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苔藓」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added Category:374 植物生態學 using HotCat
 
行 1: 行 1:
 苔藓 植物(Bryophyte), 属于最低等的高等植物。植物无花,无种子,以孢子繁殖。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
[[File:苔藓一.jpg|thumb|right|
 +
[https://c1.staticflickr.com/1/899/29014640138_f0e03eb237_b.jpg   原圖鏈結]
 +
[https://e-info.org.tw/node/212248 「圖片來源」] ]]
 +
''' 苔藓'''
 +
 
 +
學名: (Bryophyte),
  
 
 在全世界约有23,000种苔藓植物,中国约有2800多种。苔藓植物门包括苔纲(Hepaticae)、藓纲(Musci)和角苔纲(Anthocerotae)。苔纲包含至少 330 属,约 8000 种苔类植物;藓纲包含近 700 属,约 15000 种藓类植物;角苔纲有 4 属,近 100 种角苔类植物。
 
 在全世界约有23,000种苔藓植物,中国约有2800多种。苔藓植物门包括苔纲(Hepaticae)、藓纲(Musci)和角苔纲(Anthocerotae)。苔纲包含至少 330 属,约 8000 种苔类植物;藓纲包含近 700 属,约 15000 种藓类植物;角苔纲有 4 属,近 100 种角苔类植物。
行 7: 行 12:
 
 苔藓植物是非维管植物中的有胚植物:它们有组织器官以及封闭的生殖系统,但缺少运输水分的维管束。它们没有花朵也不制造种子,而是经由孢子来繁殖。
 
 苔藓植物是非维管植物中的有胚植物:它们有组织器官以及封闭的生殖系统,但缺少运输水分的维管束。它们没有花朵也不制造种子,而是经由孢子来繁殖。
  
  折叠编辑本段 形态特征
+
==科學分類==
  地衣
+
[[File:苔藓三.jpg|thumb|左|
  地衣
+
[https://c1.staticflickr.com/1/884/27957690277_5d336397ef_b.jpg  原圖鏈結]
 +
[https://e-info.org.tw/node/212248 「圖片來源」] ]]
 +
 
 +
界: 植物界 Plantae
 +
 
 +
演化支: 鏈型植物 Streptophyta
 +
 
 +
演化支: 膜生植物 Phragmoplastophyta
 +
 
 +
亞界: 有胚植物亞界 Embryophyta
 +
 
 +
並系群: 苔蘚植物 Bryophyte
 +
 
 +
== 形态特征==
 +
[[File:苔藓四.jpg|thumb|right|
 +
[https://c2.staticflickr.com/2/1768/27957691127_75ecb7eacc_b.jpg 原圖鏈結]
 +
[https://e-info.org.tw/node/212248 「圖片來源」] ]
 +
 
 +
属于最低等的高等植物。
 +
 
 +
植物无花,无种子,以孢子繁殖。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
 
 +
茎纯由厚壁细胞构成,无分化的中轴。叶片细胞亦为厚壁,细胞内含有油滴。中肋1—2.条或退化。雌雄同株或异株。孢子体的孢蒴长卵形,有蒴帽(calyptra),无蒴盖,有蒴轴。孢蒴成熟时孢子囊壁四纵裂,但顶部与基部仍互相连接。蒴柄极短,基足插入由配子体延伸形成的假蒴柄内,孢子散落后萌发成为原丝体。原丝体为片状。
 +
 
 
 苔藓植物是一种小型的绿色植物,结构简单,仅包含茎和叶两部分,有时只有扁平的叶状体,没有真正的根和维管束。苔藓植物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一般生长在裸露的石壁上,或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地。
 
 苔藓植物是一种小型的绿色植物,结构简单,仅包含茎和叶两部分,有时只有扁平的叶状体,没有真正的根和维管束。苔藓植物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一般生长在裸露的石壁上,或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地。
  
 
 比较高级的种类,植物体已有假根和类似茎、叶的分化。植物体的内部构造简单,假根是由单细胞或由1列细胞所组成,无中柱,只在较高级的种类中,有类似输导组织的细胞群。苔藓植物体的形态、构造虽然如此简单,但由于苔藓植物具有似茎、叶分化,孢子散发在空中,对陆生生活仍然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比较高级的种类,植物体已有假根和类似茎、叶的分化。植物体的内部构造简单,假根是由单细胞或由1列细胞所组成,无中柱,只在较高级的种类中,有类似输导组织的细胞群。苔藓植物体的形态、构造虽然如此简单,但由于苔藓植物具有似茎、叶分化,孢子散发在空中,对陆生生活仍然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在植物界的演化进程中,苔藓植物代表着从水生逐渐过渡到陆生的类型。
+
 在植物界的演化进程中,苔藓植物代表着从水生逐渐过渡到陆生的类型 。<ref>[https://www.newsmarket.com.tw/mag/6099   互惠之網:苔蘚的民族植物學 上下游副刊]</ref>
 +
 
