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恩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苏恩佩(1930年 - 1982年),广东中山县人,生于三十年代末的香港。早年曾在港澳两地受教育,就读于以英文授课的香港英华女校,求学时期,苏恩佩受著校长萧觉真(V.D.A. Silcocks)的影响,决志奉献一生给上帝。
“基督徒”一词多次出现在《新约圣经[1]》的书信部分,例如在《使徒行传》第11章第26节、第26章第28节与《彼得前书》第4章第16节:从安提阿的教会聚集起首,他们被称为基督徒;及后,希律亚基帕曾对保罗表示,“保罗少许的说话,便叫亚基帕作基督徒吗!”。《彼得前书》里,彼得把“基督徒”与“受苦”连在一起,也指出“基督徒受苦,不是羞耻,而是荣耀上帝的事[2]”。
人物简介
苏氏在预科毕业后放弃香港大学,而入读罗富国师范学院,并只身离家到当时偏远的荃湾,当了六年小学老师,教导一群贫穷人家的孩子,给他们关怀与爱心。
其后,苏氏被诊断出患了甲状腺癌,这个病改变了她的一生,也终止了她的教学工作。苏氏于1963年坐船远赴美国进修。抵美后,入读芝加哥的慕廸圣经学院(Moody Bible Institute)。但一年后又转学到惠顿大学(Wheaton College)。
1966年,苏恩佩从学院毕业后飞抵台湾。抵台后,即展开她在学生的布道工作,参与政大团契的退修会,担任台湾《校园》杂志主编,负责策划和校对文稿等工作,并积极参与校园团契,当辅导讲员、小组讲道和查经等工作。更重要的是改革《校园》,使成为有份量的基督徒知识分子刊物。
1970年,由于癌病复发,苏恩佩放下手头工作,返回香港。在病情稍为好转后,她听从建议,到新加坡养病,并在新加坡神学院作旁听。期间,她参与了南洋大学学生《前哨》杂志的创办,为学生布道工作努力。但《前哨》事工繁重,又因种种原因,成效不彰。身心俱疲的苏恩佩,在新加坡的“门徒训练中心”接触到时代先知的概念,催生了“突破”事工的想法。1972年底,苏恩佩回香港,于1973年与蔡元云创办突破机构 ,随后创办了《突破》、《突破少年》等杂志。
1982年,因药物过敏,苏恩佩病逝于圣玛丽医院,死后,她的同工遵照她“不作传”的遗愿,焚烧了她的日记和所有私人信件。
参考文献
- ↑ 《文学回忆录》听与读 | 第五讲:新旧约的故事和涵义 ,搜狐,2017-04-14
- ↑ 基督教历史,搜狐,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