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花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花鈿

 

 

 

花鈿(diàn)是古時漢族婦女臉上的一種花飾。花鈿有紅、綠、黃三種顏色,以紅色為最多,以金、銀等製成花形,蔽於臉上,是唐代比較流行的一種首飾。花鈿的形狀除梅花狀外,還有各式小鳥、小魚、小鴨等,十分美妙新穎。

關於花鈿的起源,據宋高承《事物紀原》引《雜五行書》說:南朝「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競效之」。因故稱之為「梅花妝」或「壽陽妝」。

起源歷史

古代還有一種在面頰貼花鈿的化妝術,稱為面靨或笑靨。相傳三國時期,吳太子孫和喝酒後在月下舞水晶如意,失手打傷了寵姬鄧夫人的臉頰,太醫用白獺髓調和琥珀給鄧夫人治傷,傷愈之後臉上留下斑斑紅點,孫和反而覺得鄧夫人這樣更為嬌媚,很快宮廷、民間就興起了丹脂點頰,而且流傳到後世。梁簡文帝詩:「分妝開淺靨,繞臉傅斜紅。」即在形容這種妝飾,詩中的斜紅是一種和面靨配套的面飾。面靨在唐朝時依然風行,高承《事物紀原》中記載:「遠世婦人喜作粉靨,如月形,如錢樣,又或以朱若燕脂點者,唐人亦尚之。」從南薰殿舊藏的幾位宋代皇后像中可知面貼花鈿在宋代猶有餘風。

製作工藝

製作花鈿是將剪成的花樣,貼於額前,以金、銀製成花形,蔽於發上。古時候做花鈿的材料十分豐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還有用紙、魚鱗、茶油花餅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來做花鈿!如宋人陶谷所著《潸異錄》上說:「後唐宮人或網獲蜻蜓,愛其翠薄,遂以描金筆塗翅,作小折枝花子。」可見古時婦女的化妝方式不僅豐富,而且別出心裁,不拘一格。花鈿的顏色有紅、綠、黃等,大家熟悉的《木蘭辭》中就有「對鏡貼花黃」一句。花鈿的形狀除梅花狀外,還有各式小鳥、小魚、小鴨等,十分美妙新穎。

質地用料

從形象資料看,花鈿的質地形狀千差萬別。最簡單的花鈿僅是一個小小的圓點。複雜的有用金箔片、珍珠、魚腮骨、魚鱗、茶油花餅、黑光紙、螺鈿殼及雲母等材料剪製成的各種花朵形狀,其中以梅花最為多見。這可能是承壽陽公主梅花妝的遺意。五代後蜀孟昶妃張太華《葬後見形》寫「尋思往日椒房寵,淚濕衣襟損翠鈿」,詩中的翠鈿是用翠鳥的羽毛製成的。宋代陶谷所著《潸異錄》中說:「後唐宮人或網獲蜻蜓,愛其翠薄,遂以描金筆塗翅,

代表作品

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出土的各種絹畫、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畫中女供養人的花鈿,大都為紅色。綠色的叫翠鈿,即杜牧詩「春陰撲翠鈿」、溫庭筠詞「眉間翠鈿深」所詠。宋徽宗摹張萱《搗練圖》中婦女的花鈿,是綠色的。黃色的如溫庭筠詞「撲蕊添黃子」、成彥雄詞「鵝黃翦出小花鈿」所描述。

簪花仕女圖》中的婦女的花鈿,為黃色。參閱《妝檯記》、《禽蟲述》、《珍玩考》 、《詞林海錯》、《全唐詩》、《花間集<ref花鈿妝➕齊胸襦裙……,新浪新聞 前天15:36</ref>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