 +
==生长习性==
 +
[[File:苔藓二.jpg|thumb|左|
 +
[https://c1.staticflickr.com/9/8328/8130361773_df26345cf1_b.jpg  原圖鏈結]
 +
[https://e-info.org.tw/node/212248 「圖片來源」] ]]
 +
苔藓不适宜在阴暗处生长,它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线或半阴环境,最主要的是喜欢潮湿环境,特别不耐干旱及干燥
  
  折叠编辑本段生长习性
+
 养护期间,应给予一定的光亮,每天喷水多次,(依空气湿度而定)应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
苔藓不适宜在阴暗处生长,它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线或半阴环境,最主要的是喜欢潮湿环境,特别不耐干旱及干燥。 养护期间,应给予一定的光亮,每天喷水多次,(依空气湿度而定)应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
 
  
 
 另外,就是温度,不可低于22℃,最好保持在25℃以上,才会生长良好。
 
 另外,就是温度,不可低于22℃,最好保持在25℃以上,才会生长良好。
苔藓
+
 
苔藓
 
 
 苔藓植物是一群小型的多细胞的绿色植物,多适生于阴湿的环境中。最大的种类也只有数十厘米,简单的种类,与藻类相似,成扁平的叶状体。
 
 苔藓植物是一群小型的多细胞的绿色植物,多适生于阴湿的环境中。最大的种类也只有数十厘米,简单的种类,与藻类相似,成扁平的叶状体。
  
折叠 地理分布
+
== 地理分布==
 
 苔藓植物分布范围极广,可以生存在热带、温带和寒冷的地区(如南极洲和格陵兰岛)。成片的苔藓植物称为苔原,苔原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洲,局部出现在树木线以上的高山地区。
 
 苔藓植物分布范围极广,可以生存在热带、温带和寒冷的地区(如南极洲和格陵兰岛)。成片的苔藓植物称为苔原,苔原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洲,局部出现在树木线以上的高山地区。
  
 
 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苔藓植物一般生长密集,有较强的吸水性,因此能够抓紧泥土,有助于保持水土。可作为鸟雀及哺乳动物的食物有助于形成土壤苔藓植物可以积累周围环境中的水分和浮尘,分泌酸性代谢物来腐蚀岩石,促进岩石的分解,形成土壤。
 
 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苔藓植物一般生长密集,有较强的吸水性,因此能够抓紧泥土,有助于保持水土。可作为鸟雀及哺乳动物的食物有助于形成土壤苔藓植物可以积累周围环境中的水分和浮尘,分泌酸性代谢物来腐蚀岩石,促进岩石的分解,形成土壤。
  
折叠 种类
+
== 种类==
 
 苔藓植物门包括苔纲(Hepaticae)、藓纲(Musci)和角苔纲(Anthocerotae)。苔纲包含至少330属,约8000种苔类植物;藓纲包含近700属,约15000种藓类植物;角苔纲有4属,近100种角苔类植物。世界约有23,000种苔藓植物,中国约有2800多种。
 
 苔藓植物门包括苔纲(Hepaticae)、藓纲(Musci)和角苔纲(Anthocerotae)。苔纲包含至少330属,约8000种苔类植物;藓纲包含近700属,约15000种藓类植物;角苔纲有4属,近100种角苔类植物。世界约有23,000种苔藓植物,中国约有2800多种。
 苔
+
 
 苔
+
  台灣有1500種 蘚不僅居家療癒,更是野外土壤化育功臣| 「蘚而 <ref>[https://e-info.org.tw/   環境資訊中心-台灣有1500種 蘚不僅居家療癒更是野外土壤化育功臣]</ref>
  
 
 中国的苔藓植物的3目6科21属112种。3个目是泥炭藓目、黑藓目及真藓目(Bryales);6个科是紫尊藓科、天命藓科、葫芦藓科、壶藓科、长台葬科及四齿藓科。
 
 中国的苔藓植物的3目6科21属112种。3个目是泥炭藓目、黑藓目及真藓目(Bryales);6个科是紫尊藓科、天命藓科、葫芦藓科、壶藓科、长台葬科及四齿藓科。
  
 
 泥炭藓目(Sphagnales),配子体茎常多分枝,侧枝丛生,强枝上升,弱枝下垂。茎结构简单,皮部细胞大形,无色透明。叶由单层细胞构成,包括两种形态的细胞,小型绿色细胞行光合作用,大型无色细胞壁有螺纹加厚和小孔。仅有泥炭藓科(Sphagnaceae),泥炭藓属(Sphagnum),约300余种,多分布于北温带。中国的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和西南高寒沼泽地区,常见的有泥炭藓。
 
