸟。 分布于中国、缅甸泰国马来西亚中南半岛等地。 [1]

黑领椋鸟形态特征

黑领椋鸟 头白色,颈黑色与下喉和上胸的黑色相连,形成一宽阔的黑色领环,领后颈黑色领环后有一窄的白环。背和尾上覆羽黑褐色或褐色、具灰色或白色尖端,但此白色尖端常常被磨损而不显或缺失。

腰白色。尾黑褐色具白色端斑,且越往外侧尾羽白色端斑越大。两翅黑色,初级覆羽白色,中覆羽和大覆羽具白色尖端,初级飞羽黑色,先端微白,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黑褐色具白色端斑。眼周裸皮黄色。下体白色,下喉至上胸黑色,向两侧延伸与后颈的黑环相连,形成一宽阔的黑色领环。

虹膜乳灰色或黄色,眼周裸皮黄色,嘴黑色,脚绿黄色或褐黄色。

大小量度: 体重♂150-175克,♀134-180克;体长♂281-290毫米,♀275-290毫米;嘴峰♂30-34毫米,♀29-31毫米;翅♂160-168毫米,♀149-160毫米;尾♂88-103毫米,♀80-101毫米;跗跖♂40-44毫米,♀39-43毫米。

黑领椋鸟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山脚平原、草地、农田、灌丛、荒地、草坡等开阔地带。白天活动,不时在空中飞翔,休息时和夜间多停栖于高大乔木上。

黑领椋鸟生活习性

食性: 主要以甲虫、鳞翅目幼虫、蝗虫等昆虫为食,也吃蚯蚓、蜘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果实与种子等。

习性: 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有时也见和八哥混群。鸣声单调、嘈杂,常且飞且鸣,特别是当人接近的时候,常常发出嘈杂的叫声。觅食多在地上。可学习发声说话。

黑领椋鸟分布范围

分布于柬埔寨、中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泰国和越南。引进: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台湾。旅鸟:文莱达鲁萨兰国。 中国分布于云南西部腾冲、盈江、瑞丽、潞西、耿马、南部思茅和西双版纳,也见于广西南部、广东、香港和福建福州等地。均为留鸟。

黑领椋鸟繁殖方式

繁殖期4-8月。营巢于高大乔木上,置巢于树冠层枝杈间。巢为有圆形顶盖的半球形,也有呈瓶状的。结构庞大,较粗糙而松散,主要就地取材,由枯枝、枯草茎和枯草叶构成。每窝产卵4-6枚。卵白色或淡蓝绿色,为卵圆形,大小为29.4-37.4毫米×21.5-24.5毫米。

黑领椋鸟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参考来源

  1. 花八哥, 动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