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苟且 |
苟且 拼音為gǒu qiě,漢語詞語,指只顧眼前,得過且過;也指馬虎,敷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苟且 [1]
外文名稱 drift along
拼音 gǒu qiě
近義詞 馬虎,敷衍,隨便
注音 ㄍㄡˇ ㄑㄧㄝ ˇ
釋義
1、只顧眼前,得過且過。如:苟且偷安。
2、敷衍了事,馬虎。如:因循苟且;他做翻譯,一字一句都不敢苟且。
3、不正當的(多指男女關係)
4、不循禮法。
5、勉強。
出處
1、晉·陸機《五等論》:"為上無苟且之心,群下知膠固之義。"
2、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人習於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於眾為善。"
3、《水滸傳》第二十回:"今日山寨,天幸得豪傑相聚,大義既明,非比往日苟且。"
4、孫中山·《興中會宣言》:" 中國積弱,非一日矣!上則因循苟且,粉飾虛張,下則矇昧無知,鮮能遠慮。"
5、漢·荀悅《漢紀·武帝紀二》:"夫秦滅先聖之道,為苟且之治,故立十四年而亡。"
6、晉·干寶《晉紀總論》:"樹立失權,託付非才,四維不張而苟且之政多也。"
7、《古今小說·單符郎全州佳偶》:"君子進退當以禮,不可苟且,以傷雅道。"
8、唐·劉知幾《史通·忤時》:"今監之者既不指授,修之者又無遵奉,用使爭學苟且,務相推避。"
9、《朱子語類》卷一一九:"此便是天理人慾交戰之機,須是遇事時便與克下,不得苟且放過。"
10、清·李漁《閒情偶寄·聲容·習技》:"若知歌舞二事,原為聲容而設,則其講究歌舞,有不可苟且塞責者矣!"
11、朱自清《短詩與長詩》:"作者必以為不過兩三行而已,何須費心別擇?不知如無甚意義,便是兩三行也覺贅疣;何能苟且出之呢?"
12、明·施耐庵《水滸》第四十四回《錦豹子小徑逢戴宗 病關索長街遇石秀》為人中直聰明,分毫不肯苟且,本處人都稱他"鐵面孔目"。
13、清·顧炎武《歲暮》詩:"流離三十年,苟且圖飽暖。"
14、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紅玉》:"幸鄰人憐饋食飲,苟且自度。"
15、《醒世恆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我只要委曲周全你家主一樁大事,並無欺心。若有苟且,天地不容。"