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苗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苗药

苗药是指在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乌蒙山脉、武陵山脉、鄂西山地、大苗山脉及海南山地等地区种植、生长的中草药材。同时也指苗族医药文化。

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与疾病、伤害作斗争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医疗经验。他们对致病因,素、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等都有较深刻的认识,在疾病分类和命名上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临证处方用药方面,有着许多的独到之处,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成为我国传统医药宝库的一部分。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苗药

释义: 在苗族聚居地区生长的中草药材,也指苗族医药文化

理论基础: 苗医认为,毒、亏、伤、积、菌、虫是导致人体生病的六种因素

地位: 我国传统医药宝库的一部分

常见药材: 铁筷子、百金条、白龙须、蓝布正、地星宿、果上叶、黑骨藤等等

医药著作: 《苗族药物学》、《苗族医药学》、《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等

发展历程

在贵州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省卫生厅和药监局的领导下,贵州苗医药研究及苗药产业化在二十多年中迅速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上世纪80年代

80年代初贵州省中医研究所民族医药研究室成立,1984年全国第一次民族医药会议后,贵州在全省组织了较大规模的苗族医药调研。在苗族民间广泛收集医药文化资料,如手抄本、地方志书及"口碑"流传资料,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苗医理法方药资料,为苗医药学的研究和继承工作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90年代

苗医药研究整理取得可喜成果,出版了《苗族医药学》等苗医药专著。苗药制剂研究与开发步入黄金期,开发了近200个民族药成方制剂,同时产生了一批苗药企业。贵州省具有苗药企业70多家,苗药产业开始起步,产值以每年20%递增。

2007年以前

2002年贵州苗药制剂154个品种上升为国家品种,2002年由于苗药产业的快速发展,苗药产业列为省重要支柱产业,政府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中药、民族药产业的研究。2004年苗医药理论系统研究列为重大科研项目, 2006年我校特色学科苗医药本科教育开始招生,

2011年前

苗医专科建设及医院得到较大发展,建立了10个苗医专科,一个公办的苗医院。2008年苗医药研究取得重大成果(获省科持成果二等奖),2009教育部 中药、民族药研发中心立项建设(贵阳医学院)。大量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开展进行。

理论基础

苗医认为,毒、亏、伤、积、、虫是导致人体生病的六种因素,简称六因。而六因归根结底都要用产生毒害力的方式才能导致人体生病,所以苗医素有"无毒不生病"之说。如常可遇到的风毒、冷毒、火毒、气毒、水毒、盐毒等。诊断疾病是通过把脉、听声、观察颜色、询问病情,用手触、摸、扣、打、刮、按、搬、量等传统方法,观察人体皮肤的颜色,精神的变化,体温、脉搏、呼吸、心跳、血压、语音反射功能等方面的异常,观察身体的汁水、尿液、血气、病原体等致病物以及指纹、舌象、目色、鼻窍、咽喉、耳道、肛门、尿口、淋巴、筋骨皮肉的形态结构变化等。

采制方法

苗药对采制有一定要求。植物药在有效成分富足时采集。如根类药宜在植株茂盛至翌年抽苗前采集,茎叶宜在生长旺期,花类宜在待放时,果实在初熟间,芽力求娇嫩鲜美,皮类以浆汁富足为好,鱼、虾、虫、兽要辨别真假,腐败者不能入药;矿物、金属宜剔净杂质。药物制作包括一般加工、炮制、提炼、合成及剂型改革等。因此,在选药配方时,在选药上、用药分量上、制作方法上以及服药方式、禁忌事项等方面,都要注意发扬事物之间的良性关系,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主要品种

苗族聚居的山区药物资源种类之多、产量之大、品质之好,是许多平坝地区所不能及。如:贵州主要出口的药材七叶一枝花、茯苓、天麻、桔梗、半夏、南星、首乌、黄精、钩藤、杜仲等,许多主产于几个苗族聚居的自治州。仅茯苓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年产量就达7692.9公担;黄柏年产量达6706公斤,吴萸达22.8公担,桔梗年产量达171384公斤。仅天麻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年产量就达1万公斤。其他产量大的药材亦很多。从各地民间众多的药市盛况也可充分表现出苗药资源的丰富性,有的药市有大小摊位数十至数百个,上市各类野生(少数家种)鲜、干药材几十至几百种。最常见的药材如:各种血藤、铁筷子、百金条、白龙须、蓝布正、地星宿、果上叶、黑骨藤、飞龙掌血、草乌、大风藤、八爪金、淫羊藿、海金沙、透骨香、白及、金樱子、徐长卿、仙鹤草、田基黄等等。另有部分珍稀品种如八角莲、九月生、金铁锁、一支箭、仙桃草、穿山甲、和气草、菌灵芝等在药市上也偶有出售。[1]

参考文献

  1. 苗药 症状简介,药原网,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