 泥炭藓目(Sphagnales),配子体茎常多分枝,侧枝丛生,强枝上升,弱枝下垂。茎结构简单,皮部细胞大形,无色透明。叶由单层细胞构成,包括两种形态的细胞,小型绿色细胞行光合作用,大型无色细胞壁有螺纹加厚和小孔。仅有泥炭藓科(Sphagnaceae),泥炭藓属(Sphagnum),约300余种,多分布于北温带。中国的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和西南高寒沼泽地区,常见的有泥炭藓。
苔藓
 
苔藓
 
  
 
 黑藓目(Andreaeales),配子体小型,茎直立,黑色,具紧密排列的叶。仅有黑藓科(Andreaeaceae),两个属,中国仅有黑藓属(Andreaea),疣黑藓分布于陕西、安徽和福建海拔1700m以上的高山裸露向阳的花岗岩面。真藓目(Bryales),配子体茎直立或匍匐,常有明显的茎、叶分化。是苔藓植物中科、属、种最多的一个目,遍布全世界。中国常见的有葫芦藓,生于田园路旁等潮湿土壤上。
 
 黑藓目(Andreaeales),配子体小型,茎直立,黑色,具紧密排列的叶。仅有黑藓科(Andreaeaceae),两个属,中国仅有黑藓属(Andreaea),疣黑藓分布于陕西、安徽和福建海拔1700m以上的高山裸露向阳的花岗岩面。真藓目(Bryales),配子体茎直立或匍匐,常有明显的茎、叶分化。是苔藓植物中科、属、种最多的一个目,遍布全世界。中国常见的有葫芦藓,生于田园路旁等潮湿土壤上。
行 44: 行 74:
 
 黑藓科植物为多生于高山寒地岩石上的小型藓类植物,多呈深褐色或灰黑色。孢蒴成熟时四瓣或八瓣纵裂,是该类群植物的特殊形态特征。与藻藓、泥炭藓等藓类植物在系统学研究领域方面,均有各自独特的系统学位置。分布:我国云南、西藏有分布,多见于海拔3500-4000米以上高山岩面。欧洲、亚洲、南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有分布。
 
 黑藓科植物为多生于高山寒地岩石上的小型藓类植物,多呈深褐色或灰黑色。孢蒴成熟时四瓣或八瓣纵裂,是该类群植物的特殊形态特征。与藻藓、泥炭藓等藓类植物在系统学研究领域方面,均有各自独特的系统学位置。分布:我国云南、西藏有分布,多见于海拔3500-4000米以上高山岩面。欧洲、亚洲、南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有分布。
  
折叠 起源演化
+
== 起源演化==
 
 关于苔藓植物的来源问题,目前尚无一致的意见,有人认为起源于绿藻,其理由为:含有相同的光合作用色素;相同的贮藏淀粉;精子均具有2条等长的顶生鞭毛;孢子萌发时所形成的原丝体,与丝藻也很相似;绿藻的卵囊与精子囊的构造可与苔藓植物的颈卵器和精子器相比拟。
 
 关于苔藓植物的来源问题,目前尚无一致的意见,有人认为起源于绿藻,其理由为:含有相同的光合作用色素;相同的贮藏淀粉;精子均具有2条等长的顶生鞭毛;孢子萌发时所形成的原丝体,与丝藻也很相似;绿藻的卵囊与精子囊的构造可与苔藓植物的颈卵器和精子器相比拟。
  
 
 另一种观点是由裸蕨类植物退化而来,裸蕨类出现于志留纪,而苔藓植物出现于泥盆纪中期,要比裸蕨晚数千万年。从进化顺序上说,它们很可能起源于同一祖先。但是,上述两种观点至今还缺乏足够的证据,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由于苔藓植物的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依附在配子体上,但配子体构造简单,没有真正的根,没有输导组织,喜欢荫湿,在有性生殖时,必须借助于水,因而在陆地上难于进一步适应和发展,这都表明它是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
 
 另一种观点是由裸蕨类植物退化而来,裸蕨类出现于志留纪,而苔藓植物出现于泥盆纪中期,要比裸蕨晚数千万年。从进化顺序上说,它们很可能起源于同一祖先。但是,上述两种观点至今还缺乏足够的证据,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由于苔藓植物的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依附在配子体上,但配子体构造简单,没有真正的根,没有输导组织,喜欢荫湿,在有性生殖时,必须借助于水,因而在陆地上难于进一步适应和发展,这都表明它是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
  
折叠 栽培管理
+
== 栽培管理==
 
 苔藓常采用营养繁殖,但也可在培养基上进行孢子繁殖。进行营养繁殖时常用以下3种方法:
 
 苔藓常采用营养繁殖,但也可在培养基上进行孢子繁殖。进行营养繁殖时常用以下3种方法:
  
行 60: 行 90:
 
