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花江的玫瑰 (1931年电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花江的玫瑰

图片来自hyperleap

花江的玫瑰》(Boenga Roos dari Tjikembang)是一部在1931年上映的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电影,由郑丁春监制、执导和拍摄。[1]

故事改编自土生华人作家郭德怀在1927年发表的花江的玫瑰 (小说),讲述东印度群岛两代华人错综复杂的爱情关系。本片是第一部改编自该小说的电影作品(第二部在1975年上映),也是东印度群岛早期的有声电影之一,大受当地华人欢迎,但是音质欠佳,因此被影评人抨击。这部电影如今很可能已经散佚

剧情介绍

种植园工人胡艾清(Oh Ay Ceng)在父亲的安排下和种植园主的女儿月娘(Gwat Nio)订婚,为此他不得不和心上人玛尔西蒂分开。玛尔西蒂含泪接受了他的决定,同时请他答应他父亲的要求。之后她离开了种植园,含恨而终。后来,月娘的父亲告诉他们,玛尔西蒂就是他和印度尼西亚原住民情妇所生的女儿,还想揭开另一个秘密,但是他还没开口,就离开了人世。

艾清和月娘的女儿莉莉(Lily)长大后和另一个种植园主的儿子沈勉群(Sim Bian Koen)订婚,但是后来莉莉去世了,勉群伤心欲绝,更声言要回广东参军,了结自己的生命。回国之前,他回到父亲经营的种植园,途中他经过一个坟场,碰到了艾清和玛尔西蒂的私生女罗斯敏娜。罗斯敏娜的外貌和同父异母姐妹莉莉非常相似,因此勉群看到了她,不禁大吃一惊。电影的结局是两人共谐连理。

发行、反响及后续

花江的玫瑰》在1931年上映,对象是当地华人,报导指出,本片大受当地华人欢迎,向土著发售的电影票却没有卖完。影评人安查尔·阿斯马拉在《电影世界》杂志对本片作出猛烈的抨击,因为这部作品的音质很差。不久后,郑丁春又把中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改编为电影《山伯英台》,对象仍然是华人观众。

这部电影如今很可能已经散佚。美国视觉人类学家卡尔·G·海德认为,所有在1950年前制作的印尼电影均已散失。不过,J·B·克里斯坦托在《印尼电影目录》中表示,印尼电影资料馆把好几部荷属东印度电影保存下来。印尼电影史学家米斯巴赫·尤萨·比兰还指出荷兰政府新闻处收藏了几部日本宣传电影,使之留存至今。

1975年,印尼导演杨中义和伦波·乌里普再次把《花江的玫瑰》搬上银幕。该片片名改以印尼语精确拼音拼写,拼作“Bunga Roos dari Cikembang”,华人角色的姓名也换成印尼名字(例如胡艾清改名为维兰塔、月娘改名为萨尔玛),但是剧情大纲不变。

参考文献

  1. 花江的玫瑰,hyperle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