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苏籽

 

 

 

苏籽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 var. crispa (Thunb.) Hand.-Mazz.、尖紫苏P.frutescens(L.)Britt. var. acuta(Thunb.) Kudo等的果实.亦名紫苏子(《药性论》)等.味辛, 性温.入肺、大肠经.功能: 下气、消痰、润肺、宽肠.主治: 咳逆、痰喘、气滞、便秘.内服: 煎汤, 5~10g;捣汁饮或入丸、散.

目录

基本资料

紫苏子油是一种高不饱和度的天然油脂,所含主要成份为α-亚麻酸,含量高达50%-70%,是所发现的所有天然植物油中这种脂肪酸含量最高的.

主要成分

主要成分: 苏子含脂肪油和维生素B1.苏子油芳香, 可以制上等肥皂, 亦可供给医药上使用.从苏子油中可以提取紫苏精.紫苏精比蔗糖甜 200倍, 但无营养价值.

种子和叶中含黄酮类化合物, 已分离出9种黄酮甙, 2种黄酮和5种花色素甙.果实尚含β-谷甾醇、豆甾醇、鞣质等.

药理作用

1. 对血脂的作用 用含紫苏油的饲料喂鸡, 能使鸡血浆胆固醇水平降低, 但对小鼠无此作用, 并导致小鼠颈部脱毛和皮肤损害;用含紫苏油的饲料喂兔, 能增加其体重和肝脏重量, 但对血浆及肝脏的胆固醇含量无明显影响.

2. 抑菌作用 实验表明: 紫苏油(0.1%)对变形杆菌、黑曲霉菌、青霉菌及自然界中的霉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霉菌和酵母菌的作用明显强於0.05%的尼泊金和0.3%的苯甲酸.

3. 防腐、抗氧化作用 紫苏子经脱脂后的乙醇提取物有防腐及抗氧化作用.可用於食物和药品的长期贮存.其抗氧化作用较0.02%的BHT(2, 6-二叔丁基对羟基苯甲醇)为强.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婴幼儿喘证 苏子、僵蚕、川贝、白果、杏仁各4g, 麻黄、青黛、甘草各2g, 远志3g.每日1剂, 水煎服.随证加减.治疗41例, 皆愈.3天以内症状完全缓解者38例, 3~6天缓解者3例.[广西中医药 1990, 13(6): 16]

2. 治疗百日咳 川贝母、米壳、苏子、百部、杏仁、陈皮、法半夏各等份, 为极细末.每周岁每次服0.5g, 1日3~4次.不足1周岁者每次服0.25g, 日服3次.治疗患儿300例, 有效率为100%.服药最少3天, 最多10天, 平均5天.[山东中医杂志 1990, 9(6): 22]

3. 治疗蛔虫病 生紫苏子捣烂或嚼吃.成人 50~70g, 4~10岁服20~50g, 日2~3次, 空腹服, 连服3日.因蛔虫引起胃痛、胆绞痛及呕吐者, 用花椒3g, 米醋250ml, 熬水1次顿服, 蛔安痛止后再服苏子.结果服药后排出蛔虫92例, 排虫数2~47条.无一例出现副作用.[四川中医 1986;4 (8): 47]

方剂选用:

1. 治疗脚气及风寒湿痹, 四肢挛急, 脚踵不可践地: 紫苏子二两, 杵碎, 水二升, 研取汁, 以苏子汁煮粳米二合作粥, 和葱、豉、椒、姜食之.(《太平圣惠方》)

2. 治疗消渴变水, 服此令水从小便出: 紫苏子(炒)三两, 萝卜子(炒)三两.为末, 每服二钱, 桑根白皮煎汤服, 日二次.(《圣济总录》)

3. 治疗食蟹中毒: 紫苏子捣汁饮之.(《金匮要略》)

4. 顺气、滑大便: 紫苏子、麻子仁.上二味不拘多少, 研烂, 水滤取汁, 煮粥食之.(《济生方》紫苏麻仁粥)

配伍效用

苏子配伍陈皮 二者皆能理气化痰、止咳定喘.但苏子质润, 功擅降气消痰, 尚能温中降逆;陈皮性燥, 长於理气化痰, 并可理气和胃.相伍为用, 燥润并施, 则燥不伤阴、润不留痰, 共奏化痰止咳、降气定喘、和胃降逆之功效, 用於治疗肺气上逆之咳喘痰多、胸膈满闷;痰浊中阻、胃失和降之呕吐、呃逆等症.

苏子配伍杏仁 苏子辛温, 下气利膈消痰、润肺平喘;杏仁苦温, 降肺气以化痰止咳平喘.二者合用, 其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更著.且二药皆入肺与大肠, 有润肠通便之功.用於治疗外感风寒、痰涎壅肺、肺气上逆之胸膈满闷、咳嗽气喘以及伴有大便不通者.

苏子配伍紫菀 苏子降气平喘、化痰止咳, 功擅降气;紫菀润肺下气、消痰止嗽, 长於润肺.二者伍用, 共奏化痰止咳、下气平喘、利膈宽胸之功效, 用於治疗咳嗽气喘、咯痰不利、胸膈满闷等症.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宜忌: `性主疏泄, 气虚久嗽、阴虚喘逆、脾虚便滑者皆不可用.'(《本经逢原》)

[医家论药]

`苏子主降, 味辛气香主散, 降而且散, 故专利郁痰.咳逆则气升, 喘急则肺胀, 以此下气定喘.膈热则痰壅, 痰结则闷痛, 以此豁痰散结.《经》云, 膻中为上气海, 如气郁不舒及风寒客犯肺经, 久遏不散, 则邪气与真气相持, 致饮食不进, 痰嗽发热, 似弱非弱, 以此清气开郁, 大为有效.'(《药品化义》)

`苏子, 散气甚捷, 最能清利上下诸气, 定喘痰有功, 并能通二便, 除风寒湿痹.若气虚而胸满者, 不可用也, 或同补剂兼施亦可.'(《本草汇》)

`诸香皆燥, 惟苏子独润, 为虚劳咳嗽之专药.性能下气, 故胸膈不利者宜之, 与橘红同为除喘定嗽、消痰顺气之良剂.'(《本经逢原》)

`苏子与叶同功, 发散风气宜用叶, 清利上下则宜用子也.'(《本草纲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