 苔藓刚栽植时竞争能力很低,其他高等植物容易侵入,因此,刚栽植时应加强除草。当苔藓植物密被基质表面后,杂草就几乎不能侵入。苔藓植物对空气湿度要求较严格,在管理中要采用一些喷灌或喷雾装置来适当调节空气湿度,以利于苔藓生长。大多数苔藓植物适于偏酸性的土壤,可以采用泥炭土作为酸性基质。
 
 苔藓刚栽植时竞争能力很低,其他高等植物容易侵入,因此,刚栽植时应加强除草。当苔藓植物密被基质表面后,杂草就几乎不能侵入。苔藓植物对空气湿度要求较严格,在管理中要采用一些喷灌或喷雾装置来适当调节空气湿度,以利于苔藓生长。大多数苔藓植物适于偏酸性的土壤,可以采用泥炭土作为酸性基质。
  
折叠
+
== 使用价值==
折叠编辑本段 使用价值
 
 
 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行 69: 行 98:
  
 
3.苔藓植物的指示作用。许多种苔藓植物可以作为土壤酸碱度的指示植
 
3.苔藓植物的指示作用。许多种苔藓植物可以作为土壤酸碱度的指示植
苔藓植物
+
 
苔藓植物
 
 
 物,像生长着白发藓、大金发藓的土壤是酸性的土壤;生长着墙藓的土壤是碱性土壤。近年来,人们把苔藓植物当做大气污染的监测植物。例如,尖叶提灯藓和鳞叶藓对大气中的SO2特别敏感。
 
 物,像生长着白发藓、大金发藓的土壤是酸性的土壤;生长着墙藓的土壤是碱性土壤。近年来,人们把苔藓植物当做大气污染的监测植物。例如,尖叶提灯藓和鳞叶藓对大气中的SO2特别敏感。
  
 
4.苔藓植物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群集生长和垫状生长的苔藓植物,植株之间的空隙很多。因此,它们具有良好的保持土壤和贮蓄水分的作用。有些苔藓植物的本身,还有贮藏大量水分的功能,像泥炭藓叶中大型的贮水细胞,可以吸收高达本身重量20倍的水分。
 
4.苔藓植物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群集生长和垫状生长的苔藓植物,植株之间的空隙很多。因此,它们具有良好的保持土壤和贮蓄水分的作用。有些苔藓植物的本身,还有贮藏大量水分的功能,像泥炭藓叶中大型的贮水细胞,可以吸收高达本身重量20倍的水分。
  
5 用作肥料及燃料
+
== 用作==
 +
肥料及燃料
  
 
 泥炭藓(Peat mosses)可以用作肥料有可以增加沙土的吸水性,还也可以晒干作为燃料,用来发电。
 
 泥炭藓(Peat mosses)可以用作肥料有可以增加沙土的吸水性,还也可以晒干作为燃料,用来发电。
  
6 药用价值
+
== 药用价值==
 
 
 
 有些种类的泥炭藓还可做草药,能清热消肿,泥炭酚可治皮肤病。
 
 有些种类的泥炭藓还可做草药,能清热消肿,泥炭酚可治皮肤病。
  
折叠编辑本段 代表植物
+
== 代表植物==
 
 折叠泥炭藓属
 
 折叠泥炭藓属
 
 泥炭藓属(Sphagnum)是泥炭藓目的植物。泥炭藓目中只有泥炭藓科(Sphagnaceae)1科。
 
 泥炭藓属(Sphagnum)是泥炭藓目的植物。泥炭藓目中只有泥炭藓科(Sphagnaceae)1科。
行 89: 行 117:
 
 泥炭藓属是水湿地区或沼泽地区的藓类,植物体灰白色或灰黄色,有时紫红色,丛生成垫状,上部不断生长,下部逐渐死亡,无假根。茎直立,顶端分枝短而密集,成头状,侧枝丛生,有下垂的弱枝与上仰的强枝两种。叶片由单层细胞构成,无中肋,叶细胞有两种:一种是含有叶绿体的细长
 
 泥炭藓属是水湿地区或沼泽地区的藓类,植物体灰白色或灰黄色,有时紫红色,丛生成垫状,上部不断生长,下部逐渐死亡,无假根。茎直立,顶端分枝短而密集,成头状,侧枝丛生,有下垂的弱枝与上仰的强枝两种。叶片由单层细胞构成,无中肋,叶细胞有两种:一种是含有叶绿体的细长
  
葫芦藓孢荫
 
葫芦藓孢荫
 
 
 小型细胞,彼此相互连接成网状,是活细胞;一种是大型无色,细胞壁有螺纹加厚及小孔的死细胞。活细胞环绕着死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料。死细胞具有吸水和贮水的作用。茎横切面呈圆形,构造简单,分为皮部与中轴两部分,皮部细胞大形,无色,透明。中轴细胞小形,多为厚壁或薄壁。
 
