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苋瓜的乡愁记忆(张兰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苋瓜的乡愁记忆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苋瓜的乡愁记忆》中国当代作家张兰洲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苋瓜的乡愁记忆

时候,住在邻村的大姨家种了一片苋瓜。一到夏天,尤其是麦收农忙之时,大姨总会用个牛皮塑料袋子装多半袋子苋瓜给我家送过来。母亲总是感激万分,出门相迎!姐妹相见手拉着手格外地亲热,端茶倒水相依而坐,总有说不完的贴心话。天南海北、家常里短、家事农事乡村红白喜事等等,桩桩件件埋藏心底。今个儿要把它摆上桌面,讨论讨论。这桩桩件件更似那滔滔不绝的江水,源源不断和盘而出。这桩桩件件更似那陈酒佳酿,永远让人心醉、沁人心脾。那时候我年龄小,虽然听不懂她们讲话的内容,但是从她们的言行举止中完全可以知道那份亲和力,足以让人为之倾醉折服啊!

说句实话,我也是第一次听说苋瓜。看到躺满地面浅绿深白酷似黄瓜般模样的瓜儿,我满脸疑惑地问母亲:“娘!这是什么瓜?怎么跟咱家菜园的黄瓜长得相似?”母亲告诉我:“它叫苋瓜,既可以在夏天凉拌生吃,也可以过油爆炒着吃,也是咱们当地一种不可多得的菜品。”“噢!原来如此!”我边说边从地上拿起一根苋瓜走到当院水龙头下冲洗干净,放嘴边用力一咬,脆脆的,果然味道不错!

母亲送走大姨已近晌午,母亲说:“今天咱们做捞面条!再配上苋瓜做两个菜,一个凉调,一个热炒,拌着面条一起吃味道绝对不错!”说干即行动,母亲便去和面做面条。半盆精细漂白的面粉,三碗井拔凉水倒入,用筷子搅拌均匀,再用手来回揉搓多次,一块又光滑又柔软的面团终于萦现眼前。母亲又用刀一切为二,再用擀面杖擀成薄薄的椭圆形大面片。用擀面杖托着大面片中间,正反来回反复折在案板上。再用刀一阵猛切,用手一抖,撒上些面粉,放一边备用。

接下来母亲开始做菜。先将几根苋瓜冲洗干净,然后用刀切成薄片,全部放在一个钢盅盆里。撒上切好的葱姜蒜和适量食盐,淋上小磨香油,用筷子拌匀即可。另一道是苋瓜炒肉。五花猪肉切成薄片锅中爆香,煸炒至七成熟倒入切好的苋瓜,一起翻炒五、六分钟,撒上适量食盐和切好的葱姜蒜即可出锅装盘。母亲把锅中凉水烧开,丢入切好的面条。两滚沸水过后把面条捞在一个大盆里,用凉水稍稍一泡即可开饭了。每人一碗捞面,盛上苋瓜炒肉和凉拌苋瓜,用筷子简单一拌即可开吃了。一筷子面条,一筷子菜,越嚼越香,那种味道至今难忘!

后来,母亲留了些长老的苋瓜籽。第二年一开春,母亲便把苋瓜籽撒入南边菜园地。施上猪粪、化肥,又浇上充足的井水,加上三月明媚的阳光照射,不出十天半个月,幼嫩的苋瓜苗便拱满了地面。四月初这些幼苗便长成了筷子般高。又过了一个月,粉嫩的黄花开遍藤蔓间。一个个幼小的苋瓜坠满叶秆间。温暖的阳光下,更有各种蜜蜂、蝴蝶竞相嬉舞,淡淡的花香慢慢溢满空气间。

这期间勤劳的母亲更不敢怠慢,天天扛着锄头为其锄草,一个个如小手电筒般的苋瓜挂满叶秆间。到了六月初,正是故乡的麦收季,父母早已联系好收割机。这些苋瓜长势更加喜人,一个个如小擀面杖般坠满叶秆间。

几天后,我们家的麦子全部收割完。母亲决定用自产的苋瓜做几个菜,以慰劳麦收的辛苦与不易!凉拌苋瓜,猪肝拌苋瓜,猪肉炒苋瓜,青椒炒苋瓜,再配上一个油榨花生米,五个菜端上了桌面。为了庆祝今年咱家麦子的稳产与丰收,父亲高兴,特意花钱买来白酒和啤酒。“咱爷俩今天也喝上两杯,不能枉费了你母亲做的这一桌好菜啊!”说完,又是一阵碰杯声,又是一阵欢声笑语……

如今父母上了年纪,加之国家政策:“三十年不动地”,添人不添地。”妻子更缺少种地的经验。所以,再也看不到当年的苋瓜了,更吃不到美味可口的苋瓜了……[1]

作者简介

张兰洲,笔名张思清,河南内黄人,中共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