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苏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苏述
出生 1580
曹州府鄄城(今鄄城县什集镇北王召村)
逝世 1625年
国籍 中国明朝
职业 明朝大臣

苏述(1580-1625年),明朝大臣。字绍尼,号彭符,曹州府鄄城(今鄄城县什集镇北王召村)人。 [1]

基本简介

苏述(1580-1625年),明朝大臣。字绍尼,号彭符,曹州府鄄城(今鄄城县什集镇北王召村)人。明朝万历丙午举人,丁未进士,随后出任河南浚县县令,在任职期间建造了著名的江北“石头城”,后出任陕西巡案、浙江道监察御史。 [2]


特别值得大书一笔的是,文人出身的苏述曾率军平定了云贵叛乱,为国家安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明朝廷为褒扬其功,特敕建功牌坊一座,以荣耀乡里。[3]

村南三公里左右有一村曰北王召,高中时期骑自行车赴菏泽上学曾经此村,记得村中有一座古老的建筑,只觉好奇,但不知为何物,后来方知为一牌坊,近日回老家于是专程前往寻访。

苏述御史牌坊

苏述
原图链接] 图片来源360搜索

由村北进入村子,老远既见牌坊横跨于街心大路之上,巍巍矗立,但和一般的牌坊有所不同,直觉告诉我这应该是座残缺的牌坊,走近观望果不其然,上部至少缺失了中间“圣旨”匾额、坊顶及两翼部分。

村中老人告诉我,民国初年,本地受黄河水患,沙泥淤积,牌坊被掩埋,只露一人多高的坊顶部分,1937年曹州大地震,坊顶被震落,后又受日军破坏,建国后,黄河水患,震落的坊顶等部件被拉去填黄河决口了。

2003年村中苏氏族人筹资将牌坊挖出,牌坊方重见天日,使世人领略其英姿,惜坊顶遗失,恐再无归来之日。

牌坊横梁上石板阳面刻“万历丁未科苏述”,阴面刻“浙江道监察御史苏述”,牌坊当为御史苏述所建,故当地人称其为“御史牌坊”。

苏述,明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明泰昌元年(1620)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天启元年(1621)任陕西巡按,官阶二品。天启二年届满,回京后复命去云贵犒赏边军。朝廷为褒奖其功,耗巨资为他修了这座牌坊,并加封为资政大夫。

当地苏氏,在明代乃官宦之家,显赫当朝。明朝中后期,苏氏出仕做官者比比皆是,族谱记载颇多。始祖苏克明是元朝蒙古贵族皇室成员,曾封为义王,元世祖忽必烈的玄孙。

元朝末(公元1368年),明将徐达攻打元大都(今北京),元廷北撤,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义王与其叔父淮王留守京城。为形势所迫,淮王命义王逃离京城。义王后到濮州隐居。招募乡兵,一方面维持地方秩序,一方面进行屯垦,以军力控制州县,以耕田立业扎根。

在濮州戍城守土,治安平寇,后被编为朝廷的正规军,1371年在此建“平山卫”;二世苏义先后任濮州知州(从五品),平山卫指挥使(正三品);三世苏亮赠尚书,“性和易,好施予,尤尊释氏之教,家颇厚产,积开元钱铸大士像,以常稔田二百亩瞻僧之需……人呼之为菩萨公。‘’

四世苏恩,赠通议大夫,兵部左侍郎,后加赠为资政大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五世苏祐,明正德八年举人,嘉靖五年进士,初任广东道监察御史,巡抚保定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右副都御史、刑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宣大总督、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都察院右都御史,最后官至兵部尚书,正二品。

五世苏纯,以贡生做大程县县尉,升洧川知县,正七品;五世苏琦,以贡生任潞州判官,从七品;六世苏淞,平山卫指挥使,正三品;六世苏守毅,明嘉靖十三年中举,任易州知州,从五品;六世苏濂,鸿胪寺署丞,后升为光禄寺署正,从六品;六世苏澹,嘉靖二十八年举人;六世苏潢,河南布政使都事。

从七品;六世苏湖,以贡生任鸿胪寺署丞,正九品;六世苏池。以贡生做武刚州吏目,从九品;七世苏燧,平山卫指挥使,正三品。

八世苏光泰,万历十七年进士,通政大夫,河南布政使,从二品;八世苏光勋,武举人。直到清代,仍有族人在朝为官。苏金铉,顺治十七年中举,任兵部主事,正六品;苏灏,雍正十年中进士,任刑部主事,正六品。

当地苏氏作为蒙古后人,其历史渊源距今虽已六百余年,且居住在汉文化较为发达的黄河流域的齐鲁大地,受汉文化的影响较深,但是在他们的心理上,蒙古风俗仍占有重要位置。

现在,尽管他们着短衣、食粮薯、说汉语、学汉字,但这些都是表层文化,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仍具有蒙古文化的特质。他们代代无声无息的传承着“冶铁祭祖”、“敖包祭祀”、“忌过中秋”、“族外通婚”等那些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蒙古民俗。

参考来源

  1. 苏述 ,360搜索
  2. 苏述 ,360搜索
  3. 苏述 ,360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