 小型细胞,彼此相互连接成网状,是活细胞;一种是大型无色,细胞壁有螺纹加厚及小孔的死细胞。活细胞环绕着死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料。死细胞具有吸水和贮水的作用。茎横切面呈圆形,构造简单,分为皮部与中轴两部分,皮部细胞大形,无色,透明。中轴细胞小形,多为厚壁或薄壁。
  
行 100: 行 126:
  
 
 黑藓属是生于高山、寒地或两极地方的小型藓类。植物体棕色或黑棕色,直立丛生
 
 黑藓属是生于高山、寒地或两极地方的小型藓类。植物体棕色或黑棕色,直立丛生
 
黑藓的主要器官
 
黑藓的主要器官
 
。茎纯由厚壁细胞构成,无分化的中轴。叶片细胞亦为厚壁,细胞内含有油滴。中肋1—2.条或退化。雌雄同株或异株。孢子体的孢蒴长卵形,有蒴帽(calyptra),无蒴盖,有蒴轴。孢蒴成熟时孢子囊壁四纵裂,但顶部与基部仍互相连接。蒴柄极短,基足插入由配子体延伸形成的假蒴柄内,孢子散落后萌发成为原丝体。原丝体为片状。
 
  
 
 全世界约有123种,中国种类不多,常见于1800米以上高山的花冈岩石上。
 
 全世界约有123种,中国种类不多,常见于1800米以上高山的花冈岩石上。

於 2020年12月22日 (二) 01:07 的最新修訂

苔蘚

學名: (Bryophyte),

在全世界約有23,000種苔蘚植物,中國約有2800多種。苔蘚植物門包括苔綱(Hepaticae)、蘚綱(Musci)和角苔綱(Anthocerotae)。苔綱包含至少 330 屬,約 8000 種苔類植物;蘚綱包含近 700 屬,約 15000 種蘚類植物;角苔綱有 4 屬,近 100 種角苔類植物。 摺疊編輯本段基本信息 苔蘚,植物門(Bryophyta)屬於高等植物。植物無花,無種子,以孢子繁殖。世界約有23,000種苔蘚植物,中國約有2800多種。苔蘚植物門包括苔綱(Hepaticae)、蘚綱(Musci)和角苔綱(Anthocerotae)。

苔蘚植物是非維管植物中的有胚植物:它們有組織器官以及封閉的生殖系統,但缺少運輸水分的維管束。它們沒有花朵也不製造種子,而是經由孢子來繁殖。

科學分類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鏈型植物 Streptophyta

演化支: 膜生植物 Phragmoplastophyta

亞界: 有胚植物亞界 Embryophyta

並系群: 苔蘚植物 Bryophyte

形態特徵

[[File:苔蘚四.jpg|thumb|right| 原圖鏈結 「圖片來源」 ]

屬於最低等的高等植物。

植物無花,無種子,以孢子繁殖。能作為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莖純由厚壁細胞構成,無分化的中軸。葉片細胞亦為厚壁,細胞內含有油滴。中肋1—2.條或退化。雌雄同株或異株。孢子體的孢蒴長卵形,有蒴帽(calyptra),無蒴蓋,有蒴軸。孢蒴成熟時孢子囊壁四縱裂,但頂部與基部仍互相連接。蒴柄極短,基足插入由配子體延伸形成的假蒴柄內,孢子散落後萌發成為原絲體。原絲體為片狀。

苔蘚植物是一種小型的綠色植物,結構簡單,僅包含莖和葉兩部分,有時只有扁平的葉狀體,沒有真正的根和維管束。苔蘚植物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一般生長在裸露的石壁上,或潮濕的森林和沼澤地。

比較高級的種類,植物體已有假根和類似莖、葉的分化。植物體的內部構造簡單,假根是由單細胞或由1列細胞所組成,無中柱,只在較高級的種類中,有類似輸導組織的細胞群。苔蘚植物體的形態、構造雖然如此簡單,但由於苔蘚植物具有似莖、葉分化,孢子散發在空中,對陸生生活仍然有重要的生物學意義。

在植物界的演化進程中,苔蘚植物代表着從水生逐漸過渡到陸生的類型。[1]

生長習性

苔蘚不適宜在陰暗處生長,它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線或半陰環境,最主要的是喜歡潮濕環境,特別不耐乾旱及乾燥。

養護期間,應給予一定的光亮,每天噴水多次,(依空氣濕度而定)應保持空氣相對濕度在80%以上。

另外,就是溫度,不可低於22℃,最好保持在25℃以上,才會生長良好。

苔蘚植物是一群小型的多細胞的綠色植物,多適生於陰濕的環境中。最大的種類也只有數十厘米,簡單的種類,與藻類相似,成扁平的葉狀體。

地理分布

苔蘚植物分布範圍極廣,可以生存在熱帶、溫帶和寒冷的地區(如南極洲和格陵蘭島)。成片的苔蘚植物稱為苔原,苔原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北部和北美洲,局部出現在樹木線以上的高山地區。

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苔蘚植物一般生長密集,有較強的吸水性,因此能夠抓緊泥土,有助於保持水土。可作為鳥雀及哺乳動物的食物有助於形成土壤苔蘚植物可以積累周圍環境中的水分和浮塵,分泌酸性代謝物來腐蝕岩石,促進岩石的分解,形成土壤。

種類

苔蘚植物門包括苔綱(Hepaticae)、蘚綱(Musci)和角苔綱(Anthocerotae)。苔綱包含至少330屬,約8000種苔類植物;蘚綱包含近700屬,約15000種蘚類植物;角苔綱有4屬,近100種角苔類植物。世界約有23,000種苔蘚植物,中國約有2800多種。

台灣有1500種苔蘚不僅居家療癒,更是野外土壤化育功臣| 「蘚而 [2]

中國的苔蘚植物的3目6科21屬112種。3個目是泥炭蘚目、黑蘚目及真蘚目(Bryales);6個科是紫尊蘚科、天命蘚科、葫蘆蘚科、壺蘚科、長台葬科及四齒蘚科。

泥炭蘚目(Sphagnales),配子體莖常多分枝,側枝叢生,強枝上升,弱枝下垂。莖結構簡單,皮部細胞大形,無色透明。葉由單層細胞構成,包括兩種形態的細胞,小型綠色細胞行光合作用,大型無色細胞壁有螺紋加厚和小孔。僅有泥炭蘚科(Sphagnaceae),泥炭蘚屬(Sphagnum),約300餘種,多分布於北溫帶。中國的主要分布於東北、西北和西南高寒沼澤地區,常見的有泥炭蘚。

黑蘚目(Andreaeales),配子體小型,莖直立,黑色,具緊密排列的葉。僅有黑蘚科(Andreaeaceae),兩個屬,中國僅有黑蘚屬(Andreaea),疣黑蘚分布於陝西、安徽和福建海拔1700m以上的高山裸露向陽的花崗岩面。真蘚目(Bryales),配子體莖直立或匍匐,常有明顯的莖、葉分化。是苔蘚植物中科、屬、種最多的一個目,遍布全世界。中國常見的有葫蘆蘚,生于田園路旁等潮濕土壤上。

黑蘚科植物為多生於高山寒地岩石上的小型蘚類植物,多呈深褐色或灰黑色。孢蒴成熟時四瓣或八瓣縱裂,是該類群植物的特殊形態特徵。與藻蘚、泥炭蘚等蘚類植物在系統學研究領域方面,均有各自獨特的系統學位置。分布:我國雲南、西藏有分布,多見於海拔3500-4000米以上高山岩面。歐洲、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有分布。

起源演化

關於苔蘚植物的來源問題,目前尚無一致的意見,有人認為起源於綠藻,其理由為:含有相同的光合作用色素;相同的貯藏澱粉;精子均具有2條等長的頂生鞭毛;孢子萌發時所形成的原絲體,與絲藻也很相似;綠藻的卵囊與精子囊的構造可與苔蘚植物的頸卵器和精子器相比擬。

另一種觀點是由裸蕨類植物退化而來,裸蕨類出現於志留紀,而苔蘚植物出現於泥盆紀中期,要比裸蕨晚數千萬年。從進化順序上說,它們很可能起源於同一祖先。但是,上述兩種觀點至今還缺乏足夠的證據,有待於今後進一步研究。由於苔蘚植物的配子體占優勢,孢子體依附在配子體上,但配子體構造簡單,沒有真正的根,沒有輸導組織,喜歡蔭濕,在有性生殖時,必須藉助於水,因而在陸地上難於進一步適應和發展,這都表明它是由水生到陸生的過渡類型。

栽培管理

苔蘚常採用營養繁殖,但也可在培養基上進行孢子繁殖。進行營養繁殖時常用以下3種方法:

1.穴栽:五六株栽一穴,間隔一定距離種植在平整的地面上。

2.片植:將苔蘚一片片鋪設在預先平整好的土地上,稍作鎮壓,適量淋水,使之與土表緊密相連。

3.斷莖:苔蘚再生力很強,將苔蘚切成細段,均勻地散布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再覆上一層細土即可生長。

苔蘚剛栽植時競爭能力很低,其他高等植物容易侵入,因此,剛栽植時應加強除草。當苔蘚植物密被基質表面後,雜草就幾乎不能侵入。苔蘚植物對空氣濕度要求較嚴格,在管理中要採用一些噴灌或噴霧裝置來適當調節空氣濕度,以利於苔蘚生長。大多數苔蘚植物適於偏酸性的土壤,可以採用泥炭土作為酸性基質。

使用價值

苔蘚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苔蘚植物是自然界的拓荒者。許多苔蘚植物都能夠分泌一種液體,這種液體可以緩慢地溶解岩石表面,加速岩石的風化,促成土壤的形成,所以苔蘚植物也是其他植物生長的開路先鋒。

2.苔蘚植物能夠促使沼澤陸地化。泥炭蘚、濕原蘚等極耐水濕的苔蘚植物,在湖泊和沼澤地帶生長繁殖,它們的衰老的植物體或植物體的下部,逐漸死亡和腐爛,並沉降到水底,時間久了,植物遺體就會越積越多,從而使苔蘚植物不斷地向湖泊和沼澤的中心發展,湖泊和沼澤的淨水面積不斷地縮小,湖底逐漸抬高,最後,湖泊和沼澤就變成了陸地。

3.苔蘚植物的指示作用。許多種苔蘚植物可以作為土壤酸鹼度的指示植

物,像生長着白髮蘚、大金髮蘚的土壤是酸性的土壤;生長着牆蘚的土壤是鹼性土壤。近年來,人們把苔蘚植物當做大氣污染的監測植物。例如,尖葉提燈蘚和鱗葉蘚對大氣中的SO2特別敏感。

4.苔蘚植物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群集生長和墊狀生長的苔蘚植物,植株之間的空隙很多。因此,它們具有良好的保持土壤和貯蓄水分的作用。有些苔蘚植物的本身,還有貯藏大量水分的功能,像泥炭蘚葉中大型的貯水細胞,可以吸收高達本身重量20倍的水分。

用作

肥料及燃料

泥炭蘚(Peat mosses)可以用作肥料有可以增加沙土的吸水性,還也可以曬乾作為燃料,用來發電。

藥用價值

有些種類的泥炭蘚還可做草藥,能清熱消腫,泥炭酚可治皮膚病。

代表植物

摺疊泥炭蘚屬 泥炭蘚屬(Sphagnum)是泥炭蘚目的植物。泥炭蘚目中只有泥炭蘚科(Sphagnaceae)1科。

泥炭蘚屬是水濕地區或沼澤地區的蘚類,植物體灰白色或灰黃色,有時紫紅色,叢生成墊狀,上部不斷生長,下部逐漸死亡,無假根。莖直立,頂端分枝短而密集,成頭狀,側枝叢生,有下垂的弱枝與上仰的強枝兩種。葉片由單層細胞構成,無中肋,葉細胞有兩種:一種是含有葉綠體的細長

小型細胞,彼此相互連接成網狀,是活細胞;一種是大型無色,細胞壁有螺紋加厚及小孔的死細胞。活細胞環繞着死細胞,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養料。死細胞具有吸水和貯水的作用。莖橫切面呈圓形,構造簡單,分為皮部與中軸兩部分,皮部細胞大形,無色,透明。中軸細胞小形,多為厚壁或薄壁。

泥炭蘚的精子器和頸卵器,分別生於主莖頂端不同小枝上。精子器球形具有長柄,生於小枝的葉腋處。頸卵器也有柄,生於小枝的頂端。泥炭蘚的孢子體亦由孢蒴、蒴柄和基足3部分組成。孢蒴球形,上部有1圓形蒴蓋(operculum),蒴蓋外無蒴帽,孢蒴內有1半圓形蒴軸。造孢組織覆罩於蒴軸上面。造孢細胞經減數分裂後,形成四分孢子。蒴柄不延伸,極短,基足基部膨大,埋於配子體內。當孢子體生長時,生有孢子體的小枝頂端,也隨着孢子體的生長而延長,發育為假蒴柄(pseudopodium),而將孢子體舉於枝外,成熟後的孢蒴紫褐色,由蒴蓋處裂開,成橫裂。孢子散出體外,孢子萌發成為原絲體,原絲體為片狀,每1個原絲體只形成1個植物體(配子體)。

泥炭蘚屬植物約有300多種,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尤以北溫帶分布較廣。中國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和西南部高寒地區。黑蘚屬(Andreaea)  

黑蘚屬是屬於黑蘚目的蘚類。黑蘚目中只有1科2屬,中國只有黑蘚屬。

黑蘚屬是生於高山、寒地或兩極地方的小型蘚類。植物體棕色或黑棕色,直立叢生

全世界約有123種,中國種類不多,常見於1800米以上高山的花岡岩石上。

摺疊葫蘆蘚屬 [2-3]葫蘆蘚屬(Funaria)是真蘚目中最常見的蘚類。真蘚日在蘚類中種類最多,分布最廣,遍布世界各地,是蘚類中的1個大目。今以葫蘆蘚屬的葫蘆蘚(Funaria hygrometrica Hedw.)為例,可以看到本目中的一般主要特徵。

葫蘆蘚為土生喜氮的小型蘚類。經常習見于田園、庭園、路旁,遍布於全國。植物體高約2厘米左右,直立,叢生,有莖、葉的分化。莖短小,基部生有假根。葉叢生於莖的上部,卵形或舌形,排列疏鬆。葉有明顯的1條中肋,整個葉片除中肋外都是由1層細胞所構成。莖的構造比較簡單,自表皮向內分作表皮、皮層和中軸3層組織。表皮、皮層基本是由薄壁細胞所組成。只有中軸部分的細胞比其他部分的細胞縱向延長而已,但並不形成真正的輸導組織。莖的頂端具有生長點,生長點的頂細胞呈倒金字塔形,它能三面分裂,生成側枝和葉。葫蘆蘚為雌雄同株植物,但雌、雄生殖器官分別生在不同的枝上。產生精子器的枝,頂端葉形較大,而且外張,形如一朵小花,是為雄器苞,雄器苞中含有許多精子器和側絲,精子器

葫蘆蘚的主要器官 葫蘆蘚的主要器官 棒狀,基部有小柄,內生有精子,精子具有兩條鞭毛。精子器成熟後,頂端裂開,精子逸出體外。側絲由1列細胞構成,呈絲狀,但頂端細胞明顯膨大。側絲分布於精子器之間,將精子器分別隔開側絲的作用是能保存水分,保護精子器。產生頸卵器的枝,枝頂端如頂芽,其中有頸卵器數個。頸卵器瓶狀,頸部細長,腹部膨大,腹下有長柄着生於枝端。頸部壁由1層細胞構成,腹部壁由多層細胞構成。頸部內有1串頸溝細胞,腹部內有1個卵細胞,頸溝細胞與卵細胞之間有1個腹溝細胞。

葫蘆蘚在生殖季節里,生殖器官成熟時,精子器的精子逸出,藉助水游到頸卵器附近,進入成熟的頸卵器內,卵受精後形成合子。合子不經過休眠,即在頸卵器內發育為胚,胚逐漸分化形成基足、蒴柄和孢蒴,而成為1個孢子體。基足伸入母體之內,吸收養料,蒴柄初期生長較快,而將孢蒴頂出頸卵器之外,被撕裂的頸卵器部分,附着在孢蒴的外面,而形成蒴帽。蒴帽於孢蒴成熟後即行脫落。

孢子體的主要部分是孢蒴,孢蒴的構造較為複雜,可分為3個部分:頂端為蒴蓋(operculum),中部為蒴壺(urn),下部為蒴台(apophysis)。蒴蓋的構造簡單,由1層細胞構成,覆於孢蒴頂端。蒴壺的構造較為複雜,最外層是1層表皮細胞,表皮以內為蒴壁,蒴壁由多層細胞構成,其中有大的細胞間隙,為氣室,中央部分為蒴軸,蒴軸與蒴壁之間有少量的孢原組織,孢子母細胞即來源於此。每個孢子母細胞經減數分裂後,形成四分孢子。蒴壺和蒴蓋相臨處,外面有由表皮細胞加厚構成的環帶(annulus)內側生有蒴齒(peristomal teeth)。蒴齒共有32枚,分內外兩輪,各16枚。蒴蓋脫落後,蒴齒露在外面,能行乾濕性伸縮運動,孢子借蒴齒的運動彈出蒴外。蒴台在孢蒴的最下部,蒴台的表皮上有許多氣孔,表皮內有2—3層薄壁細胞和一些排列疏鬆而含有葉綠粒的薄壁細胞,能進行光合作用。 葫蘆蘚生活史 葫蘆蘚生活史 孢蒴成熟後,孢子散出蒴外,在適宜的環境中萌發成為原絲體。原絲體是由綠絲體(chloronema)、軸絲體(caulonema)和假根構成。綠絲體的特徵是每個細胞內含有多數橢圓形的葉綠體,其細胞的端壁與原絲體的長軸成直角,它的機能是進行光合作用;軸絲體的特徵是每個細胞內葉綠體較少,多呈紡錘形,其細胞的端壁與原絲體的長軸呈斜交,它的機能是產生具有莖葉的芽;假根是由不含葉綠體的無色細胞構成,細胞的端壁亦是斜生,他的生理機能是固着與吸收作用。葫蘆蘚每一個孢子發生的原絲體,可以產生幾個芽。每一個芽都能形成1個新植物體。當植物體生長一個時期後,又能在不同的枝上形成雌、雄生殖器官,進行有性生殖。

從葫蘆蘚的生活史看,也和地錢相似,是孢子體仍寄生在配子體上,不能獨立生活。但與地錢不同的是孢子體在構造上,比地錢較為複雜。

摺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